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背景下,中年教師尤其是中年女教師的發(fā)展狀態(tài)如何?他們應如何應對各種挑戰(zhàn)?自主反思對其專業(yè)成長有何促進作用?針對這些問題,本文記敘了一位中年女教師從被評價到自我反思的故事,以期探尋教師自主發(fā)展的有效途徑。本文中的王老師是一名高中英語教師,大學本科畢業(yè),從教十七年有余,高級教師職稱。
一、困惑——來自于學生評價
十幾年來,王老師通過自己的踏實苦干,帶出了多屆成績優(yōu)秀的畢業(yè)班學生,這令她深感欣慰和驕傲。按照慣例,王老師又接手了新一屆學生,一切似乎都很順利。然而,這次學生期中測評卻給王老師帶來了教學生涯中首次意外的“重創(chuàng)”:有個班對王老師的滿意度評價位列年級最后一名。同事們明顯感受到這對她的打擊,一連幾天她沉默了。稍后,王老師了解到學生對她的看法:有的學生認為她比較強勢,“只要她認定的事情就必須聽她的,比如,她要求天天聽寫,如果沒過90分就要重新聽寫”;還有的學生說她布置的作業(yè)太多??磥?,王老師對學生的嚴格要求被他們看成是“苛刻”。對于這樣的評價,王老師坦言:
可以說,教書這么多年,這還是第一次遭遇。作為教師的自尊心,在剎那間受到了嚴峻的挑戰(zhàn),震驚、沮喪、困惑,什么滋味都有。我真的想不通,我一心為他們,有什么錯?這班學生是不是太沒良心了?
二、動力——來自于同伴互助
王老師所在的教研組有著良好的合作氛圍,同事們喜歡敞開心扉交流。王老師平時對同事們關心體貼,尤其對于年輕教師,更像是一個大姐姐。感受到王老師的沉默,同事們難受在心里,雖然不知道如何幫她打開這份心結,但仍和往常一樣向她請教問題。教研組長親自到教務處拿回了一張按十項內容打分的班級評價統(tǒng)計數據明細表。其實,在“教學態(tài)度、教學能力、教學過程”等方面,學生們給予王老師的評價都很高,“總體評價”(對教師滿意度)一項為:A滿意72%;B較滿意26%;C一般2%;D不滿意0%。滿意率和較滿意率兩者相加達98%,這說明學生總體上還是肯定王老師的!數據多少讓人釋懷,但王老師并沒有表現出高興的樣子,要強的她追求的是完美,她想的是“我為什么不能讓個個學生都滿意”。
在“遭遇”面前,王老師從來沒有這么強烈地感受到“教師”這兩個字眼所蘊含的內容,從來沒有這么強烈地關注“教師’,這個角色所承載的意義和價值。她搜索和閱讀相關文章,覺得自己面對的問題也是許多人面對的問題。幾個年輕教師動員她在QQ上創(chuàng)建了個人空間。她在個人空間首頁上寫下:“我不孤獨,但我需要改變,哪怕一點點?!彼_始寫起了日志,重新梳理自己的思想,與自己的內心對話。
三、改變——來自于自我反思
王老師本身具備良好的教師品質,只不過如她自己所言,“從教多年,慢慢習慣于常規(guī)的模式,變得麻木了,卻毫無察覺”。而一旦這些品質被激發(fā),她就會由內而外散發(fā)出一種強大的力量。王老師認為,教師要不斷改變,改變源于自我反思。她寫道:
工作多年來,自認為一切都很平穩(wěn)。雖然反思常掛在嘴邊,但缺少真正的行動?;蛟S在我內心深處一直有根深蒂固的“權威”意識,這使我慢慢忽略了學生的思想和情感,一心認為,只要有了好成績就能證明一切。
現在的學生多為獨生子女,他們有主見、有個性、有質疑精神,但也逆反,甚至讓我們有種“好心沒好報”的失敗感。為什么?因為我們習慣以“過來人”的姿態(tài)看待、衡量、約束他們,他們需要的不是高高在上的說教,而是平等、尊重和理解。
我們都自認為愛學生,卻常常把愛心藏起來,學生看不到,也體會不到,教學成了最直接的“我教你學”。只有建立真正意義上的師生“對話”關系,我們才能贏得學生的心,教學才能達到雙贏。
5月6日
我同全班同學開誠布公地談了心,也檢討了自己過去“一廂情愿”的做法——不傾聽他們的意見,過于急躁。
在與學生的交談中,我了解到,各科作業(yè)量大,學生疲于應付作業(yè),甚至抄作業(yè)了事。如果學生成了每天做作業(yè)的機器人,那么教學效果可想而知。這需要教師從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考慮,真的不能太有私心。有的學生上課開小差,是什么原因?我想更多的是教師的原因。如果自己的課就像一杯溫開水那樣淡而無味,那么,誰又能堅持聽下去呢?長此以往,豈不誤人子弟!想想真的汗顏,也有些心驚膽戰(zhàn)。剖析自己雖然痛苦,但是值得!
5月8日
年復一年,我們是不是機械地重復著教書匠的活,而讓自己變成了一個單調乏味的人?我們怎樣才能找回那種熱情來對待自己和學生?今天,在課堂上我換了種柔和的語氣,我立刻感覺到了他們的驚訝,也看到了他們被鼓勵后的振奮。這感覺真不錯!
在作業(yè)的布置上我進行了一些調整,以“精簡有效”為原則,不過多占用他們的課外時間。單詞聽寫在學習合作小組內開展,從聽寫到批改由組長負責,我只負責檢查監(jiān)督,這便于他們靈活安排時間,也是給自己減負。同時規(guī)定,聽寫檢查將同模塊評價掛鉤。我還是覺得對學生嚴格是必須的,但方式可以不斷改變,以適合他們的胃口。
5月20日
今天讓我最高興的是,十幾個學生心甘情愿地重新寫了作文,我同他們一起分析得失,提出改進意見。對那些寫得認真的同學,我毫不吝嗇地說聲“謝謝”,希望更多的同學看到自己的點滴付出,希望他們能理解我所說的“你這是在創(chuàng)作自己的作品”。教師的工作看起來很瑣碎,也似乎很乏味,但看到他們傾聽的神情和巨大的進步,我的內心就覺得很充實,一切都值得。面對著一個個正在成長的孩子,教師只有用心去感悟,才能體會教育的真諦,才能無愧于教育者的稱號。
王老師充分認識到良好的心態(tài)對工作學習的重要意義,她不僅關注自己的心態(tài),也希望通過自己的好心情影響學生和課堂。
5月25日
你不能左右天氣,但你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情。所以,讓緊縮的眉頭舒展開來,讓陰郁的心情開朗起來。
每周一,學生的狀態(tài)似乎不能達到最佳,此時更需要教師給學生一份開朗的心情了。早上上課前坐在前面的一名女生說:“老師,你這么開心啊,我聽到你哼著歌進來的?!?/p>
呵呵,笑在臉上,歌也跟著來了。你看,教師的表情和心情都逃不過學生的眼睛啊。那就用自己好心情先感染他們,再開始上課吧。
六一節(jié)王老師收到了來自班級的特別禮物:一塊蛋糕,還有節(jié)日問候,居然全體同學都簽了名!他們祝她六一快樂,愿她永遠保持一顆年輕快樂的心。
四、啟示
挫敗感的體驗很重要,對一個有心人而言,“失意”時所感悟的東西往往大有價值。王老師的可貴之處在于,她以此為轉折點,把反思化作自覺行動。通過反思,她坦然面對自身存在的問題,不怨天尤人,而是保持積極開放的心態(tài),審視自己的內心,重振作為教師的勇氣和精神。如帕爾默在《教學勇氣——漫步教師心靈》中所說,“就優(yōu)秀教學而言,認識自我與認識其學生和學科是同等重要的”。
英語學科的特點決定了年齡和經驗并不是中年教師的優(yōu)勢,因此中年教師必須與時俱進,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教師素養(yǎng)的提高涉及方方面面,但從王老師身上可以得到的最大啟示是:有明確的自我身份認同,“傾聽自己并不斷反思”,把自覺反思滲透到日常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
愿所有的中年女教師快樂地行走在中年期,用心感悟工作之美好,盡享自我提升之愉悅。
(責任編輯:樂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