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教學,倡導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因此,教師要樹立人本思想,轉變角色觀念,把課堂還給學生,以切實提高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基于此,本文從問題設計、情感體驗、肢體語言和板書設計四個方面探討“留白”藝術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運用,以實現(xiàn)新課改中學生自主閱讀能力養(yǎng)成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 留白;問題設計;情感體驗;肢體語言;板書設計
“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一觀點一直得到廣大讀者的認可。莎士比亞筆下的哈姆雷特形象只有一個,但讀者卻可以對其進行多層次、多角度的解讀,從而有了從“一”到“一千”的巨大飛躍。在我看來,這關鍵得益于作者創(chuàng)作時特意設下的空白,讓讀者去思考,去補充發(fā)揮,讓讀者和自己共同完成作品美學價值的創(chuàng)造。設下空白,即“留白”,這不但是作家創(chuàng)作時的一種講究,也應該是我們語文課堂教學的一種講究。
所謂的“留白”原是國畫創(chuàng)作中的一種構圖方法。國畫傳統(tǒng)的畫法不加底色,疏密聚散皆為留白的布局,以黑白為色調兩極,比之于勾、皴、擦、絲、點之類繁復技法,留白似乎是最省力氣了,什么也不用畫,就在整幅畫中留下空白,給人以想象的余地,這種“以無勝有”的留白藝術,具有很高的審美價值,正所謂“此處無物勝有物”。《普通高中語文課程實驗標準(實驗)》明確指出學生要“養(yǎng)成獨立思考、質疑探究的習慣,發(fā)展思維的嚴密性、深刻性和批判性。樂于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在相互切磋中,加深領悟,共同提高”。要完成這一課程目標,在我看來,語文教學中的“留白”就顯得尤為重要。只有“留白”,才能將語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才能真正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高的目標。成功的留白需要畫家的智慧,同樣,成功的語文教學“留白”也需要教師的智慧。智慧的“留白”,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考慮。
一、問題設計的留白
新課改明確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tǒng)“師本位”的觀念,形成“生本位”的觀念。在這樣一種前提下,如何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我看來,課堂教學是由問題串聯(lián)的,但課堂問題設計的主體應由教師轉變?yōu)閷W生。前蘇聯(lián)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學生的腦力勞動中,擺在第一位的并不是背書,不是記住別人的思想,而是讓學生本人進行思考,也就是說,進行生動的創(chuàng)造?!睂W生能思考,會創(chuàng)造,就能促使學生上課注意力提高,從而提高學生的課堂利用率。
教學設計的理念上要從關系入手,關注教學中人的存在,設計的過程中注重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在生活世界的多向互動及其效果。然而,如何讓學生既充分發(fā)揮自主性,又不天馬行空,達到所謂的“效果”比原來的科學設置課堂提問遠遠難得多。
二、情感體驗的留白
語文是人的一種對象化存在,因為語文是人的生命活動成果的“濃縮”和“結晶”。人的生命進化成果都直接表現(xiàn)在人的語文上。語文的這一特點注定語文具有很強的情感容納能力。一首詩,一篇演說,一個充滿真情催人淚下的故事,都容納了作者對社會、對生活的廣泛關照的特殊情感。如何讓學生真正認可作者的特殊情感,只有通過學生的感同身受才能真正實現(xiàn),而教師只是做適當?shù)囊龑?。蘇霍姆林斯基說:“在講課的時候,好像是微微打開一個通道望一望天際的科學世界的窗口,而把某些東西留下不講?!笔堑?,教師過多的講解,只會限制學生的情感體驗,因為情感的感受很多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教師的講解,只是教師的一種情感體驗,它不能替代學生的情感體驗。
三、肢體語言的留白
課堂教學是一門科學,也是一門藝術,從某種意義上說是語言的藝術。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語言主要表現(xiàn)為教師的口語,學生對教師的滿意程度也取決于教師語言藝術的優(yōu)劣,因此,語文教師需要具備高超的語言駕馭能力。然而,一個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絕不僅僅停留在對語言的駕馭上,他同時還應該具有超強的表演能力,是一個表演家。所謂的表演,就是肢體語言的呈現(xiàn),恰當、準確、到位的肢體語言遠比單純的說教更具有感染力和影響力,從而達到語文教學事半功倍的目的。
四、板書設計的留白
板書是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課堂教學的點睛之筆,人們賦予板書“微型教案”的美譽。著名語文教育學家劉國正在《中學語文板書集》中題詞:“板書是一種教學藝術,既要醒目,又要悅目,對教學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币虼?,板書設計是否合理,直接影響課堂的教學效果。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可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板書設計的內容進行藝術處理,使有的內容必須在板書中體現(xiàn)出來,而有的內容則可通過省略號或置空的辦法使之隱去,形成板書上的“留白”,讓學生自己去領會、思考、聯(lián)想。
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往往就是“一塊黑板一本書,一支教鞭一支筆”,隨著現(xiàn)代教育技術水平的提高,許多新的教學手段也逐漸運用到語文教學中,并得到越來越多語文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多媒體技術手段的運用就是最為顯著的一點。然而目前有一種傾向,不管教什么,言必“多媒體”,有時純粹為多媒體而多媒體。經(jīng)常會在聽課的時候看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教師在課堂上預設板書空白讓學生填空,然而雖然學生填充的答案接近于教師預設的答案,但由于幻燈片制作中只有教師預設的答案而被否決。板書的留白為的是促使學生思考與聯(lián)想,但由于教師多媒體使用的不當,只會扼殺學生的想象與聯(lián)想。因此,在我看來,要真正使板書留白產(chǎn)生應有的效果,教師就必須使多媒體教學和傳統(tǒng)的教學手段有機融合,自然穿插。
總之,新課程理念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更具有藝術性,更需要教師的匠心。要積極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讓他們積極參與課堂中來,營造“自主、合作、探究”型的課堂氛圍,教師就需要合理正確地運用語文教學的“留白”藝術。在新課改的大好形勢下,作為語文教師,我們更應該積極探究語文教學中的“留白”藝術,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成為學習的主人、課堂的主人,從而更好地實現(xiàn)新課改語文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王尚文.中學語文教學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蔡偉.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論[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
[3]陳秀玲.教學的動態(tài)生成與教學設計[J].上海教育科研,2003.
(永康市綜合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