摘 要: 近年來,輪滑運動作為深受學生喜愛的新興運動類項目開始走進校園,成為大、中、小學校體育課上開設的運動項目,輪滑運動教學安全和預防運動損傷至關重要。本文針對輪滑教學中的安全問題,提出有關預防運動損傷和傷害事故的措施,以期促進輪滑運動的順利教學和進一步的發(fā)展。
關鍵詞: 輪滑教學 運動損傷 預防
輪滑運動集健身、娛樂、競技于一體,是一項充滿無窮魅力的新興體育運動項目,風靡我國,深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近年來,隨著《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實施,輪滑運動開始走進校園而深受學生喜愛,成為大、中、小學校體育課上開設的運動項目。輪滑運動作為新興運動類項目引入學校體育課程,體現了課程的時代性,對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和終身體育意識的形成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我們必須認識到輪滑運動是一項技術性較強且有一定危險性的運動項目,教學有一定的難度,學生稍有不慎就易摔倒,如果組織不當還易發(fā)生學生滑行時相互沖撞和摔傷等傷害事故。安全是輪滑教學中的首要原則,教師必須非常重視安全問題。輪滑課教學中一旦發(fā)生運動損傷,不僅會影響相關學生的身心健康,而且會對輪滑運動的教學帶來負面影響。因此,教師要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積極采取有效措施,避免運動損傷和傷害事故的發(fā)生,保證輪滑運動在學校的順利開展。本文對在輪滑教學中如何預防運動損傷進行探討。
1.充分做好輪滑教學的準備工作
1.1制定完善的、符合運動技能形成規(guī)律的教學計劃。
輪滑教學要遵守循序漸進的原則,防止不切實際的冒進教學。學生掌握動作的過程是一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漸進過程,不切實際的冒進式教學是運動損傷發(fā)生的根源。
輪滑教學的內容較多,在教學過程中需要教授許多技術動作。從技術結構角度看,輪滑技術動作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一個相互聯系的整體。因此,體育教師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以教學大綱為基礎,從整體上認識輪滑教學內容之間的技術聯系,根據動作技能遷移原理并且結合教學對象的實際科學地安排教學內容,如此不僅有利于促進技能之間的正向遷移,提高教學效果與效率,而且可有效地預防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1.2做好輪滑場地、器材和裝備的檢查。
做好輪滑場地和器材的準備工作,是積極預防輪滑課教學中運動損傷的有力措施。輪滑運動絕對禁止在有水、砂子、油的地面上進行。體育教師在教學前應認真檢查場地,如有水、砂石、木屑、碎紙、煙頭等雜物要及時清除干凈,避免學生滑行時打滑或被絆倒摔傷。眾所周知,練習者在快速滑行時,若輪滑鞋出現故障,很容易使練習者摔倒受傷。因此在每次練習前,應要求學生檢查輪滑鞋和輪子是否有損壞、螺絲是否有松落、滑行性能是否正常等,避免學生滑行時因輪滑鞋出現故障而造成傷害事故。初學輪滑時摔倒是不可避免的,應要求學生課上穿戴全套護具,尤其是護膝,因為膝蓋往往是摔倒時著地幾率最高、受沖擊最大的部位,穿上護具可以有效防止摔倒后身體受傷。
1.3做好練習前的準備活動。
有研究表明,準備活動不足是造成運動損傷的重要原因。在輪滑教學中,不做準備活動、準備活動不充分、準備活動量過大、準備活動內容與練習內容不符等都會造成身體各系統(tǒng)、器官、肌肉和韌帶不能達到進入運動的適宜狀態(tài),容易引起練習者受傷。因此,在輪滑教學中,教師首先要帶領學生充分做好練習前的準備活動。準備活動量要適中,使學生身體各部位功能盡快達到正式練習所需的適宜水平。其次輪滑的準備活動要有針對性,要充分活動開下肢各關節(jié)。正確適度的準備活動能使學生的大腦皮層處于適宜的興奮狀態(tài),有助于動作技能的形成,使學生能盡快掌握所學習的輪滑技術動作。
2.加強教學組織
2.1提高預防運動損傷的意識。
事實說明,輪滑運動損傷的發(fā)生常跟教師和學生對預防運動損傷的意義認識不足有關。在輪滑教學中,常有一些學生在有一定基礎后,就認為輪滑技術動作很簡單。這些學生在技術不規(guī)范、基礎不扎實的情況下,往往在練習中表現得很“勇敢”,爭強好勝,愛出風頭,不按教師的要求而盲目冒進、急于求成,一味蠻干,練習高難動作,結果發(fā)生危及自身和他人的傷害事故。因此在輪滑教學中,教師必須加強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幫助他們提高對“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認識,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運動行為和預防傷害事故的意識,使他們在練習中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和防患于未然的心態(tài)。
2.2加強教學組織,嚴肅課堂紀律,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
體育教師要嚴密組織教學、嚴肅教學秩序、強化課堂的管理,教學時要根據場地器材和學生人數、特點及技術水平情況進行合理分組,規(guī)定好各組學生活動的區(qū)域、練習內容和速度;適當控制一些興奮型和表現型學生不自量力的行為,使他們能運用正確的技術在指定的區(qū)域內滑行;在練習場上禁止做危險和妨礙他人的動作,如在跑道上逆行、隨意追逐、亂竄、打鬧等,使學生能在一個規(guī)范、有序的教學環(huán)境里練習,抑制和消除輪滑教學中的不安全因素,減少傷害事故的發(fā)生,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2.3合理安排運動負荷。
體育教師要合理安排運動負荷,避免過度疲勞產生運動損傷。每次練習運動量要適宜,滑行的時間不宜過長,要適可而止。對體質較弱、基礎較差的學生要提醒適當的休息,避免因疲勞而導致運動損傷和意外事故的發(fā)生。在輪滑教學中,還應特別注意避免長時間反復練習單一動作,否則學生不僅會感到枯燥、乏味,降低學生的學習熱情,還會因身體局部受到的負荷過大,造成膝、踝關節(jié)受傷和腳上皮膚磨破或起泡。
3.及時糾正學生的技術錯誤
由于輪滑動作的技術性較強,而學生初學時對輪滑動作的技術掌握較差,因此學生經常出現技術錯誤。動作技術錯誤往往違背人體運動的力學原理,如果不及時給予指導或糾正,會不可避免地造成運動損傷和意外事故。例如在彎道交叉壓步練習中,學生左腳常出現“倒踝”現象,如不及時糾正就很可能造成踝關節(jié)損傷和摔倒等意外事故。因此,在輪滑教學中,體育教師應注意觀察,及時發(fā)現學生練習中的技術問題,采用針對性的教法和輔助練習幫助學生正確掌握技術動作,以確保練習者是在科學的指導下進行正確的練習。這樣不僅有利于防止運動損傷的發(fā)生,而且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高。
4.及時排除學生的害怕心理
輪滑運動穿著特定的輪滑鞋,以兩排很窄且轉動的輪子作為支撐點,因此需要一定的腿部專項力量和較強的身體平衡能力,對于初學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在學習某些較難的動作時,學生由于技術掌握不好,常導致身體失去平衡而摔跤,部分學生自己摔倒或看到別人摔倒受傷后常會產生害怕心理。這種害怕心理使學生的神經一直處于一種過度緊張的狀態(tài),肌肉緊張、身體僵硬、動作做不到位,結果往往是越怕摔跤越摔跤,形成惡性循環(huán)。可見這種害怕心理不僅影響學生的學習效果,甚至可能成為發(fā)生運動損傷的原因。例如,學生在練習彎道滑跑技術時,由于害怕而不敢整個身體向左傾斜即向“圓心”倒重心,就不能做到左腳使用外刃著地承接體重蹬地,右腳使用內刃著地承接體重蹬地,無法體會彎道滑跑的正確技術,即身體始終保持傾斜狀態(tài),雙腳只要著地支撐,蹬地角便形成,即可進入蹬地階段,從而做到雙腿間隔蹬地加速緊密相接,交替加速的中間無任何借助慣性滑進的過程。學生在練習中如果不能克服這種害怕心理,那么練習的結果只能是不但正確的動作技術沒有學會,還會由于滑行時動作的不協(xié)調、不連貫等原因而導致摔倒受傷。如果學生的這種害怕心理在較長時間內沒能得到有效的排除,則將導致學生對輪滑學習的自信心下降,從而喪失學習的動力。
5.強化學生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自我保護方法
據有關資料顯示,輪滑運動損傷中有94.6%都是由于摔倒后引起的,學生由于初學輪滑運動,難免會摔倒,因此強化學生在輪滑練習中的自我保護意識,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自我保護方法,避免摔倒后受傷,這對輪滑教學的順利進行是極其重要的。在輪滑教學之初,應把摔倒后自我保護方法作為重要的教學內容,重點講授向前摔、向側摔、向后摔的自我保護方法,讓學生通過反復練習,形成自我保護的條件反射機制,從而提高學生在輪滑練習中的自我保護能力,以減少輪滑教學中運動損傷的發(fā)生。
參考文獻:
[1]徐三兆,王爾主編.速度輪滑運動[M].2005.12.
[2]劉雪凱.高校速度輪滑教學中學生畏懼心理的消除方法[J].冰雪運動,2006,10(5):35-37.
[3]藍國干.輪滑教學中學生自我保護能力的培養(yǎng)[J].體育師友,2006,(3).
[4]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實驗稿)[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
[5]周二三.對輪滑課中學生產生心理障礙的分析及對策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2):78-79,VOL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