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面肥,即將含有作物所需養(yǎng)分的肥料直接施于作物葉面的肥料,又稱“根外追肥”。葉面施肥是生產上常用的一種補充施肥方法,其優(yōu)點是施用量小,針對性強,作物養(yǎng)分吸收快;能有效地避免土壤對某些養(yǎng)分的固定作用,提高養(yǎng)分利用率;土壤環(huán)境不良、水分過多或干旱、過酸過堿等因素造成根系吸收作用受阻或作物缺素,急需補充營養(yǎng)以及作物生長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時,進行葉面追肥,可彌補根系吸肥障礙等不足,從而收到顯著的增產效果。但葉面施肥效果的發(fā)揮往往受多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為了提高施用效果,應把握以下關鍵技術:
對癥選用肥料 要根據(jù)作物的生長發(fā)育及營養(yǎng)狀況選擇適宜的葉面肥品種。在作物生長初期,為促進其生長發(fā)育,選擇調節(jié)型葉面肥;若作物營養(yǎng)缺乏或生長后期根系吸收能力衰退,應選用營養(yǎng)型葉面肥。生產上常用于葉面噴施的化肥品種主要有尿素、磷酸二氫鉀、過磷酸鈣、硫酸鉀及各種微量元素肥料,可根據(jù)實際需要進行選擇。
掌握施用濃度 在一定范圍內,養(yǎng)分進入葉片的速度和數(shù)量隨溶液濃度的增加而增加,但濃度過高容易發(fā)生肥害,尤其是微量元素肥料,作物營養(yǎng)從缺乏到過量之間的臨界范圍很窄,應慎重把握。含有生長調節(jié)劑的葉面肥,亦應嚴格按濃度要求進行噴施。不同的肥料有不同的施用濃度,如尿素溶液的常用濃度為0.5%~2%,尿素中有毒物質縮二胺含量超過1.5%不能作葉面肥使用。過磷酸鈣浸出液的常用濃度為2%~3%。磷酸二氫鉀溶液的常用濃度為3%。硫酸鉀溶液的常用濃度為1%~1.5%。草木灰浸出液的常用濃度為5%~7%。硼砂溶液的常用濃度為0.2%~0.3%。鉬酸銨溶液的常用濃度為0.5%~1%。沼氣液稀釋液的常用濃度為10%。稀土微肥水溶液的常用濃度為0.08%~0.10%。
不同作物對不同肥料具有不同的濃度要求。以尿素為例,在水稻、小麥等禾本科作物上適宜濃度為1.5%~2.0%,在蘿卜、白菜、甘藍、黃瓜上為1%~1.5%,在馬鈴薯、西瓜、茄子上為0.5%~0.8%,在蘋果、梨、葡萄、茶上為0.5%,在蔥、番茄、溫室黃瓜上為0.2%~0.3%。濃度過小,起不到應有的效果,反之則易造成不應有的為害。
注意噴施時間 葉面施肥時,葉片吸收養(yǎng)分的數(shù)量與溶液濕潤葉片的時間長短有關,濕潤時間越長,葉片吸收養(yǎng)分越多。一般情況下保持葉片濕潤時間以30~60分鐘為宜,因此,葉面施肥最好在傍晚無風天氣進行。在有露水的早晨噴肥,會降低溶液的濃度,影響施肥的效果。雨天或雨前也不宜進行葉面追肥,因為養(yǎng)分易被淋失,起不到應有的作用。若噴后3小時遇雨,待雨停后及時補噴1次,但濃度要適當降低。
科學合理混用 實踐證明,葉面追肥時,將兩種或兩種以上的葉面肥合理混用,可節(jié)省噴灑時間和用工量,增產效果也更加顯著,但肥料混合后應無不良反應或不降低肥效,否則達不到混用目的。另外,肥料混合時要注意溶液的濃度和酸堿度,一般情況下溶液pH值在7左右時利于葉部吸收?;靽姇r應先弄清肥料的性質,如性質相反,決不可混合噴施。配制混合噴施溶液時,一定要攪拌均勻,現(xiàn)配現(xiàn)用,一般先把一種肥料配制成水溶液,再把其他肥料按用量直接加入配制好的肥料溶液中,搖勻后再噴施。
提高噴施質量 因作物葉片吸收養(yǎng)分的特點與根系不同,所以要著力把握施用技巧。首先,葉面施肥要求霧滴細小,噴施均勻,尤其要注意噴灑到生長旺盛的上部葉片和葉的背面,因為新葉比老葉、葉片背面比正面吸收養(yǎng)分的速度快,吸收能力強。特別是對于多年生和木本植物,葉片角質層正面比背面厚3~4倍,更應注意噴灑葉片背面,以利吸收。也就是說,葉面施肥時,葉的正反兩面都要噴,盡量細致周到。其次,作物葉面追肥的濃度一般都較低,每次的吸收量很少,與作物的需求量相比要低得多,因此,葉面施肥的次數(shù)一般不應少于2次。特別是在作物體內移動性小或不移動的養(yǎng)分(如鐵、硼、鈣、磷等),更應注意適當增加噴灑次數(shù)。在噴施含調節(jié)劑的葉面肥時,應注意施用間隔期(至少在一周以上),且噴灑次數(shù)不宜過多,以避免調控不當造成為害。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湖南省益陽市農業(yè)科學研究所(龍光橋) 郵編:413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