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凱鋒 劉 濤
第三方觀點:
江南春將持有新浪近5%的股權,并不大,但其在新浪董事局中可能會有很大的話語權,甚至可能擔任董事長
2008年12月初的一天,江南春與曹國偉在上海的一個茶館里喝茶聊天。自從2005年12月,新浪網(Nasdaq:sina)CEO曹國偉出任分眾的獨立董事后,這樣的聊天會定期發(fā)生。但兩人誰也沒有想到,這次例行的聊天意義重大,很多事情將因此而發(fā)生改變?!叭绻麤]有那次恰巧我們在一起聊一聊,(分眾與新浪的合并)可能就不會發(fā)生?!?008年12月27日,分眾傳媒(Nasdaq:FMCN)董事長江南春對《創(chuàng)業(yè)家》說道。
他們談話的主題是明年的經濟形勢和兩家企業(yè)未來的機會點。
“分眾明年最大的挑戰(zhàn)是客戶緊縮預算,這一點想都不用想。那我們的機會在哪里?有四點:第一,精準化到達的媒體會更受歡迎;第二,數(shù)字電視的頻道越來越多,但寫字樓的液晶板上只有一個頻道,分眾的性價比要優(yōu)于電視;第三,銷售導向性廣告會增加,在大賣場里,以促銷為目的的終端廣告會增加;第四,未來客戶重視的不僅僅是廣告如何精準到達,還要看對消費者實際購買行為的影響力是否在增加。”江南春分析說。
在曹國偉看來,分眾面臨的挑戰(zhàn)與機遇在新浪同樣存在。2008年,曹國偉一直在思考如何實現(xiàn)新浪廣告業(yè)務的變革,如何讓廣告投放實現(xiàn)地域定向、興趣定向等精準投放。要做到這些,就意味著,新浪必須改變以往依靠廣告代理商的經營模式,建立自己的廣告銷售團隊。
同是在廣告、傳媒行業(yè),覆蓋的人群高度統(tǒng)一,分眾與新浪之間是否存在某種合作的可能?三個星期后,12月22日,新浪與分眾聯(lián)合宣布。新浪向分眾增發(fā)4700萬股,并購分眾旗下的樓宇、框架以及賣場廣告業(yè)務,一樁價值達13.7億美元的交易閃電般地達成。
關于分眾與新浪合并的可能性,早在2005年上半年,時任新浪CEO的汪延、CFO曹國偉就與江南春在一次飯局上提起過。談笑之間,汪曹二人提出,分眾的業(yè)務模式不錯,新浪是否可以收購,并給出了對價。當時分眾即將登陸納斯達克,江南春躊躇滿志,覺得新浪的開價很難達到自己的預期,隨即作罷。分眾上市后,高峰時市值曾是新浪的一倍。江南春提出,向新浪增發(fā)新股。以換股的方式買下新浪。但新浪認為江南春的開價太低,再次作罷。“我們比較認同兩家公司的業(yè)務有互補,也討論過能不能做,但是從來沒有進入過正式談判?!?2月25日,曹國偉在接受《創(chuàng)業(yè)家》采訪時說。
這筆屢談不成的買賣何以在此時閃電般完成?
“這筆交易發(fā)生的太突然,僅僅一周時間就決定了。如果分眾再做一段時間,可以賣的更好。過去一年里。大環(huán)境不好,分眾受到很大打擊,江南春做的很苦,他甚至可能失去了繼續(xù)做下去的信心?!币晃唤咏直姷牡谌接^察人士說道。
截至2008年12月,分眾的市值已經從最高峰時是新浪的兩倍跌至略低于新浪。曾經的整合強人江南春,其2008年的心境和分眾這一年的股價一樣,一落千丈。與其說,促成這起并購的是雙方業(yè)務的互補性和對價格的認同,不如說江南春2008年的心境起了決定作用。
“我的兩大失誤”
第三方觀點:
這筆交易發(fā)生得太突然,僅僅一周時間就決定了。如果分眾再做一段時間,可以賣的更好。過去一年里,大環(huán)境不好,分眾受到很大打擊,江南春做得很苦,他甚至可能失去了繼續(xù)做下去的信心。
2008年,分眾的股價跌去了85%,65億美元市值憑空蒸發(fā)。這一年分眾遭遇的第一個打擊發(fā)生自央視“3·15晚會”上。2008年3月15日,江南春辭去分眾傳媒CEO一職剛滿8天,分眾旗下的分眾無線公司被央視定性為“垃圾短信制造者”。
“無線業(yè)務的整合方向是對的,人在移動過程中可以通過手機屏幕覆蓋到他的生活圈。但這里有個問題,手機廣告的用途大家可想而知,但和樓宇廣告、框架廣告相比,它的營收規(guī)模做不大。我們很快希望通過各種各樣的收購兼并,整合出一個無線領域最好的廣告平臺。但問題就在于,我們對這種商業(yè)模式的許可性問題上考慮不精細,只是覺得在法規(guī)上沒有限制。我在這件事反省的時候,覺得是我們的價值觀不對。‘5·15之后,我做過一個比較長時間的反省,這也是分眾歷史上第一次遭遇比較重大的挫折。我覺得,這個挫折發(fā)生的核心問題就是我們的價值觀有問題。這個業(yè)務的商業(yè)模式、盈利模式沒有問題,廣告效果也好,但他對消費者的打擾是存在的,它在商業(yè)模式以外存在一個道德缺陷。這是創(chuàng)業(yè)過程中很難把握的問題。2006年的時候,分眾已經發(fā)展到幾十億美元的規(guī)模了,但我們對企業(yè)的管控沒有特別在意。我也研究過,是否可以建立雙向許可的關系,開發(fā)互動營銷模式,但市場不成熟,1億元的營收,只有1萬的利潤,這種盈利水平使它不能成為分眾業(yè)務的主線條?!?.15之后,分眾停掉7所有無線業(yè)務,這塊業(yè)務當時已經有5億多元的收入。我們以1億美元的代價處理掉所有收購的公司,不管別人做不做,反正分眾退出這個市場。
在無線業(yè)務上,我們最大的失誤是,不應該在商業(yè)模式不完整的時候進入一個市場。今后分眾再做任何一起收購時,不僅要考慮盈利模式的可行性,還要考慮價值觀的正確性。這件事對我的觸動很大,我做7很深刻的反思,我們在快速收購中很多方面思考的并不成熟。這次反思也直接導致分眾在2008年里沒有做過一起收購?!?/p>
分眾徹底關停了無線業(yè)務,不僅在2008年第一季度分拆無線業(yè)務上市的計劃無果而終,其第一季度由于計入手機廣告業(yè)務重組所產生的減損支出,導致當季虧損5380萬美元。兩個月后,汶川發(fā)生地震爆發(fā),分眾成都、重慶等地網絡廣告收入受打擊。到2008年6月間,分眾市值已經縮水近50%。8月,奧運會的召開也沒有給分眾帶來轉機。分眾CEO譚智曾表示,奧運期間,大部分廣告都來自奧運贊助商,非贊助商不愿投放廣告。
然而,在江南春看來,除了無線業(yè)務以外,地震、奧運、乃至后來的全球金融危機并不是導致分眾股價下跌80%的根本原因。2008年,納斯達克上所有的中國概念股都在跌,平均跌幅在60%-70%之間。百度的股價從400多美元跌至100多元,新浪從最高峰的60多美元跌至20多元。但分眾的跌幅明顯超過了平均水平。江南春決策上的另一個失誤是導致分眾股價暴跌的重要原因。
2008年11月11日,分眾宣布完成對璽誠傳媒賣場廣告業(yè)務的重組計劃,因2008年璽誠未完成特定的盈利目標,分眾在2007年支付1.684億美元現(xiàn)金后,將不再支付剩余的的1.82億美元現(xiàn)金+股票。這個特定的目標是連續(xù)兩年璽誠的利潤達到1700萬美元。但最終璽誠實現(xiàn)的只是微利,也就是說,分眾花費近2億美元的代價,買來一塊在2008年幾乎完全沒有產生利潤的資產,而這部分資產的價值,
如今已經大幅縮水。
這一消息公布的第二天,分眾傳媒的股價就從16.09美元跌至8.83美元,跌去45%,幾乎腰斬。
“璽誠的收購過程中是有決策失誤的。分眾在做賣場業(yè)務的時候,想通過收購聚眾的方式那樣收購璽誠。璽誠幾乎和分眾一起成立,在市場上,我們一直想逼退他,我們不斷把價格抬高,想消耗掉它。但是VC很熱,璽誠每次被逼的不行了,都能融到錢。2007年底,它已經在做上市路演,我一直等到最后一天,心里想也許他路演融不到錢,但結果是璽誠的融資很可能基本到位。我面臨兩個選擇。第一,以它可能融到的資金為價格,買下它,把今后的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里。這樣,分眾可以對市場實現(xiàn)一個有效的控制,把賣揚的租金降下來,讓成本回到合理的位置,業(yè)務量還能提升。第二,讓璽誠上市后,它拿著錢回到中國接著和分眾打,實際上還是逼分眾去買他。2007年第三、第四季度,分眾的賣場業(yè)務已經因為競爭而出現(xiàn)虧損了。很有可能,最后璽誠變成了市場的壟斷者。在它上市前的最后一天,我們買下了它。
但璽誠2008年做的很不好,離我們給它設定的目標相差很遠,只有微利。我們在賣場的成本也沒有降到想象的程度。再加上上半年通貨膨脹,發(fā)改委對很多產品實行限價,消費者都在搶購,食用油賣一桶虧一桶,客戶根本不愿做廣告。對于這些,我們在收購前都沒有預測到,導致收購價格過高。如果當時分眾沒有收購它,璽誠今年肯定死定了。”
冬天,沒經歷過,就不會知道
兩次收購失誤嚴重影響了資本市場對分眾的信心。
“分眾收購聚眾以后,太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問題,而不是從企業(yè)經營的角度出發(fā)。分眾的收購策略一直有隱患。這些公司看上去在賺錢了,但是存在很大隱患。分眾通常是用現(xiàn)金+股票的方式收購,在支付一部分現(xiàn)金后,其余部分要在被收購公司達到某個業(yè)績指標后才能支付。這樣,被收購者常常為了達到目標而急功近利、不擇手段?!币晃毁Y本市場上的分析人士說道。
一位資深的互聯(lián)網人士對《創(chuàng)業(yè)家》說:“一家只有3、4年歷史的企業(yè),如此高速擴張,能把管理做好嗎?江南春是一個天才銷售員。但不是一個出色的管理者。他個人的管理能力沒有跟隨分眾規(guī)模的擴大而達到相應的高度。他無法駕馭這么龐大、復雜的公司。所以。引入新浪這樣一個成熟的管理團隊,對分眾來說是很有必要的?!?/p>
而江南春本人也在反思分眾一路走來的發(fā)展軌跡。
“無線業(yè)務的失誤和我過去的風格、經驗有關。以前分眾收購框架、聚眾都是成功的,我很自然地就順著成功經驗繼續(xù)做下去。而且分眾后面的節(jié)奏明顯偏快了,無線業(yè)務我只用了一個月就決定做了,沒有花充分的時間去研究、判斷。分眾的董事會成員都是成功人士,但他們很多人不是廣告行業(yè)的。我是最了解這個行業(yè)的專家。以前的判斷又都是對的,很多時候,大家過于相信我,依賴我的判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