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來洪
[關鍵詞]護理;精神科;交流
[中圖分類號]R192.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1004-8650(2009)10-081-02
交流是護理工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它可融洽人際關系。溝通理解,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有助于搜索有關疾病的資料。從而對患者進行評估,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完善整體護理的目標,促進康復。精神疾病患者具有精神障礙的特點,因此,精神科護士與患者的交流技巧有其獨特的要求。在臨床工作中,我們把護理程序運用到與74例精神疾病患者的交流過程中,取得了滿意的效果。現(xiàn)將我們的做法作一介紹。
1 臨床資料
選取首次發(fā)病并于2007年1-12月間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腦科醫(yī)院精神科一病區(qū)住院治療的精神分裂癥和抑郁癥患者為研究對象,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診斷標準。精神分裂癥患者51例,入組時陽性癥狀與陰性癥狀量表(PANSS)總分≥60分,病程均在5年以內(nèi),平均病程(3.6±1.4)年。抑郁癥患者23例,入組時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總分≥17分,病程均在1年以內(nèi),平均病程(0.6±0.4)年?;颊吖灿?4例,均為男性年齡在18-45歲,平均年齡(24.4±5.2)歲,文化程度為平均受教育(6.86±3.85)年。
2 交流前的評估與計劃
交流前了解患者的相關情況,如姓名、年齡、性別、個人愛好、飲食睡眠、家庭和諧度及經(jīng)濟狀況等,特別要了解疾病狀況與心理狀態(tài)。然后根據(jù)患者不同的年齡、文化、愛好、工作環(huán)境及認知力恢復程度確定對患者的稱呼方式、交流主題及內(nèi)容,如怎樣開始、說些什么、何時結束,并對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患者的反應及提出的問題進行預設和準備。以始終掌握交流的主動性。由于護患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受時間這一客觀條件的制約,對此采取“閑時主動有序,具體詳實,忙時見縫插針,言簡意賅,力求實效”的原則。
3 交流中的措施
3.1 注意傾聽,尊重患者
患者陳述時不要隨意插話,要耐心傾聽,并集中焦點以全面了解患者內(nèi)心。如躁狂癥患者語速快,說話滔滔不絕,神采飛揚,在這種情況下,護理人員要耐心傾聽,表示對患者的尊重與關心。保持合適距離及姿勢,用“點頭”或“嗯”等方式接受對方的談話內(nèi)容,防止患者誤解與反感。護理人員可以從患者的述說中發(fā)現(xiàn)有意義的信息。有利于調(diào)整或修改護理計劃。尊重患者不是口頭說教,而要見諸于實際行動。精神疾病患者的諸多癥狀表現(xiàn)往往使人產(chǎn)生恐懼,難以接受。作為護理人員要克服偏見和厭惡心理,給患者更多寬容與理解。精神疾病患者大多不容易聽你說什么內(nèi)容,但能看到你在做什么,所以交流中要面帶微笑,語氣溫和,動作要輕柔,讓他感到你沒有惡意。稱呼患者應叫名字或采取一些人性化的稱呼,如患者的身份是教師,我們只稱之為某老師。讓他感到被尊重,增加患者的自信心和對護理人員的信任,也防止傷害患者的自尊心。
3.2 應用語言藝術強化溝通效果
3.2.1 委婉的語氣,和緩的語速能沖淡對方的戒備心理,給對方以信任感。不至于造成心理上的壓抑。多運用尊敬語、鼓勵語、安慰語,切忌強詞奪理,粗野無理。談話節(jié)奏要有舒有急,節(jié)奏適度方顯自然。有利于從心理上影響對方,產(chǎn)生良好的心理效應。如1例抑郁癥患者,強烈自責,多次自殺未遂,對治愈疾病缺乏信心,此時我們就用鼓勵的語言安慰患者,列舉世界上的一些名人患了抑郁癥后如何戰(zhàn)勝疾病,取得非凡成就的,幫助其恢復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
3.2.2 根據(jù)病情應用不同類別的語言,如安慰性的語言、解釋性的語言、贊美性的語言、鼓勵性的語言、告知性的語言等等。
3.2.3 形體語言的應用:人與人僅限于語言溝通是不夠的。人的情感紛繁復雜,情感的表達方式也多種多樣。工作中我嘗試應用形體語言——眼神、表情、手勢、姿態(tài)等與患者進行溝通交流。如眼神正視表示尊重,斜視表示輕篾,仰視表示思索,俯視表示羞澀等等。身體各種姿態(tài)也能傳情。姿態(tài)的擺設給人留下各種印象。護士在研究言語技巧的同時必須研究眼神、手勢、表情和姿態(tài)等,才能更好的把握患者的情感,做到有的放矢。
4 交流后的評價
每次與患者交流后要善于進行總結,不管是交流成功的經(jīng)驗還是交流失敗的教訓。這樣我們的交流能力才能不斷提高。通過將護理程序的四個步驟(評估、計劃、措施、評價)運用到患者的交流中,進一步融洽了護患關系,保證了患者治療的及時性和安全性,增強了整體護理的效果,提高了護理質(zhì)量。精神分裂癥患者的滿意度達96.1%,抑郁病患者的滿意度達100%。
參考文獻:
[1] 中華醫(yī)學會精神科學會.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CCMD-3).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78-80.
(收稿日期2009-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