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教育工作只要潛心去研究就能找到其內(nèi)在規(guī)律,從事教育工作的領導干部應抓住一切機會邊學習邊探索邊研究自身的工作,在研究中提高工作效果,在實踐中豐富研究成果。
關鍵詞: 領導干部帶著課題工作
當今社會是一個學習型社會,要求領導干部是學習型、科研型領導,而學校領導干部更應具備這種素質(zhì)。為什么我們許多領導干部工作效能低,實績平淡,工作淺嘗輒止,工作方法簡單,缺乏藝術和技巧呢?究其原因,就是在其工作崗位上沒有深入研究工作。如果各崗位領導都能就自己的工作設計一個課題邊工作邊研究,就會做得更好。領導干部應以工作研究課題,以課題成果反哺實際工作。筆者現(xiàn)就課題的設計談一點淺見。
一、課題設計要貼近工作實踐
研究課題目的是為指導實際工作,不是為課題研究而設立,因為不能指導實踐的課題是沒有意義的、是空洞的,那么課題設計就要與領導干部自身的實際工作相結合。分管教學工作的要圍繞教學管理、教學業(yè)務設計課題;分管學生管理的要圍繞學生活動的內(nèi)容、形式、領域去設立課題;分管后勤服務的要圍繞后勤職工的管理,后勤服務的質(zhì)量去設計課題??傊?,課題設計一定要與各自工作崗位性質(zhì)緊密結合。
在課題的設計上要從小處著眼,不能貪大。因為往往大的宏觀層面的課題涉及的內(nèi)容比較多、比較廣,在研究時難以把握,導致越研究越難以開展,最后會中途流產(chǎn)。我們提倡研究微型課題,從工作的細微之處入手,從工作細節(jié)或難點方面做文章。
二、課題設計要貼近工作時段特點
學校工作有著非常明顯的階段性,每個階段的工作特點也都比較明顯。既然通過課題研究可以指導實際工作,那么就必須分析自己分管負責工作的時段特點。領導干部可以根據(jù)工作時段特點,根據(jù)學期教育教學的階段性,設立多個子課題,而一個時段完成一個子課題,多個子課題相結合便成一個總課題,但不結合工作時段和工作特點的課題只能是虛的,不能對實際工作起指導作用。例如:領導干部應根據(jù)學校學生管理的階段性,開學初對學生加強紀律教育、安全教育;中期加強對學生行為習慣養(yǎng)成教育;學期末強化安全紀律教育、總體評價工作,而各時段的主題又要輔以相應的策略、措施、方法去實施。根據(jù)不同年級學生心理成熟度的不同,領導干部也要有針對性的管理策略,而不同性質(zhì)學校管理策略和措施也應有不同,因此,小學、初中、普通高中、職業(yè)學校、高等學校、成人學校都應根據(jù)學生的心理、學識水平、認知能力設計出不同的管理策略,那么我們就要瞄準學校各工作階段、學校性質(zhì)、各種工作特點設計課題并加以研究,從而會對各時段工作起指導作用。
三、課題研究要精心選擇研究人員
課題研究要有一班善于、精于、熱心于課題研究者,同時課題研究的目的是為指導相應工作領域。領導干部要根據(jù)分管工作,在一定的工作領域內(nèi)組建研究團隊,需注意的是主要研究人員要來自相應的工作領域。讓同樣領域人員都參與到課題的研究中,讓其在課題的研究中提升自己的工作質(zhì)量,在實際工作實踐中豐富研究成果的內(nèi)涵。例如,教學方面課題團隊的組建可由分管教學校長牽頭,教務主任、教科室主任、教研組長共同參與;學生管理方面的課題研究團隊的組建可由分管政教校長牽頭,政教主任、團委書記、年級主任、班主任共同參與;后勤服務方面的課題研究團隊的組建可由分管后勤校長牽頭,后勤主任、后勤其他人員共同參與。這樣在同一領域工作的成員就都能參與,每個人都在研究中有所收獲,這也便于課題研究氛圍的打造和課題成果的轉化、推廣。
四、課題研究要明確人員分工
課題研究涉及面廣,是一個集體性工作,要有多個人共同參與,那么就要對參與的人有非常明確的分工,否則參與研究的人員工作起來就很盲然。從總的方面來看,一般課題成員組成有顧問,起指導作用;有課題主持人,起總策劃、總規(guī)劃、總設計作用;有材料整理與保管,對平時材料進行收集歸檔;有數(shù)據(jù)統(tǒng)計,主要對平時研究的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并交相應負責子課題人員;有課題調(diào)查人員,主要負責對需要通過涉外調(diào)查的工作,并及時把調(diào)查情況反饋到相關子課題研究人員手中。
從細微方面看,所有參與課題研究的成員根據(jù)總課題設計情況每人都應有一個子課題,并都要就子課題拿出研究方案。課題設計和任務分工也要根據(jù)成員的分工情況而論,這就要求課題組內(nèi)人員的分工與其自身工作性質(zhì)、特點相結合,這樣的課題研究才有實際的指導意義。
五、課題研究要有持續(xù)性和推廣性
課題研究從其研究時間來看具有持續(xù)性。一個大的課題要3—5年,一個小的課題也要1年才能完成。從其研究內(nèi)容、價值上講,更要講究其對工作指導具有持續(xù)性,所以我們在確立課題時,要考慮研究的價值,能否對我們的工作起指導作用。研究成果能否在今后多長時間里起指導作用,這就要分析多方面因素,如國內(nèi)研究的情況,曾有否該領域的研究,主要應就自身學校工作的實際進行預測、前瞻。
課題的研究一定要有可推廣性,最起碼要在一個地區(qū)具有指導作用。在一個學校實施,不帶有普遍性,那也就不具備可推廣性。所以在課題的設計上要充分調(diào)研和論證,從而使得課題具有其可持續(xù)性、推廣性,對實際的教育教學、管理工作起到長期有效作用。
課題研究工作是一項長期而艱苦的工作,領導干部必須抽出一定的時間,結合自身實際,以科學的態(tài)度、踏實的工作作風、務實的工作精神,邊研究邊實踐,把課題研究與實際工作緊密結合。只要做到鍥而不舍、潛心研究,就一定能取得好的成績,領導干部管理的理論水平和實踐能力就一定能得以提升,所從事的教育教學工作質(zhì)量就一定能得以提高,學校的辦學效益就一定會得以彰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