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計算機課程的教學目標主要是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和意識,掌握信息技術的基本知識和技能,形成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具有應用信息的能力,把信息技術作為支持終身學習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手段。“任務驅動式”教學是從完成“任務”著手,提出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再通過討論、講解或操作,使之完成“任務”,從而使學生學會相關的理論或技能。
關鍵詞:任務驅動;情境教學;自主學習
計算機課程是一門以上機操作授課為主的學科,它更多地體現(xiàn)教師和學生的互動與交流,總體上來說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輔導參與,具體的教學方法可以涉及教師講授、操作演示、分組實驗、情境啟發(fā)、發(fā)現(xiàn)法等。在教學實踐中,存在種種問題影響著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和掌握。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依賴老師的講解,缺乏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學生對于已掌握的知識不能靈活運用到相似的問題中去;不愿意動腦筋,只是被動地記憶教師講解的知識點;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缺乏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能力,局限于老師有限的介紹。針對這些情況,本文提出了“任務驅動式”教學方法。
所謂“任務驅動式”教學是從完成某一“任務”著手,提出或引導學生提出問題,引起學生的興趣,再通過討論、講解或操作,使之完成“任務”,從而使學生學會相關的理論或技能。
一、 任務驅動教學的一般實施過程
1. 一般過程
(1)教師展示事例(即本節(jié)學完后學生應該可以自主完成任務)。
(2)明確教學目標,教師采用步驟范例式介紹相關的知識點。
(3)教師根據教學目標精心構思和設計任務情境,提出問題,指導和幫助學生完成任務。學生自主完成學習任務。
(4)教師組織學生根據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相關內容的總結。
2. 具體示例
(1)示例1。教學內容:幻燈片的超級鏈接;教學環(huán)境:校多媒體網絡教室;教學準備:教師事前做好一套精美的“個人簡介”,對其中的“我的家庭”“個人愛好”“聯(lián)系方法”等子欄目做超鏈接。教學過程:①教師首先演示自己的“個人簡介”,通過超鏈接把精美的畫面展現(xiàn)給同學們。這樣可以提高學生的求知欲。②讓學生看幻燈的原文件,講解其中的關鍵處——超級鏈接。③分組分任務讓各組制作出一個代表的“個人簡介”。④學生展示作品,教師、學生互評。⑤教師總結。
(2)示例2。教學內容:Word文檔的高級編輯;教學環(huán)境:校多媒體網絡教室;教學適用范圍:適用知識的綜合應用階段。教學過程:①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教師利用網絡廣播請學生欣賞幾幅電子小報作品,并點評作品的色彩搭配、圖文編排等,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作靈感和自制電子小報的熱情。②教師以步驟范例式介紹文檔排版、圖文混排技巧。③教師提示小報主題可以是近期的時事新聞、學校活動或所學其他課程的內容。根據學生的知識和能力層次,教師可以有不同的要求。然后老師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各小組再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④成果展示,教師組織學生進行評價和經驗總結,取長補短。將學生自制圖片、文字特效及每組的電子小報收入學校教學資源庫。
二、 任務驅動的優(yōu)點
1. “任務驅動式”教學是從創(chuàng)設一個任務情境開始
所謂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就是通過教師有目的地設置問題,創(chuàng)設情境,吸引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學習。恰當?shù)娜蝿赵O置能夠調動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使學生學的內因發(fā)生變化,主動去探索和學習,主動去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如教師通過“個人簡介”,創(chuàng)設任務情境,展示如何能完成各個幻燈之間的跳轉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吸引學生積極動腦,主動學習。教師通過幾幅電子小報樣品,展示的是一種美,而且這種美學生感到自己也是可以創(chuàng)造的,由此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制作電子小報的愿望。
2. “任務驅動式”教學是以“教育者為中心”轉向以“學習者為中心”
教師和學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體。教師是教的主體,其主體作用體現(xiàn)在對學生學習的引導與指導。學生是學的主體,其主體作用體現(xiàn)在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認識的主體,一切教學活動都要通過學生實施和落實。在教學活動中,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培養(yǎng)和思想品德的提高,都必須通過自身的主觀努力才能達到。比如示例1中教師對超鏈接分步釋解,示例2中文檔的排版、圖文混排技巧的講解,都體現(xiàn)了教師在教學中教的主體,是幫助學生實現(xiàn)認識過程的內化,并不斷提高學習興趣。要使學生真正掌握所學知識,還必須讓學生參與到實際問題中去。因此,示例1中學生自己設計“個人簡介”、示例2中學生自制電子小報都是讓學生成為學習任務中的承擔者,自主學習,通過實踐掌握知識和技能。
3. 任務驅動促進上機操作與理論學習的結合
在完成任務的實際過程中遇到問題時,插入理論知識的學習,使之快速應用到解決問題中去,當理論講解抽象難懂時,插入操作部分練習,達到書本與上機互補的特色,進一步體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優(yōu)越性。對任務完成的迫切要求也加速了這種優(yōu)越性的形成。
4. 提高教學效率
驗證結果表明,由于“任務驅動式”教學將課堂時間充分利用和合理組織,課堂教學的密度和容量增大了,課堂教學的程序大大簡化了,課堂上的效率提高了。另一方面教師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去注意學生的反饋信息,發(fā)現(xiàn)問題及時解決。教師還可糾正學生的不良學習習慣,協(xié)調學生個體之間的交往和合作,培養(yǎng)集體主義思想,優(yōu)化學生的非智力因素。
三、 任務驅動創(chuàng)造新式課堂氛圍
自從將任務驅動引入到實際教學中后,學生上課不再是枯燥乏味的事情了,上機課不再是被動地跟著老師點擊這個按鈕那個菜單了。學生們可以發(fā)揮想象、主動創(chuàng)新,用老師講授的方法解決一個個實際的問題,像游戲闖關一樣,既學到了知識又獲得了成就感。同時又加了深老師與學生的互動交流,使得老師們更容易知道學生的所思所想,真正做到了以學生為主體,學生和教師之間通過遇到問題、解決問題有了很好的溝通,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教師的工作輕松了、有趣了。
因此,只要我們不斷摸索、不斷總結教學經驗,較好地給學生設置好任務的難易,就可在課堂上不只是教會學生知識,更多是增知益能,發(fā)展學生的個性,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
參考文獻:
[1]馬寧,余勝泉.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層次[J].北京師范大學現(xiàn)代教育技術研究所,2004(3).
[2]王芳.以任務驅動促進信息技術課堂的自主學習[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4(6).
(遼陽市遼化職業(yè)中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