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語文新教材的選文中,長篇幅的文章不在少數。面對課時未變,容量增大的現狀,一線教師常常束手無策。教師若依照教參上的方案講授,就會感覺課時太少,效果不好,教完后,學生對課文印象也不深。那么如何在有限的時間里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這是每個語文教師都必須深思的問題。筆者結合近幾年的教學探索、思考,認為只有提高課堂實效性,才能很好地應對新教材的這一變化。而其中“長文短教”是提高課堂實效性的一個很有效的方面。
“長文短教”對教師的要求比較高,教師作為教學的引導者,必須備好課,備好課是上好課的前提,但是備好長文短教的課較平常的課難度要大些,因此,教師對長文應有一個高度、全面、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只有當教師站在一個高度上,深入全面細致地理解課文,梳理出文章的筋脈,才能提綱挈領,找到“長文短教”的突破口、切入點。如課文《拿來主義》是魯迅先生的一篇雜文,篇幅較長,所針對的事件距今時間較久,加之魯迅雜文的語言很有特色,學生閱讀文本的難度很大。在教學該文時,教師在全面高度理解教材的基礎上可從以下三個問題入手引導學生學習:一是拿什么來;二是為什么拿;三是怎樣拿。這三個看似簡單的問題實則概括了全篇的內容,針對性又強,學生很容易據此梳理、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再如《竇娥冤》一文,雖只是節(jié)選原文的第三折,但是篇幅不短。如果按照常規(guī)課來上,既費時又費力。因此,教師可圍繞竇娥“冤”的社會根源在哪里展開問題,進行長文短教。第一,竇娥冤在何處;第二,竇娥是用什么樣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冤屈的;第二,竇娥臨刑前的第三樁誓愿為什么擴大到整個楚州。這三個問題的設置針對性強,層層深入,一步一步引導學生觸及文章的主旨核心。
教師只有善于從眾多長文中找出一些教學規(guī)律,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在短時間內有效學習。如:在教學《滕王閣序》一文時,教師可把該文與《蘭亭集序》對照起來教學。因為兩篇文章都屬于序文中的宴集序,不僅體裁相同,寫作思路也非常相近,兩文都是先寫景抒發(fā)樂情,接著樂極生悲,抒發(fā)悲情,最后感嘆好景不長,盛筵難再。又如《滕王閣序》一文,其已有《蘭亭集序》的鋪墊,所以教師教學《滕王閣序》時,將其與《蘭亭集序》對照起來,這樣學生就可根據以往的學習經驗,在教師的引導下,快速高效地掌握新課文。再如教《智取生辰綱》時,教師可先讓學生回憶魯迅小說《藥》一明一暗兩條線索:明線——老栓買“藥”——小栓吃“藥”——茶客談“藥”——小栓吃“藥”的結果;暗線——革命者夏瑜英勇就義——革命者夏瑜的血被當“藥”吃掉——革命者夏瑜在獄中的斗爭——革命者夏瑜死后的悲哀,然后讓學生找出《智取生辰綱》的明暗兩條線索。學生有了《藥》的學習經驗很快就找到答案:明線:楊志押送生辰綱;暗線:無用智取生辰綱。看來教師自身善于發(fā)現教學規(guī)律,同時有效地指導學生發(fā)現規(guī)律、掌握規(guī)律。這樣學生就既能鞏固舊知識又能懂得新課文;既加強基礎又培養(yǎng)能力,還大大提高課堂實效性。
通過探究教學規(guī)律,教師會發(fā)現“抓重點段落”也是長文短教的又一有效方法。教師在教學一篇課文時不可能面面俱到,必須有所取舍,有所側重。因而教師在處理教材時應懂得合理的砍削,取其精華,保留重點。而對于一篇長文,教師更應做到如此。如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篇幅較長,若教師企圖全面細致地教學此文,至少需要三四節(jié)課,但一篇課文教學時限被拉長,勢必會引起學生的反感情緒,最終得不償失。教學需要做到的是讓學生“一課一得”,不必面面俱到。因此在深入探究該文會發(fā)現,《荷塘月色》的結構是圓形的,外結構、內結構均如此。從外結構看,這篇作品從作者出門經小徑到荷塘復又歸來,依空間順序描繪了一次夏夜游;從內結構看,情感思緒從不靜、求靜、得靜到出靜,也呈一個圓形。內外結構的一致性,恰到好處地適應了作者展現一段心理歷程的需要。而文中四、五、六三段借對“荷塘月色”的細膩描繪,含蓄又委婉地抒發(fā)作者不滿現實,渴望自由,想超脫現實而又不能的復雜的思想感情,為我們留下了舊中國正直知識分子在苦難中徘徊前進的足跡。這正是全文的重點所在,因此在教學該文時,教師可先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寫作線索,然后重點解讀文章四、五、六三段,看作者是怎樣從多角度描摹荷塘美景來抒發(fā)心中復雜感情的,其余段落則作輔助性安排。這一來教學該文僅需兩課時,大大提高了課堂實效性。
教師要提高課堂實效性,做到長文短教,還必須重視一個問題,那就是教學。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是密不可分的。教師一定要根據不同的課型備好課,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而在教學過程中還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結構,講出個性,講出風格,講出精彩,講出意蘊,為學生展示一個既得天獨厚又異彩紛呈的世界,給學生以思考和啟迪,促使學生積極學習,主動發(fā)展。當在備課、上課這兩大環(huán)節(jié)上做足了功夫時,教師還需強調學生的學習過程。只有學生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才能真正全方位、有效地提高課堂實效性?!伴L文短教”要收到實效,學生的預習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學生必須利用課余時間預習即將學習的課文。預習時一般需做到掃除文中生字詞,了解課文內容,對文中的思想或人物形象、故事情節(jié)等有一個初步感知。教師也可根據不同的教學需要,具體指導學生的預習,以達到“長文短教”教學的預期目的。一旦學生的預習工作不到位,必將造成“一著不慎,滿盤皆輸”的不良后果。因為學生不預習,就不了解課文內容,所以教師勢必會利用課堂時間讓學生熟悉課文,這不僅浪費課堂時間,同時還大大降低課堂教學的效率。總之,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必須有機地結合起來,這樣才能更好地提高課堂實效性。
“長文短教”的方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善于探索、發(fā)現、總結,就一定能找到一套適合自己的長文短教法,并以此有效地提高課堂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