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爾庫塞和莊子都看到了科學技術具有雙刃劍的特性,他們既肯定了科技對物質文明的促進作用又批判了其對人類精神生活的負面效應,從而使他們的科技觀呈現出鮮明的二元性特點,即技術的“二律背反”。這種科技觀有著很強的現實性,對當代社會具有極大的借鑒意義。
一、馬爾庫塞和莊子對科技異化的批判與理想社會的建構
科技異化是指科學技術雖為人的創(chuàng)造物,卻變得與人自身相分離,成了控制人、統治人、壓制人的外部的異己性力量,它不再為人服務,而是成為人的對立面,使人不再成為完整意義上的人。
莊子反科技的經典文本反映在他的《莊子·天地篇》中,子貢勸一澆菜的老人使用省時省力、效率高的桔槔來灌溉,老人卻說:“有機械者必有機事,有機事者必有機心。機心存于胸中,則純白不備:純白不備,則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載也?!鼻f子在這里批判技術擾亂人純凈的心靈,破壞人的天性,使人精神動蕩,最終將毀壞探求真知的“道”。莊子給予技術以惡的價值定位,認為技術機械的發(fā)明是工匠的罪過,科技只能導致道德、政治和社會秩序的混亂不堪,只能是對人性的殘害。
馬爾庫塞認為科學技術是現代社會異化的根源,它使人喪失“內在的自由”而變?yōu)閱蜗蚨鹊娜?,使社會變?yōu)閱蜗蚨鹊纳鐣?萍汲蔀閴浩热恕⑴廴说墓ぞ?,是資產階級統治人的手段,納入了資產階級的意識形態(tài)范圍中,人在技術的過度膨脹中被異化為非人。他以資產階級人道主義為基本出發(fā)點,抨擊了資本主義社會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兩極分化。他認為科技使人變成了生產和消費的奴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都變成了片面機械的科技關系,科技成為異化的總根源。
馬爾庫塞和莊子一樣在對科技異化進行批判的同時都走向了復古主義的悲劇。馬爾庫塞構筑了理想社會——新的烏托邦。他向往初期的資本主義時代,甚至是那種虛構的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猶如田園牧歌式的中世紀。而且他還消極的認為物質文明會給人類帶來無盡的災難,而人類對此卻束手無策,找不到解決的對策和出路,他因此而表現出悲觀主義傾向。莊子則構筑了“至德之世”和“建德之國”的理想社會,那樣的社會以簡單的采集、畜牧或狩獵為主,基本不采用科學技術手段,生產活動極其簡單,人們處于茹毛飲血的蒙昧狀態(tài)。
馬爾庫塞比莊子對科技異化持有更樂觀的態(tài)度。馬爾庫塞提出了“新科技理論”,即科技變成意識形態(tài)和資產階級統治手段并非科技本身使然,科技在一定條件下也可能成為解放的手段??萍急緹o善惡好壞之分,只是在不同歷史條件下所起的作用不同,其發(fā)展方向是可以人為規(guī)約和控制的,人類要擺脫科技造成的困境必須必須依靠新科技的發(fā)展?;艨撕D舱J為科技所帶來的種種不足,“根源并非在科學自身,而在于那些阻礙科學發(fā)展并和科學內在的理性成分無法相容的社會條件?!绷硗?,馬爾庫塞對科技發(fā)展之于異化的重大意義所持態(tài)度顯然比莊子樂觀的多,認為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必然導致社會的解放,他既批判現存技術的缺陷又在不斷構想新技術,始終沒有絕望而是充滿希望。
二、馬爾庫塞和莊子對科學技術積極作用的認同
莊子贊美技術之美和能工巧匠高超的技藝,對技術持肯定態(tài)度。梓慶削木為鑪,制作出的鐻竟能讓人嘆為鬼斧神工(《達生》);輪扁斫輪貴在“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應于心”的真功夫(《天道》)。莊子也肯定和看重科學技術對人們日常生活的重要作用:技術的運用可以提高效率——“水行莫如用舟,而路行莫如用車”(《天運》);技術的交易可以獲取豐厚的利潤——客從宋人手中購得治療手皴裂的藥方而獲得土地封賞(《逍遙游》);技術的純熟運用可使人獲得精神上的享受一“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養(yǎng)生主》)。
馬爾庫塞認同科學技術是生產力,認為科技能夠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極大增加資本主義的物質財富,為人類由必然王國步入自由王國提供前提條件,為人類追求自由和解放奠定基礎。他說:“異化越完全,自由的可能性就越大:徹底的自動化會提供最好的條件。”自動化技術的運用縮短了工人的必要勞動時間,使工人從繁重的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減少了異化勞動對他們的控制力,從而獲得更大的自由。
莊子與馬爾庫塞不同,莊子思想的核心為“道”,他之所以批判科技是因為認為其不符合“道”的規(guī)范,而他肯定科學技術也只是一個表面現象,其實質在于對“道”的贊頌。《莊子·養(yǎng)生主》中寫道: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庖丁釋刀對日:“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痹谶@里,文惠君問庖丁解牛的技術為何如此精湛,而庖丁卻說他所愛好的是道,并且超越了技術。他認為只有達到“道”的境界才能擺脫外物的桎梏,消除技術對心境的擾亂,從而摒棄技術的異化。
三、馬爾庫塞和莊子二元性科技觀的現實意義
馬爾庫塞和莊子所提出的科技的二元性是我們當今和諧社會建設應該認真吸取的反面教訓。我們應該既肯定科技的正面作用又要警惕其負面影響,要注重合理科學的使用科技,使其更好的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要使科技造福于人,更好地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使科技成為人類獲取幸福的方式和手段,要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莊子在《繕性》篇中指出隨著技術的進步,世風日下,道德也逐漸淪喪、每況愈下。這就提醒我們在高度發(fā)展科技和經濟的同時也要注重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如要切實加強“八榮八恥”主要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思想落到實處。既要提高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又要提高整體的思想道德素質,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營造健康良好的社會氛圍。但是人類也絕對不能再返回莊子所憧憬的那種愚昧的原始社會,要解決因科技而引起的異化問題,最終還要依靠更先進、更發(fā)達的科學技術手段。
馬爾庫塞沒有把握科技異化的實質。他把現代社會的全面異化歸咎于科技的發(fā)展,而沒有指向資本主義制度本身,沒有把握資本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茖W技術是人類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智慧結晶,科學技術在本質上是中性的,它產生的結果是好還是壞關鍵在于人們如何去使用它。我們在貫徹科學發(fā)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時一定要控制科技的消極方面,大力發(fā)展其積極的方面,正確處理科技進步與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關系。馬爾庫塞所倡導的用新的技術來克服技術異化,可啟示我們要不斷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著力發(fā)展高、精、尖的新型科技,使用那些資源節(jié)約型和環(huán)境友好型的現代科技手段來大力發(fā)展生產力,用更新的高科技手段來保護自然、維持生態(tài)平衡,并把能帶來高效率、高質量的創(chuàng)新型科技成果貫徹到社會生活的各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