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學生觀是指教育者對學生及其與學生的關(guān)系的觀點和看法,它直接關(guān)系到教師行為的正確性。教師要想取得教育教學的成功,首要的是要樹立正確的學生觀。
1 學生是可愛而有尊嚴的人
學生盡管在思想覺悟、道德水平、知識基礎(chǔ)、思維方式等各個方面與教師有一定的差距,但是,他們在人格上和教師是平等的,我們不能因為自己是教師,就認為可以在人格方面凌駕于學生之上。
“以人為本”體現(xiàn)在教育上,關(guān)鍵就是“對學生人格的尊重”。分析和研究那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育思想,我們就會感到,他們都有著強烈的“學生尊嚴”意識,總是首先用“是否傷害學生的人格尊嚴”這把尺子進行取舍。正是在這樣的觀念之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guān)系才能夠在他們那里扎下根,學生的“親其師,信其道”才能夠在他們那里順理成章。
2 每個學生都是“才”
學生是不是“才”,關(guān)鍵要看我們用什么樣的標準來衡量。建立每個學生都是“才”的學生觀,其實質(zhì)就是要求我們能夠面向全體學生,挖掘他們的潛能,為他們各個方面的提高和發(fā)展創(chuàng)造機會。
堅信每個學生都是“才”的教師,他會公平地對待所有的學生,而不會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厚此薄彼:他會用自己的慧眼找到潛藏在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他會讓每一個孩子在被關(guān)注、被重視的過程中,獲得十足的自信,并在期待中實現(xiàn)成長。
3 學生犯錯誤是正常的
學生都是成長中的人,教師期望學生不犯錯誤的想法是不現(xiàn)實的。有了這樣的觀念,我們就不會因為害怕學生犯錯誤而把他們的手腳“綁”起來,這也不讓動,那也不讓做,而是給他們創(chuàng)造一切機會,放手讓他們探索和嘗試,使他們在錯誤和失敗中接受教訓(xùn),自我成長起來;有了這樣的觀念,當我們面對學生所犯的錯誤時,批評教育就會多一些理智、冷靜、寬容和耐心,少一些沖動、魯莽、苛責和粗暴。
4 學生通過教育總是會發(fā)展變化的
學生的成長是一個由量變到質(zhì)變的發(fā)展過程,其成長和成熟的表現(xiàn)就是變化。作為教師,一定要用發(fā)展變化的眼光看待學生,在動態(tài)中把握學生。有了這樣的觀念,教師既不會因為某位學生目前表現(xiàn)欠佳而輕易放棄他,也不會因為某位學生目前表現(xiàn)優(yōu)秀而忽視他存在的缺點。另外,在轉(zhuǎn)化學生的過程中,面對學生出現(xiàn)的反復(fù),教師不會失去信心;批評學生時,教師不會去翻學生的舊賬,更不會說出“朽木不可雕”“無可救藥”“屢教不改”的話,教師總是對學生充滿期待和希望。
二、在尊重學生的前提下開展教育和教學活動
尊重學生是教育好學生的前提,在教育活動中,我們應(yīng)該怎樣做呢?
1 大聲表揚,小聲批評
教育的真諦是細心呵護學生的自尊,保護學生稚嫩的心靈,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說的,要像對待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翼翼地保護學生幼小的心靈,晶瑩剔透的露珠是美麗可愛的,又是脆弱的,不小心露珠就會摔碎,就不復(fù)存在。
有一位優(yōu)秀教師,為人豪爽,快人快語。有時在辦公室見她與學生談話,越是人多,她的聲音越響亮,整個辦公室都洋溢著歡喜和諧、開心快樂的氣氛,學生的臉上紅撲撲的、心里樂滋滋的;有時我又見她把學生叫到?jīng)]人的地方小聲嘀咕,遠遠看去,她正在替學生抻抻衣角,撣撣塵土,體現(xiàn)出一位母親所特有的慈愛、細心、關(guān)切與期待。
我向她請教為什么這樣做的原因,她爽朗地笑了:“當著大家的面與學生談話,那是在表揚學生,讓他有一種成就感、自豪感、榮譽感,以促其再接再厲;而把學生拉到一邊談話,那是因他犯了錯誤,要批評他,盡量縮小范圍,降低影響,要維護該學生的自尊,不讓他破罐子破摔——那樣就會把他害了?!?/p>
一剎那,如春風拂面,醍醐灌頂,我頓悟到大聲表揚、小聲批評的奇妙。
2 在批評中尊重
學生正處在長身體、形成人生觀的階段,自尊心強。在教育影響他們的過程中,你不考慮他們的感受,他也不會給你面子,甚至不買你的賬。
剛參加教育工作時,因經(jīng)驗不足,不少年輕教師處理問題的方式常常如下。
情形1:教室里已開始上課,一個學生滿頭大汗、急匆匆地跑了進來。
學生:對不起,老師我遲到了,因為……
教師:(板起臉孔)你為什么遲到,難道你不知道遲到不對嗎?
學生:半路堵車了,我跑著來的。
教師:還有理由?你為什么不早點出門,準是昨晚看電視,今天睡懶覺。課后到我辦公室來。
學生委屈地走到座位上,整堂課什么也聽不進。
而對類似的情況,有愛心且有智慧的教師的處理方式變成了下面的方式:
情形2:學生:對不起,老師我來遲了。
教師:(走上前)怎么啦?氣喘吁吁,滿頭大汗,發(fā)生了什么事?
學生:半路堵車了。我跑著來的。
教師:為了學習,你跑著來,這很好。為了防止意外,以后要早點出門。
同樣一件事,換一個方式,結(jié)果大不一樣。教師體諒學生,有寬容,又有要求,合情合理。學生情緒上沒有負擔,坐下來后,很快就能進入學習狀態(tài)。
如此換位思考,如果我是學生,能感受到這樣的教育真是一種幸福。
3 等待學生的成熟
有一位高中班主任老師曾給我講了這樣一個故事:“我班在上體育課時,不知是誰在老師做示范動作時,用小石子打中了老師的右肩,體育老師火了。
教師:誰干的?站出來。
學生:(不吭聲)
老師:班委先說,我不相信沒有人知道。
學生:(不吭聲)
教師:肯定是男生干的。男生留下,班委留下,其余的……
學生:難道不可能是女生干的嗎?我們兩排男生都站著,前兩排女生是蹲著的,她們才有可能撿小石子。
教師:那么全班留下,一個也不準走。
當我趕到時,操場上已出現(xiàn)了僵持的局面,老師、學生的情緒都很激動。我意識到應(yīng)給老師和學生一個臺階。我向體育老師請求把這事交給我處理,讓他先走一步。面對著噘起小嘴的全體學生,我并沒有讓他們一直站在太陽底下直到把問題解決,而是簡單地說明,今天這件事無論是肇事者還是知情不報者都是錯的?,F(xiàn)在,吃飯要緊,希望同學們就今天的事來找我,不然,你是不會安心的。然后宣布解散。一連幾天,班里出奇得安靜,我也沒有提這一事。終于有人憋不住了,個個主動來找我反映問題或?qū)憴z討書。誰做的我心中已有數(shù)了,我等著當事者自己來找我。這一等竟等了兩年多,有的同學在臨近高考時還為這事找我說,心里總有一塊疙瘩。至于肇事者,終于在上大學后找到我,了卻了這件事?!?/p>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學生的思想轉(zhuǎn)變有一個過程,水到才能渠成,不能操之過急,要給臺階,還得引導(dǎo)學生自己下臺階,這個過程本身就是一個教育的過程。此時,我們該做的主要是等待學生成熟。
(責任編輯:文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