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湖南省隆回縣境內(nèi),你會看到,公路兩旁青山疊翠,濃蔭匝地,高大的翠柏和挺拔的國外松叢生交錯,滿眼的綠色像帷幔一樣極盡鋪張,一層一層推向遠方……
湖南省委書記在隆回考察時連連贊嘆:“真是一項了不起的工程??!”組織實施這項“了不起工程”的人,便是全國綠化獎?wù)芦@得者,隆回縣林業(yè)局原副局長張世模。
很少有人能夠想到,20多年前,這里還是光禿禿的石灰?guī)r山。
1958年,張世模以優(yōu)異的成績從湖南林業(yè)學(xué)校畢業(yè),他在邵陽、洞口等地進行兩年林業(yè)調(diào)查之后,于1960年來到隆回縣。當時的隆回到處是裸露的石灰?guī)r山。那一年的夏天,張世模到一個叫大東山的林場去辦事,當時他穿一雙皮涼鞋,走了10多公里山路,周圍全部是光禿禿的石山,在火辣辣的太陽炙烤下,地面像烙鐵一樣,把張世模的雙腳都燙出了水泡。當?shù)卮迕窀嬖V他,這里的石山從不長樹,每年清明祭祖,連一根用來“掛青”的小木棍都找不到。張世模的心被深深刺痛了,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在石灰?guī)r上種出樹來,將兔子不拉屎的石山變成綠洲。
張世模開始攀登隆回境內(nèi)一座又一座石山,仔細觀察石山的一縫一隙,潛心研究石山的構(gòu)造以及如何栽種才會使樹木成活,并四處尋找耐旱的樹種。有一次,在荷香橋境內(nèi)的一座石山上,他意外地發(fā)現(xiàn)兩棵柏樹和一棵楂木,這3棵樹都倔強地佇立于石縫中。他興奮極了:這里的石縫中能長樹,只要栽培得法,其他石山也一定能長出樹來。就在他準備大干一場的時候,文化大革命的風暴將他拋進了人生的谷底,因為家庭出身問題,他被造反派關(guān)押批斗。至今,他的手腕上還可看到當年遭捆綁時留下的傷痕。
1973年,張世模被落實政策,安排到縣林業(yè)局辦公室工作。他主動放棄機關(guān)工作環(huán)境,申請到干山苗圃當林業(yè)技術(shù)員。干山就是當年張世模銘記于心的那個沒有一棵樹的石山村。他沒有忘記當初的誓言,要在這里實現(xiàn)綠化石山的夢想。
聽說張世模要在石山上栽樹造林,干山的村民們都搖頭:我們祖祖輩輩生活在這里,都沒有找到在石頭山上栽樹的辦法,你張世模能夠栽出樹來嗎?
困難沒把張世模嚇倒,據(jù)當?shù)乩先嘶貞?,那時的張世模幾乎在玩命,他每天穿行在石山上,腳蹬草鞋,穿一條破舊的短褲,腰間系一條粗粗的汗巾,赤裸的上身被太陽曬得黑油油的。他起早貪黑,與村民們一起荷鋤下地,一起挑土挖坑,甚至充當開山碎石的炮手。有一次,石山上有一眼炮沒有炸響,他推開準備排除啞炮的村民,挺身向前,在離啞炮一米多遠的地方,突然一聲巨響,啞炮意外炸了,他被巨大的氣浪推出一丈多遠,雙耳由于受到劇烈振蕩失去聽覺達兩個多月。
經(jīng)過一年多的艱苦奮戰(zhàn),干山村800多畝火焰山全部披上了綠裝,栽種的柿樹、棗樹和本地柏傲然挺立在石縫中,透出勃勃生機。村民們徹底服了張世模。
1984年,隆回縣開始大規(guī)模的石山造林,張世模起初擔任縣林業(yè)局營林股長,后來升任林業(yè)局副局長,成為隆回縣石山造林的指揮長。桃洪鎮(zhèn)楊柳村9組、10組700多畝石山上只有3棵樹,被人戲稱為“三毛村”。那一年的盛夏,張世模帶著6名技術(shù)人員上山組織造林,村里一些老人滿腹狐疑:從來只有春天栽樹,哪里看見過夏天栽樹的,苗子不被太陽曬死才怪呢!張世模胸有成竹地挖好示范坑穴,又拿出自制的木模放進挖好的穴里,檢驗是否符合技術(shù)要求,一個穴一個穴地套,直到全部合格,才將一只只裝有營養(yǎng)土的小塑料袋(內(nèi)有幼苗)置于穴內(nèi)。這種獨特的容器苗移栽法,成活率高達96%。村民們看到張世模栽下的幼苗不僅沒有被太陽曬死,反而鉚足勁地往上長,嘖嘖稱奇,上山挖穴栽樹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短短的幾年時間,“三毛村”石山上松青柏翠,成了聞名遐邇的“綠化村”。
從1984年至1997年,在張世模的組織指揮下,隆回縣石山造林近15萬畝,使全縣的森林覆蓋率提高了4個百分點,控制了近15萬畝石山的水土流失和巖面輻射,成為林茂糧豐之地。隆回的石山造林開始名揚全國,張世模也因此成為全國綠化獎?wù)芦@得者。
1986年,隆回縣開始飛播造林,飛播要求種子必須先做發(fā)芽試驗,發(fā)芽率符合省定標準才允許裝機。為了提高馬尾松種子的發(fā)芽率,張世模將消毒后的種子擺放在吸了水的藥棉上,再用薄膜包上,放進內(nèi)衣口袋,夜晚穿著內(nèi)衣睡覺,依靠人體恒溫催其發(fā)芽,最多的一次,他身上綁了34個薄膜包,這樣,保證了種子的發(fā)芽率,也保證了隆回縣飛播造林成效率居全國第一。這一次,全縣共完成石山造林18萬畝,其中栽植柏木、刺槐等用材林14.6萬畝,柿、棗、楊梅等經(jīng)濟林3.4萬畝,使昔日怪石嶙峋的火焰山變成鳥語花香的花果山,創(chuàng)造了萬頃石山萬頃林的人間奇跡。
張世模在林業(yè)戰(zhàn)線上奮戰(zhàn)了46個春秋,創(chuàng)造了我國林業(yè)史上的“三個第一”:石灰?guī)r石山造林全國第一;飛機播種造林成效率全國第一;全國首創(chuàng)泡桐根段育苗并第一個獲得成功。經(jīng)張世模組織的石山造林、長江防護林工程、飛播造林和消荒造林等形式,造林總面積達到132萬畝。據(jù)近年來的統(tǒng)計,隆回縣森林總蓄積量已達688.75萬立方米,為1975年的7.115倍;畝均蓄積量由1975年的0.58立方米躍升到4.1立方米,高出全省平均值1.75立方米,森林覆蓋率由1975年的35.3%直升到54.9%,林業(yè)GDP增加到7.4億元。2007年3月,隆回縣在湖南省第一個榮膺“全國綠化模范縣”榮譽稱號,2008年又被評為“全國退耕還林工作先進縣”。
(作者聯(lián)系地址:湖南省隆回縣金石橋鎮(zhèn)黃金井中街郵編:422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