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素質是指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尋找、處理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它是一種非常重要的素質。依靠信息素質,學生能夠進行有效的學習、交流、探究。因此,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能力、提高學生的信息素質是信息技術教育的根本目標。為加強學校對信息技術課的教學,提升學生的信息素質,揚州市出臺了《計算機上機操作考查內(nèi)容和辦法》。在教學實踐中,我采用了如下策略:
一、以情感來激趣
小學生的信息能力體現(xiàn)在他們對計算機和網(wǎng)絡的操作和應用上,必須重視學生動手操作訓練,要求學生必須掌握計算機基本操作的基礎。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以人為本”。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調(diào)動學生的情感,使學生保持一種積極的心態(tài)進行學習,讓學生在人機交流時有愉悅、親切的感覺。如教學“畫圖”一節(jié)內(nèi)容時,我將一幅含有Windows徽標的圖畫作品切割成四塊,并打亂順序,將切割后的作品保存為“拼圖游戲”,再利用聯(lián)想的“傳奇”教學網(wǎng)軟件分發(fā)給學生,讓學生打開這個文件,然后進行拼接、還原、另存為等操作,看誰拼得又快又準又漂亮。我一聲令下,學生個個興高采烈、樂此不疲,這樣學生在不知不覺的“游戲”環(huán)境中學會了打開文件、選中、移動、透明、另存為等操作。
二、以動手來實踐
小學生的信息技術學習比傳統(tǒng)課程更注重實踐和動手能力,教師要讓全體學生對所學的知識多視角觀察和多方位探討,進而形成創(chuàng)造能力和發(fā)散性思維。這些能力是學生接受信息技術文化后在學習實踐中的表現(xiàn),是信息素質形成的標志。把信息技術融入到學生學習生活中,化為學習的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質。如四年級學生在學完《黃山松》這篇課文后,在上信息課時,我讓他們上網(wǎng)查找有關“黃山松”的文字、圖片資料。我首先講解上網(wǎng)搜索資料的方法,怎樣輸入網(wǎng)址打開需要的網(wǎng)站、怎樣取關鍵字、如何輸入關鍵字、如何取舍搜索到的相關內(nèi)容,并向學生介紹“百度”、GOOGLE等網(wǎng)站的強大搜索功能。在此基礎上,學生利用網(wǎng)絡找到了豐富多彩的、五花八門的資料,興奮不已,通過查看相關內(nèi)容,加深了對所學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并且學到了課本上沒有的知識,拓寬了知識面,同學之間互相交流,團結協(xié)作,取得了非常滿意的教學效果。
三、與文化課相結合
現(xiàn)代教育需要學生有良好的信息素質,而良好的信息素質的形成需要其他學科知識做基礎,離開其他學科基礎的知識,信息素質的形成只會是空談。反過來,信息素質在學生各科學習中和全面發(fā)展中的作用將會越來越重要,它慢慢地影響學生其他學科的學習。計算機和網(wǎng)絡是工具,學生必須先會使用。一年級學生學習計算機比較困難,原因是他們的學科基礎知識較差,漢語拼音還沒有學習完整,怎么會認識ABC,怎么會使用鍵盤?他們只能學習操縱鼠標,學習“畫圖”。整個小學階段英語基礎較差,如果這時盲目地教學生學習“編程”、DOS命令等,將會非常困難。就如“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一樣,學生學好計算機知識,會促進其他學科知識的進步,如上所述的“黃山松”就是很好的例證。
四、以科學評價來激勵
小學信息技術的特殊性決定了對小學生進行技能評價時不能采用單純的量化形式,評價的方式應多樣化。上機練習之后,可以讓學生總結自己是怎么做的,用了哪些方法做的,評一評哪種方法最簡單、效率最高。作品完成之后,可讓學生評一評自己的作品,說說自己的作品好在哪里,還有哪些地方需要改進,讓學生在自我評價中完善與提高。除了讓學生自評以外,還可以采用小組評價、組間互評和全班點評等方式。在對學生運用信息技能的水平進行評價的同時,還要注重對學生思想、情感、習慣方面的評價。此外,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評價的導向性,評價學生時,堅持以鼓勵為主,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
總之,對于學生的信息素質的培養(yǎng)不是短時間內(nèi)可以完成的,需要大量的時間及人力物力。揚州市教育局出臺的《計算機上機操作考查內(nèi)容和辦法》為信息技術教師教學提供了考評基礎,為提高中小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指明了方向。在信息技術飛速發(fā)展的今天,隨著信息的增大,信息渠道的拓寬,信息技術課必須與其他學科的整合,如此才能提高小學生的信息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