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人教版;五年級上冊;可能性;教學設計與評析
中圖分類號:G423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9-010X(2009)07/08-071-03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五年級上冊99頁例1及做一做,練習二十第1~3題。
教材分析:三年級上冊,學生已經初步體驗了有些事件的發(fā)生是確定的,有些則是不確定的。本課時的內容是在三年級上冊的基礎上的深化,使學生對“可能性”的認識和理解逐漸從定性向定量過渡,不但能用恰當的語言(如“一定”“不可能”“可能”“經?!薄芭紶枴钡?來表述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大小,還要學會通過量化的方式,用分數來描述事件發(fā)生的概率。
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本課時安排的是簡單的等可能性事件。等可能事件的發(fā)生,需要滿足兩個條件,即:試驗的全部可能結果只有有限個;每個試驗結果發(fā)生的可能性是相等的。
等可能性是在生活實際中廣泛存在的一種隨機現象,等可能性事件與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是緊密聯系的,實際上就是參與者的機會公平,用數學語言描述就是他們獲勝的可能性相等。因此,教材以學生熟悉的游戲活動內容為主,使學生感受到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并學會用概率的思維去觀察和分析社會生活中的事物。
本課時的教學,注重學生對可能性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隨機思維,會用概率的眼光去觀察大千世界,探究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與等可能事件的關系,使其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并不要求把豐富多彩的可能性內容變成機械的計算和練習。
教材的主題圖全是情境,沒有文字說明。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首先說明每個游戲活動的規(guī)則,從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是否公平這個角度來思考問題,不要過分關注游戲活動內容的本身。
基于以上教材分析,我確定了本課時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
1. 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以及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會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能設計公平性的簡單游戲方案。
2.結合學生熟悉的游戲活動,讓學生經歷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感受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與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之間的關系,初步學會用概率的思想去觀察和分析生活中的事物。
3.通過探究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教具、學具準備:多媒體課件;一元硬幣;實驗記錄表;圓片、彩筆等。
教學過程:
一、創(chuàng)設情境
1.游戲活動。
課件出示兩個盒子
師:亮亮和欣欣要玩一個摸球比賽的游戲,比賽規(guī)則是每人從盒子里摸球,誰摸出的紅球多誰就獲勝。裁判規(guī)定:亮亮摸第一個盒子里的球,欣欣摸第二個盒子里的球。
師:裁判這樣規(guī)定你們覺得公平嗎?
引導學生說出:1號盒子里裝的全是紅球,摸出的一定是紅球,不可能摸出綠球;2號盒子里既有紅球,又有綠球,摸到的可能是綠球,也可能是紅球。所以裁判規(guī)定的不公平。
師:如果把第一個盒子里的紅球換掉一部分,你們覺得這樣公平嗎?
引導學生說出:因為換的個數沒定,第一個盒子里的紅球和第二個盒子里的紅球數量不一定相等,所以第一個盒子里摸到紅球的可能性與第二個盒子摸到紅球的可能性沒法比。
2.揭示課題。
師:怎樣設計才能使游戲公平呢?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可能性的有關知識。(板書課題:可能性)
二、探究體驗
1.猜測想象,初步感知。
師:同學們,在足球、籃球、乒乓球……比賽中,裁判是用什么方法決定哪一方先開球的?(投影出示教材第99頁情境圖)
師:拋硬幣的方法在正規(guī)比賽中經常使用,你覺得用拋硬幣的方法決定誰先開球,這樣做公平嗎?為什么?
啟發(fā)學生說出:因為硬幣可能是正面朝上,也可能是反面朝上,它們各占一半,所以公平。
師:剛才大家都認為拋硬幣決定誰先開球是公平的,那么請你想一想,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多少?可以用分數多少表示?
引導學生說出: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一半,反面朝上的可能性也是一半,都可以用表示。
(板書:正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反面朝上的可能性是 。)
師:猜一猜,如果拋擲硬幣100次,正面可能出現多少次?拋擲200次、1000次呢?
2.動手試驗,獲取數據。
師:你們的這些猜想是不是正確的呢?我們就來做一個拋硬幣的試驗。
(1)出示試驗要求:
A.以小組為單位,每人拋20次硬幣并做好記錄。
B.小組長負責統(tǒng)計相關數據,并填好統(tǒng)計表。
C.試驗完成后思考:正面朝上的次數與總次數有什么關系?
(2)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動手實驗。
師:拋硬幣時用力要均勻,高度要適中,用你自己喜歡的方式做好記錄。(學生4人一小組動手實驗)
3.分析數據,進一步體驗。
(1)小組長匯報統(tǒng)計的結果。
師:下面請小組長匯報一下統(tǒng)計的結果。(生說師直接輸入數據)
師:仔細觀察各小組的試驗數據,你有什么發(fā)現?
小結:通過觀察我們會發(fā)現拋硬幣時有些小組正面朝上的次數少一點兒,有些小組正面朝上的次數多一點兒,但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都比較接近總次數的一半。
(2)引導學生觀察全班拋的正面朝上的次數,反面朝上的次數,談發(fā)現。
小結:通過觀察,我們發(fā)現正面朝上和反面朝上的次數更接近總次數的一半了。
師:如果繼續(xù)拋下去,會是什么結果呢?有興趣的話,同學們課下可以玩一玩。
4.出示數學家拋硬幣試驗數據,加深體會。
師:其實歷史上有許多數學家也做過這樣的試驗。我們來看一看他們的試驗結果是怎么樣的?(師點擊課件,出示幾位科學家的試驗結果)
師:為了便于觀察,老師把它制成了一個條形統(tǒng)計圖。紅色直條表示正面朝上的次數,藍色直條表示反面朝上的次數,黃色直條表示拋硬幣總次數的一半。
三、實踐應用
1.“做一做”。
師:這樣設計公平嗎?為什么?(不公平,因為指針停在紅色區(qū)域的可能性大。)
師:怎樣設計這個轉盤才公平呢?請同學們利用桌上的圓片,自己動手設計一個公平的轉盤。(學生畫,師巡視)
師:按照這種公平的設計方案,如果轉動指針120次,指針停在紅色區(qū)域的次數大約有多少次?
2.練習二十第3題。
師:小強設計了一個老鷹捉小雞的游戲方案,你覺得用這個長方體骰子決定由誰來當老鷹,這樣設計公平嗎?
五、作業(yè)
完成練習二十的1、2題。
評析:
本節(jié)課設計主要遵循《課程標準》所提倡的情境化、活動化、生活化等理念,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教學資源,借助學生熟悉的游戲活動,讓學生觀察、試驗、思考,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并用分數幾分之一來表示事件發(fā)生的可能性。通過探究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學生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具體地講,本節(jié)課有以下幾個特點:
1.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感受數學的應用價值。
本節(jié)課的教學,教師充分利用教材資源,從學生的生活實際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去捕捉“生活現象”,讓學生感受到在自己熟悉的活動中也蘊含著數學知識,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領略到數學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本節(jié)課各環(huán)節(jié)中安排的活動全部來源于學生熟悉的生活。如引入環(huán)節(jié)的“摸球游戲”,探究體驗環(huán)節(jié)的足球比賽前,足球賽裁判用拋硬幣決定哪方先開球的場景,實踐應用環(huán)節(jié)中的“轉轉盤”、“老鷹捉小雞”等游戲活動,都取材于學生的現實生活,這樣將數學蘊含于現實問題的實際背景之中的教學,激活了學生原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興趣,不僅能使學生學到數學知識,而且也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生活,用數學語言去描述生活中的可能性現象,從而溝通數學與生活的聯系,使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實際價值。
結尾之處,有意識地將知識延伸到課外,讓學生上網或到圖書館查一查可能性的相關資料,了解數學知識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這樣安排不但滲透了數學文化教育,讓數學課更有內涵,學生的思維更拓展。
2.親歷活動過程,充分體驗等可能性,滲透概率統(tǒng)計思想。
3.滲透公平公正意識,促進健康人格形成。
本節(jié)課以活動為載體,讓學生經歷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的形成過程,體驗事件發(fā)生的等可能性與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之間的關系。教學中通過拋硬幣決定誰先開球是否公平,轉轉盤決定誰先開始游戲是否公平,用長方體橡皮決定誰來做老鷹是否公平等多次活動,讓學生逐步感受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向學生滲透公平的意識,通過探究游戲規(guī)則是否公平,讓學生感受游戲規(guī)則的公平性與等可能事件之間的關系,初步建立公平、公正的規(guī)則意識,有利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本節(jié)課的設計,充分體現了課程標準的倡導理念,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在愉悅的情境中既學到了知識又學到了方法,達到了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評析:河北省玉田縣教育局教研室 陳長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