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鬃是豬頸部和背部的剛毛,質(zhì)地剛韌、富有彈性,是工業(yè)和軍需用刷的主要原料,還能制取生物藥品和滅火劑等,為我國出口創(chuàng)匯的傳統(tǒng)商品,且出口量大,價格漸升。據(jù)了解,2008年出口豬鬃每千克12.54美元,較2007年的8.85美元上升了41.7%,優(yōu)質(zhì)豬鬃的價格更高。豬鬃加工簡單,不需多少投資和設(shè)備,一般家庭都可以搞,是一
項致富的好門路。下面介紹豬鬃的收取與手工加工方法。
一、活體取鬃
過去取豬鬃一般是殺豬以后,從死豬身上拔取?,F(xiàn)在根據(jù)各地的實踐,可以從活豬身上取鬃。從活豬身上取鬃最好在夏季進行,此時正是豬換毛脫鬃期。第一次拔毛開始前5分鐘,給豬喂一些酒糟類的飼料,以使豬的毛孔得到擴張,然后趁豬吃食或靜臥時,用一只手輕摸豬身,另一只手輕拉豬鬃測試看是否能輕輕一拔就掉。當判斷豬毛根已松動時,可以用細木梳在豬的鬃甲部由后向前梳,將鬃毛梳下。梳下的鬃毛經(jīng)整理后裝入預先準備的紙袋中儲存起來。如豬毛根還沒十分松動,可先用拇指、食指和中指拈住三五根鬃毛往上拔,1~3天拔1次(每次不要拔取過多),直至拔完為止。如拔毛及時,一般1頭100千克重的豬可拔取豬鬃1~2千克?;钬i取鬃不會影響豬的正常生長發(fā)育,原因是由于拔鬃的刺激,可以增進豬的食欲,從而加快豬的長膘。
二、豬鬃的手工加工
豬鬃的手工加工分3個階段:
第一階段。由原料加工成“毛鋪”或混合豬鬃。將豬鬃按毛色分類,剔出其中的腹毛、尾毛、霉毛、雜草及灰塵等,加水發(fā)酵24小時,使附在毛根上的肉皮徹底軟化。然后將發(fā)酵后的豬毛從水中取出,用木板刮松皮屑使其與黏著的豬毛完全分離。對松散的豬毛用水洗后再用鐵梳將絨毛、碎皮屑等徹底清除,并用清水洗滌幾次,放入竹篩,在溫度不太高的烘爐上烘干,或放在太陽光下曬干即成“毛鋪”。此時,既可進一步加工成成品,也可不用捆把就將散放的“毛鋪”送到有關(guān)收購單位出售。
第二階段。由“毛鋪”制成半成品。將“毛鋪”用麻繩捆在小木板上,放在蒸鍋內(nèi)蒸,使彎毛變直并增加光澤,除去腥穢,達到消毒殺菌作用。經(jīng)蒸變直后的“毛鋪”從木板上取下來,烘干或曬干即為半成品。
第三階段。由半成品制成成品。用梳子由根到尖依次梳剔、分級、放置,先放長后放短。再用手掌輕搓,將頭尾理順,分級捆把后按規(guī)定將各級豬鬃適當搭配。最后用梳子梳勻,經(jīng)初檢、復檢后進行磨根(用木板打齊,把凹毛剪去)即可進行包裝。用于包裝的木箱應干燥,內(nèi)襯1層油紙,再鋪1層白紙,以防潮濕。裝箱時每一小把都要排列整齊,每層都要撒樟腦粉,以防蟲蛀。每箱的標準重量有50千克和60千克兩種。
(作者聯(lián)系地址:廣西武鳴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中心 郵編:53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