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期,幼兒思維發(fā)展成熟,教師的語言對幼兒思維的發(fā)展有著很大的影響。準確規(guī)范的語言表達有助于幼兒正確思維的形成。同時,正確的引導有助于促進幼兒發(fā)散性思維的發(fā)展。在教師通過語言對幼兒進行指導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語言的技巧是非常重要的。
一、幼兒教師的語言特點
1.教師要時時刻刻用普通話和幼兒說話。因為在孩子的眼里,你就是他的榜樣,你的一言一行,他都會牢記心中。
2.教師的語言必須做到口齒清晰、鮮明、準確。
3.教師的語言應當形象生動,富有感情。
4.教師的語言要用詞準確,切忌詞不達意。幼兒教師的語言不能單純化,用詞要求準確,符合科學性。
5.教師的語言要具有層次比較豐富的多適應性。所謂多適應性,就是適應各種不同的幼兒。教師語言的選擇和運用,應當定在幼兒現(xiàn)有思維接受能力的起點上,才能促使幼兒思維的發(fā)展。
二、教師語言與思維的關系
“語言是思維的物質外殼”,語言的表達能力與幼兒的思維發(fā)展有著密切聯(lián)系。語言是教師傳道、授業(yè)、解惑的重要工具,由于幼兒不識字或識字不多,教師的語言更是幼兒教育的重要手段。幼兒教師的語言技能是教師運用已有的知識經(jīng)驗,通過練習和自己多年的實踐形成的,在幼兒園各種教育活動中能夠運用自如,并在實際工作中充分發(fā)揮其作用的語言行為方式。幼兒教師語言技能直接關系到幼兒的活動、學習、情緒、情感的發(fā)展,關系到幼兒與教師的關系等。幼兒教師的語言策略是教師對幼兒進行教育時,為達到教育目的、完成教育任務用語言采取的手段。具體地說,幼兒教師應當在教育教學活動中具有積極的指導與建議、愉快的表達和適時的鼓勵等語言策略。
幼兒正處在思維發(fā)展的敏感期,教師在一日活動中使用的語言對幼兒思維發(fā)展,乃至其他心理發(fā)展有更大的影響。優(yōu)秀教師的語言魅力就在于,它能夠在活動過程中化深奧為淺顯,化抽象為具體,化平淡為神奇,從而激發(fā)幼兒的思考興趣,引起幼兒的注意力和思考欲望。
語言對思維,尤其是思維發(fā)展的高級階段有十分重要的影響與制約作用。什么樣的語言才能真正發(fā)揮語言對思維發(fā)展的促進作用?我們認為主要有三種形式的語言:1.“實踐的語言”。即有助于引導幼兒交往表達的語言。如果沒有活躍的語言實踐活動,沒有對交流的要求和對交流的改進,人類就不會獲得把意義表現(xiàn)為有聲或無聲語言的能力。我們不應因為語言促進交流的價值司空見慣,而對此視而不見。2.“生活化的語言”。有效的信息交流、溫馨愉快的交談及體現(xiàn)尊重、平等的溝通方式都會豐富幼兒的語言經(jīng)驗,從而有助于幼兒大腦的發(fā)展。3.“規(guī)范化的語言”。這種語言能幫助幼兒掌握規(guī)則秩序。盡管人類的語言能力具有先天性,但詞語知識和含義是后天學會的。幼兒有什么樣的語言環(huán)境,一般就會進行什么樣的模仿學習。
三、教師如何用語言引導幼兒思維的發(fā)展
1.讓幼兒學會語言表達。
(1)創(chuàng)設有利于幼兒表達的語言環(huán)境,使幼兒有話可說。寬松和諧的語言環(huán)境是學習與發(fā)展的基本前提,是調動幼兒有話可說的內部動機和必要條件。它體現(xiàn)了成人與幼兒關系上的平等,體現(xiàn)了成人對幼兒人格的尊重,這樣才能使幼兒有話可說。豐富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使幼兒有話可說。
(2)豐富的生活內容與經(jīng)驗是幼兒語言表達的源泉與基礎,只有具備了豐富的生活經(jīng)驗與體驗,幼兒才會有樂于表達和交流的內容,才會有話要說。
(3)抓住生活中的各種表達機會,使幼兒有話愿說。一日生活中,幼兒隨時有表達意愿和感受的時候,成人應關注幼兒的想法,滿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種表達的機會,鼓勵幼兒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兒有話愿說。
(4)利用與同伴和成人之間相互交流的機會,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同伴間的相互作用是幼兒學習的重要途徑之一,同伴間的相互交流、學習可以促進幼兒語言的發(fā)展。幼兒在交往中會調動已有的經(jīng)驗,運用語言技巧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雙方在交往過程中都會根據(jù)對方的態(tài)度和行為選擇策略,調整語言與他人溝通,以達到自己的目的。因此成人應為幼兒提供與同伴交流的機會,使幼兒在交往中感受語言交流帶來的樂趣,切實提高語言能力。
2.幼兒教學中語言表達與非語言表達的結合。
(1)“自我操作講述法”。即讓幼兒在自我操作中講述認識、在講述中操作。這種方法比較適合在幼兒認識和探索新事物時使用,對幼兒的思維發(fā)展具有深遠意義。還應結合幼兒的興趣適時地更換詞組內容和背景圖,及時捕捉幼兒的興趣指向,并投放相關的材料進行自我操作講述,讓他們帶著自己的興趣去語言區(qū)活動,使其既參與語言活動,又發(fā)揮自己的長處。
(2)“實物尋詞操作法”。詞匯是語言的建筑材料,各種語句都是用詞匯按一定方式組成的,所以詞匯練習是幼兒語言學習的內容之一。怎樣使枯燥的詞匯練習變成幼兒喜愛的、生動的游戲活動呢?幼兒教師可設計可操作的內容供幼兒活動。
(3)“情景激勵操作法”。情景參與的形式可以讓幼兒以角色的身份融進故事中,激發(fā)參與故事的強烈興趣,發(fā)現(xiàn)問題時能主動想辦法,解決問題,誘發(fā)積極思考。同時情景參與還為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意愿提供了前提條件,如在故事《三只蝴蝶》的教學中,幼兒教師可設計故事表演這一環(huán)節(jié),調動全體幼兒對扮演角色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語言區(qū)活動中提供一些道具和頭飾,而小朋友們都會爭先恐后地參與語言區(qū)的活動。
3.適時給予幼兒鼓勵。
“鼓勵”主要指施教者運用言語、動作、神態(tài)、情感等諸因素充分調動、激發(fā)幼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一策略要求教師在幼兒完成了任務時要及時地表揚;在幼兒遇到問題和困難時,要及時地給予鼓勵。教師的鼓勵對幼兒來說是一種力量,諸如“嗯,真不錯!”“好樣的”、“好孩子,你真棒!”等語言,加上教師親切的表情、愛撫的動作,幼兒會受到極大的鼓舞,自信心會大增強,這對幼兒的思維發(fā)展是極為有利的。
4.教師要愉快地表達。
這一點要求教師不論何時何地何事,當有必要向幼兒說明事理時,都要心平氣和向幼兒明示。愉快的表達往往會令人心情舒暢。對于幼兒來說,教師愉快、和藹可親地向幼兒表達自己的好、惡或指示,可以使幼兒更容易接納并樂于服從。
人類的思維成果正是靠語言的幫助得以鞏固、發(fā)展和傳遞的。語言對思維的促進作用已是不爭的事實,而思維又是智力的核心,所以語言對智力素質的提高有重要作用。正如著名教育學家烏申斯基所言:“語言是一切智力發(fā)展的基礎和一切知識寶庫,因為對一切事物的理解都要從它開始,通過它并回復到它那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