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是動態(tài)的、變化的,它由教室環(huán)境、教學設備、學生和教師等諸多因素共同影響著。如果缺少了恰當?shù)慕M織和引導,即使課前再詳細的分析和設計,也難以取得滿意的效果。因此,信息技術教學的第二個關鍵環(huán)節(jié)即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與引導。
課堂教學組織與引導,就是讓學生在一個民主、寬松、自由、活潑的課堂氣氛中,充滿興趣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讓學生的知識、能力和情感等得到全面發(fā)展。這需要從課堂的切入點、學習動機和課堂氣氛、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個體差異四個方面進行討論。
一、找準切入點,讓學生盡快投入學習中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找準切入點,讓學生盡快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實現(xiàn)這一點,教師除了在課前精心策劃教學策略,還應在課堂上根據實際情況靈活機智地調整和施用教學策略。
課例一:高一信息技術起始課
【教學設計】本課教學重點是信息及其特征。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理解信息的概念及其特征,教師設計一些巧妙的問題再現(xiàn)信息的抽象過程,帶領學生深入理解信息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剖析信息的各種特征,培養(yǎng)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片段】上課鈴響后,教師站在講臺上準備講課。不少學生低頭做著其他學科的作業(yè)。
師:同學們,我們將要學習的這門課叫什么?
生(看教材后回答):信息技術。
師:這門學科研究的對象是什么?
學生的回答有軟件、計算機、程序、信息等。在教師引導下,學生統(tǒng)一認識到是信息。這時,還有學生繼續(xù)做著其他學科作業(yè)。
師:今天,我們先來研究“信息及其特征”(投影幕上呈現(xiàn)課題)。首先探討的是信息的概念。那么,信息從哪里來?請一位同學說說。
教師啟動了事先用VB編寫的“隨機點名器”,點出了第一位學生的名字。全班哄堂大笑,放下了手中的作業(yè),都想聽聽這位“幸運兒”怎么回答問題。
生1:從網上、電視里、報紙中。
師:網上、電視里、報紙中的信息從哪里來?(用隨機點名器點出第二位學生。)
生2:從生活中。
師:從生活的哪些地方來?(點出第三位學生。)
……
這時,所有學生或互相討論或翻看信息技術教材,積極探究信息究竟從哪里來。
【學生反饋】老師好,我叫×××。今天首次接觸信息技術課,大驚。第一,驚于課堂點名方式——全部數(shù)字化。第二,驚于您闡述信息技術的方式,“十萬個為什么”的方法讓我們不得不拋開課本,動用大腦思考。第三,驚于信息的無孔不入、無處不在。經過一整節(jié)課“為什么”的狂轟濫炸,目前本人對信息技術有如下理解……
【教學反思】在普通教室上信息技術起始課,對教師的挑戰(zhàn)是顯而易見的。如何找準切入點,在第一時間把學生的積極思維調動起來,全身心地投入課堂學習中非常關鍵。
理解抽象的概念需要再現(xiàn)概念的抽象過程。這需要教師對概念有深刻的理解,并將抽象過程設計在恰當?shù)膯栴}中。本課的第一個關鍵切入點是“信息從哪里來”問題的提出。沿著這個問題,可以引發(fā)學生對信息的一系列深層次思考,要比“什么是信息”更能激起學生思維的興奮。
本課的第二個關鍵切入點是隨機點名器。它抓住了學生的好奇心,同時由于它的隨機性實現(xiàn)了點名的公平性,課堂上每位學生都心甘情愿地、大腦高度集中地思考著每一個問題。
信息技術課大多在計算機教室上。在這種環(huán)境下,要想調動學生積極地、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學習中,必定要讓學生盡早親自動手去主動探究。這是符合學生實際需求的大原則,不僅教學設計時應遵循,課堂教學中也要時刻銘記于心。因此,教師課上必須精講,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精講對教學的切入點要求更高,既要起到引入的作用,又要節(jié)約時間。顯然,單純的鋪墊是不合時宜的,嘩眾取寵的熱鬧場面更應杜絕。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我覺得以下兩點對課堂教學的引入是重要的。
第一,點評作業(yè)。這是我經常使用的方法。由于留給學生較大的自創(chuàng)空間,學生作業(yè)中常常會出現(xiàn)令人振奮、技術超前的閃光點,其中不少正是將要學習的新內容。把新課引入與作業(yè)點評結合起來,一舉兩得,事半功倍。
第二,課前的教學準備工作更能產生意想不到的“引入”效果。長期以來,我將每次課的教學內容、范例、教學資源、作業(yè)評價等放在教學網站上。教學進行幾周后,學生習慣了在課前上網查看作業(yè)情況、瀏覽教學內容,當聽到學生說“老師,您今天只要講講××點就可以了”時,我就知道,新課的引入完成了。
二、激發(fā)學習動機,營造民主寬松的課堂氣氛
學生到底愿不愿意投入到課堂學習活動中,有沒有信心和興趣去學習,除了選好切入點外,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能否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滿足學生的好奇心,讓學生感受到尊重和認同,體驗到成功和快樂,取決于教師能否為學生營造一個民主、寬松、自由活潑的課堂氣氛。
1.教師要具有親和力
具有親和力的教師是平和的、寬容的,是善于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學生只有擁有放松的情緒、愉悅的心情,才有勇氣去迎接學習的挑戰(zhàn)。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影響著學生的情緒。教師要以平等友好的心態(tài)、溫和的話語與學生交流,尊重學生,理解每位學生的價值觀和感受,保證學生課堂情緒的安全感。
具有親和力的教師是充滿激情的。這種激情來自于對職業(yè)的熱愛、對專業(yè)的精益求精、對工作的無私奉獻,來自高尚的師德修養(yǎng)和人格魅力。這種激情感染、激勵著學生,喚起學生的熱情,營造著課堂活躍的氣氛。
具有親和力的教師是善于鼓勵學生的。課堂上教師一句贊賞的話語、一個輕撫的動作都是對學生的信任和激勵,能夠喚醒學生內心的情感和力量。長久持續(xù)的鼓勵會使學生迸發(fā)出強烈的求知欲望。
具有親和力的教師是機智的。教師的機智源于廣博的知識和深厚的專業(yè)功底。他能夠及時捕捉學生情緒的變化、發(fā)現(xiàn)學生的困難、感知學生的潛力,能夠及時采用恰當?shù)恼Z言和行為穩(wěn)定學生的情緒、化解學生的困難、激發(fā)學生的潛能。
具有親和力的教師還是公正的、謙虛的、耐心的,是善于傾聽、觀察學生的,是全身心投入課堂教學的。
2.對學生的興趣感興趣
什么是興趣?興趣不是教師說“拿出點興趣來”,學生就能產生的。一個人專注、熱忱地投身于某事或某物,這就是興趣。在課堂上,伴隨興趣而來的是專心致志、勤奮努力、遵守紀律、創(chuàng)意無限和學有所獲。激發(fā)學習動機就是讓學生做他們感興趣的事,也就是說,教師要將教學內容融入學生的興趣中。
學生的興趣是什么?可能有教師馬上會說游戲。誠然,游戲對學生是有一定吸引力的,但絕不是學生興趣的全部。學生生活是豐富多彩的,學生興趣是變幻無窮的。教師課前要關注學生的日常生活,采集學生的興趣點,以學生熟悉的主題為背景,將教學內容有機地結合進去,設計具有挑戰(zhàn)性的實踐內容。課堂上要觀察學生的表現(xiàn),及時捕捉學生的興奮點,加以引導和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對于同一個主題,可能一些學生感興趣,另一些學生并不一定感興趣。解決問題的方法是,主題一定要寬泛,內容上給學生留下廣闊的自主創(chuàng)意、自由發(fā)揮的空間,而在形式上,除了必須使用的方法和技術外,不給學生太多的約束。
只要下了足夠的工夫,讓課堂教學更貼近學生的實際和興趣,就會有令人驚喜的效果。下面是一例有代表性的學生感言。
【學生感言】一個學期的計算機課很快就過去了。它不像我原來想得那樣乏味,反而越來越有趣了:有自制旅游計劃、課外拍照、搞笑PS、校園故事、Flash動畫……每節(jié)課都十分自由、有趣。我的興趣也一點點提高了。我想,這才是信息的真正魅力吧!
3.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和空間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場所,不是教師表演的舞臺。成功的課堂不是教師滔滔不絕的講演,也不是學生疲于應對令人眼花繚亂的各式活動,而是學生在寬松自主的課堂氣氛中,集中精力地思考、平心靜氣地實踐。教師要實現(xiàn)這一點,一是在課前精心設計教學內容,二是在課上把大量的時間還給學生,三是在學生實踐的過程中盡量避免反復切屏和喋喋不休的講解,把安靜的空間還給學生。此時,教師要集中精力去發(fā)現(xiàn)學生的問題,傾聽學生的觀點和想法,觀察學生的實踐和操作,并給予及時的引導和幫助。
課例二:我的常規(guī)課堂模式
【課時】2課時
【地點】計算機網絡教室
【教學環(huán)節(jié)一】學生收點名郵件,上教學網站查看上周作業(yè)情況,瀏覽上榜作品及本周教學內容。(課前及課上前5分鐘)
【教學環(huán)節(jié)二】師生共同探究本周教學內容(通常切屏)。(25~30分鐘)
【教學環(huán)節(jié)三】學生上機實踐,完成本周實踐內容(作業(yè)),教師隨時提供指導與幫助。(55~60分鐘)
【教學環(huán)節(jié)四】學生提交作業(yè)。(下課前)
【學生反饋】我覺得比較好的是老師的講解重點在于原理,而不是具體細節(jié)操作,可以留給我們更多的時間自己探索開發(fā)細節(jié)。作業(yè)的形式留給我很大的自由發(fā)揮空間。
【教學反思】根據教學需要,我每周的兩節(jié)信息技術課是連堂的。由于學校為每位學生分配了電子郵箱,因而教學環(huán)節(jié)一除點名外,意在使學生熟悉郵件軟件,并養(yǎng)成良好的做事習慣。上網查看作業(yè)情況、瀏覽上榜作品對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一個很好的激勵。教學環(huán)節(jié)二是教學內容的精講,重點講解概念、原理、技術與典型范例,具體的操作細節(jié)則放在網上,供學生查閱。教學環(huán)節(jié)三是學生最開心的時刻。這時,學生或冥思苦想(想自己的主題創(chuàng)意)或探討研究(與同學或教師研究碰到的問題)或舞鼠弄鍵(在計算機上應用所學實現(xiàn)自己的想法),忙得不亦樂乎,忙得心甘情愿。
4.時刻激勵學生
激勵學生的重要性在前面已作說明,這里重點談如何激勵。課堂上對學生的激勵主要來自三個方面:教師、同學和自身。
來自教師的激勵:課堂上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都敏感地接收著。有時肢體動作的激勵作用比語言更有效。教師一個贊許的點頭、一個善意的微笑、一個關注的眼神都會增強學生參與學習的信心。此外,教師敢于在學生面前挑戰(zhàn)難題并以身作則,對學生來說也是一個激勵;教師本人對教學內容的濃厚興趣和熱情也會感染學生;教師耐心的輔導、主動的關心、委以重任的信任、真切的期望對學生都是默默的激勵。
來自同學的激勵:當學生從他所尊重的同伴身上看到期望的行為時,他們會自覺地學習這種行為。這種學習動機就是替代動機。課堂上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作品就是一種激發(fā)學生替代動機的好做法。它無論是對作為榜樣的被展示者,還是對受同伴鼓舞、躍躍欲試的其他學生都是一個很好的激勵。此外,小組合作可以讓學生近距離地相互接觸和了解。這時,同伴的榜樣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增強了學生的替代動機,也滿足了學生的歸屬感和同伴認同感。每個學期我所教的學生都有兩次愉快的小組合作經歷。這種合作不是課堂上短暫的討論,而是就一個主題作業(yè)的合作,短則需要4課時,長則需要10課時。
來自自身的激勵:所有學生都渴望獲得成功。人生來就有好奇心,就有冒險和表現(xiàn)的欲望。讓學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學習當中,并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是對學生最好的激勵。
下期,我們將繼續(xù)探討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處理“課堂的動態(tài)生成”和“學生個體差異”兩個問題。
參考文獻
[1]Kenneth D.Moore(美).中學教學方法[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5.
[2]Dale Scott Ridley, Bill Walther(美).自主課堂[M].北京:中國輕工業(yè)出版社,2001.
[3]馬克斯.范梅南(加).教學機智——教育智慧的意蘊[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4]鄭金洲.教師如何做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5]葉瀾.讓課堂煥發(fā)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9).
[6]余永權.教師的親和力是教學成功的基礎[J].基礎教育研究,2007(7).
(作者單位:北京大學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