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社會在不斷發(fā)展、進步,教育教學觀念的更新日新月異,21世紀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和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要求人應具備強健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協(xié)調的人際關系及豐富的文化知識。只有這樣,人才可能在當今這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環(huán)境下立于不敗之地,才能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堂教學的主要實施者,要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更重要的是轉變教學觀念,使學生真正在健康成長的基礎上,學會各種體育保健知識,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的決定,培養(yǎng)學生堅持鍛煉及終身體育意識,塑造健康的人格。
關鍵詞: 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觀念改革
一、前言
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素質教育的全面發(fā)展,以及《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實施,要求體育教師在許多方面進行轉變,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觀念的轉變,這是實施新課程標準的前提。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堂教學的主要實施者,必須改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使學生真正在健康成長基礎上,學會各種體育保健知識,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的決定,培養(yǎng)學生堅持鍛煉和終身體育意識,塑造健康的人格。因此,體育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迎接新課程的挑戰(zhàn)。
二、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fā)展的決定》明確提出基礎教育要貫徹“健康第一”的思想,切實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體育與健康課程的性質也決定了本課程是學校教育中落實“健康第一”指導思想的主要途徑。但是,這并不是說學校只要開設了體育與健康課程,保證了必要的課時,就自然體現(xiàn)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自然能夠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的發(fā)展。在以往的應試教育的大環(huán)境下,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主要要求學生掌握體育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術和基本技能。體育教師認真上了體育課,但他們只注重學生掌握動作技術要領,而沒有真正體現(xiàn)“健康第一”的要求。
時代在發(fā)展,原有的教育教學觀念已經(jīng)不合乎21世紀教育的發(fā)展趨勢和現(xiàn)代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為這種觀念忽視了學生的心理、社會適應能力,而這些方面對一個人的一生將起著很大的作用?,F(xiàn)代社會要求我們培養(yǎng)出來的人應具備強健的體魄、良好的心理素質、協(xié)調的人際關系和豐富的文化知識,只有這樣才能在當今這個處處充滿競爭的環(huán)境下立于不敗之地,才能為社會作出更大的貢獻。在如今的體育課堂教學中,“健康第一”這一指導思想要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的身體健康,而且要讓他們的心理道德、社會適應和其它方面都健康。要促進學生身體健康水平、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的提高,課程內容和結構方面就不能用運動項目劃分,而要以技能、認識、情感、行為等作為學生學習的依據(jù),并且選取一些與體育有密切關系的教學內容,如:生理、心理、衛(wèi)生保健、環(huán)境、社會、安全、營養(yǎng)等諸多學科的相關知識技能,最終構建新的課程體系,讓學生在體育課中,在增強自身素質的同時學習一些體育知識。所以,體育教師作為體育課堂教學的主要實施者,就應時刻將增進學生各方面的健康貫穿于課程實施的全過程,確?!敖】档谝弧彼枷肼涞綄嵦帯?/p>
三、激發(fā)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健康觀念及終身體育的意識
興趣是學習的初始動機,也是有效學習的保證。學生有興趣參與的活動,教師一定要給予熱情的支持和指導;反之,如果學生沒有興趣,任何活動都會讓他們覺得乏味。教師只有激發(fā)和保持學生的運動興趣,才能使學生自覺、自主、積極地進行體育課程的學習。德國教育學家第斯多惠說過:“教育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身,而在于激勵、呼喚、鼓勵?!迸d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興趣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行為和效果;學生通過體育與健康課程的學習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興趣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雖然也能完成教育的基本任務,但在激發(fā)學生的體育學習和活動的興趣,促進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方面,卻很難說有多少積極的作用。教師在安排教學時往往選擇一些競技性較強的運動項目來進行教學,到最后的成績評價也是參照這些項目的達標標準來進行評定學生的成績,往往造成那些天生身體素質比較好的學生和一些運動尖子的成績優(yōu)秀甚至超過最高標準,而很多天生素質較差的學生卻因成績差而喪失了運動的信心和樂趣。一項調查表明,學生在回答“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時,將怕苦、沒有喜歡的項目和習慣列在前三位。國外的教學則抓住了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從教學內容的選擇到教學方法的安排,都十分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十分關注學生健康意識、鍛煉習慣和衛(wèi)生習慣的養(yǎng)成,這是實現(xiàn)課程目標和價值的有效保證。學校體育是終身體育的基礎,運動興趣和習慣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和終身堅持鍛煉的前提。教師應注意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讓學生愛上體育課,并積極主動參加到體育課中去,從而進一步將體育與健康和自己的生活、學習與將來工作聯(lián)系起來,最終達到終身體育的目的。
在新課程標準實施的情況之下,體育教師一定要轉變觀念,從以往那種單純追求運動成績的框框里跳出來,樹立健康體育觀的意識,通過一些有效的手段來帶領和引導學生參加體育鍛煉,使學生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兩方面都得到相應的提高,讓他們的身體都“棒”起來,有較強的疾病抵抗能力。這也是我們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目標之一。長期以來,學校體育的目的是要增強學生體質,使他們的身體變得更健康,而每周有限的兩節(jié)體育課往往不能滿足增強體質、增進健康的目的。健康是一個持之以恒的過程,想在短時間內取得好的效果是不太可能的,因為人體機能變化是有一定規(guī)律的。現(xiàn)在的學生學習任務繁重,既是一場智力的角逐,又是一場體力的較量。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學生很難堅持到最后取得勝利。為此,體育教師應著眼于怎樣通過一些教學方法來激發(fā)與調動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和熱情,逐步培養(yǎng)他們愛好和自覺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使他們在運動中體驗到其中的樂趣,品嘗到成功的滋味,找到真正的自我,慢慢地讓體育運動成為他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隨他們的一生。當然,教師在培養(yǎng)他們興趣、愛好的同時還要讓學生掌握進行長期體育鍛煉所需要的一些基本知識和技能,以提高他們的自我鍛煉能力。
四、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xiàn)素質教育觀
素質教育是強調以人為對象,以人為本,并以人的自身發(fā)展為目的的教育形式。而以往的體育教學往往是以體育技能為中心組織教學內容,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化,運動技能的正規(guī)化,把提高學生的素質和運動能力作為唯一的目標。新課程標準更多地關注如何通過各種手段來滿足學生的需要,并重視學生的情感體驗,促進其全面發(fā)展。教育教學中在注重發(fā)揮教師主導作用的同時,積極強調學生學習主體地位的體現(xiàn);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學生對體育這門學科的學習能力。主要表現(xiàn):
1.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
在傳統(tǒng)學校體育模式下,學生被視為“白紙”、“容器”,被視為有待完善的有機體,在教學過程中,他們只是被動地接受教師的塑造和完善的對象,處于從屬和被動的地位,只能按照教師的安排進行練習以掌握某種運動技能。由于不重視學生的感受和體驗,這種教學方式很容易讓學生感到厭惡和反感,因而達不到鍛煉設備體的目的和健康課程標準。要改變現(xiàn)狀,教師可以借鑒別人的先進經(jīng)驗,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讓學生自主對動作技術進行觀察,再通過自己的理解并模仿性練習,這樣就能真正發(fā)展學生的主導作用,讓學生在愉快的過程進行體育訓練,學生在上體育課時就再不會感到“身順心違”,喜歡體育而不喜歡體育課的情況會根本改變,從而充分調動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潛能,提高體育學習能力。因此,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在構建課程體系的時候,要特別關注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要和學生的情意體驗,從課程設計到評價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始終從有利于學生主動,全面發(fā)展出發(fā),要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要特別注意體現(xiàn)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
2.強調發(fā)展學生的個性,尊重學生的人格。
每一位學生的自身體能和運動技能狀況并不僅僅與其后天練習和發(fā)展有關,而且與其先天遺傳有極大的關系,同時由于生活環(huán)境的差異,學生的一些興趣愛好也存在著差別。新的課程標準根據(jù)這些存在的現(xiàn)象,確定了學習目標和有彈性的學習內容,提出了有益于學生發(fā)展的評價原則;在教學組織和教學方法等方面也提出了相應的建議,以保證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完成課程學習目標,使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生和成功的樂趣,以滿足他們身心發(fā)展的需要。
3.關注學生的可發(fā)展性。
現(xiàn)代教育思想與素質教育觀念認為學會學習比學會知識更重要。教師應通過有效的教學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愛好,慢慢使學生養(yǎng)成終身參加體育鍛煉的習慣。在實際教育教學中教師要教會學生如何來健體和健心,并根據(jù)不同年齡段,自身的生活狀況,以及所處的生存環(huán)境,自主性地選擇適合自己又力所能及的一些體育鍛煉手段來進行科學、有效的鍛煉或娛樂?,F(xiàn)代社會各方面都在不斷地進步,對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競爭無處不在,而且日趨激烈。一個人要想在當今這個社會能夠更好地生存下去,首先得有一個強健的體魄。為此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教師要讓學生明白一個強健的體魄對自身的生存條件是多么重要,同時也引導、教會學生怎樣在不同的社會生活環(huán)境、自然環(huán)境(特別是艱苦的環(huán)境)中獨立地生存下去。在當今社會中,交際是人生的一門藝術,不懂得交際或不會交際是一種缺陷,交際能力的強弱,往往關系到一生的成敗。體育課的特點決定了人與人之間有更多的接觸交流的機會,比如一些集體活動,如籃球比賽、足球比賽等,還有一些趣味性的游戲都需要學生團結協(xié)作、相互配合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無不需要與人相處、友好交往。因此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在學習與活動中學會與其他同學交往,讓他們之間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和良好的同窗友誼。這對他們今后的發(fā)展有著不可估量的作用。
五、關注個體差異與不同需要,確保每個學生受益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要堅持面向全體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相應的條件,依法保證適應兒童和青少年學習的基本權利,尊重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和教育規(guī)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積極主動地得到發(fā)展?!币姑恳粋€學生從學習中受益,除上述之外,教師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與不同需要也是十分重要的一環(huán)。體育作為一種以技能學習為主的課程,學生學習的結果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體能、技能和運動行為的改變方面。雖然學生認真、主動地完成學習要求,在上述方面的狀況會得到積極、有利于全面發(fā)展的變化。但是,人的體能和運動技能狀況并不僅僅與其后天練習和發(fā)展有關,而且與其先天遺傳有極大的關系。從健康的角度看,每個人的運動需求和運動表現(xiàn)都不盡相同。因此,體育與健康課程要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出發(fā),從保證每個學生受益的角度出發(fā),充分注意到學生在身體條件、興趣愛好和運動技能等方面的個體差異,并根據(jù)這種差異確定學習目標和有彈性的學習內容,提出有益于學生發(fā)展的評價原則;在教學組織和教學方法等方面,也提出相應的建議,以期保證絕大多數(shù)學生完成課程學習目標,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學習和成功的樂趣,滿足他們身心發(fā)展的需要。
現(xiàn)代體育教師面對這樣的挑戰(zhàn),必須隨時對自己的工作做適應性的轉變,并不斷充實、改進和創(chuàng)新。教師只有認真學習課程標準,領悟精神,轉變教學觀念,才能真正改變體育教學的現(xiàn)狀,促使學生提高鍛煉能力,促進他們自我運動的積極主動性和培養(yǎng)體育鍛煉的習慣,并在建立終身體育興趣的同時,理解安全健康和自主健康生活,塑造人格等方面起到積極的導向作用。關注學生的健康,一切為了學生的健康,這樣才能適應新時代歷史賦予我們體育教師的使命,真正落實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的實效作用、效果。
參考文獻:
[1]季瀏主編.體育與健康.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健康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