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玉亮
導向是一張報紙的生命線,關乎報紙的生死存亡。那么,為什么說晚報、都市報更要講導向呢?
其一,導向正確是辦報紙的基本要求。加拿大傳播學者麥克盧漢說,媒介即訊息,因為對人的組合與行動的尺度和形態(tài),媒介正是發(fā)揮著塑造和控制的作用。(在中國,媒體承擔的這種作用更加明顯。江澤民同志說:“輿論導向正確,是黨和人民之福;輿論導向錯誤,是黨和人民之禍?!焙\濤同志指出:“輿論引導正確,利黨利國利民;輿論引導錯誤,誤黨誤國誤民?!边@些要求不只是對黨委機關報而言,對晚報、都市報同樣也要有這個要求)。
晚報、都市報也是黨報,《深圳特區(qū)報》總編輯黃揚略說:“黨報,不僅僅是指各級黨委的機關報。它指的是在黨的領導下,以機關報為核心和旗幟,具有新聞輿論導向功能和社會意識引導責任的報紙系列,這些報紙的共同特點是黨管黨辦,以不同的市場定位和報道方式宣傳黨的主張,發(fā)揮黨的輿論工具作用。例如,深圳報業(yè)集團所屬的四大報,即《深圳特區(qū)報》、《深圳商報》、《深圳晚報》、《晶報》都是黨報;全國各大黨報集團內(nèi)部的機關報和都市生活類報紙也屬于黨報系列。晚報、都市報也是黨報,在導向要求上與黨報沒有差別”。
其二,晚報、都市報發(fā)行量大,在群眾中間影響大,更應該始終把導向問題放在突出位置。由于晚報、都市報辦的生動活潑,深受老百姓歡迎。同時,在我國大中城市,發(fā)行量最大的報紙基本上是晚報、都市報。最近幾年,世界報業(yè)協(xié)會公布的中國報紙進入世界日報發(fā)行量百強的名單,上榜的絕大多數(shù)是晚報、都市報。晚報、都市報貼近群眾,貼近市場,對群眾的影響往往是“潤物細無聲”。所以,從晚報、都市報的地位和影響力來看,在導向上一點都不能放松,如果導向出問題了,由于傳播的疊加效應,小問題往往會釀成大事故。
其三,晚報、都市報有講導向的傳統(tǒng)。中國晚報辦了近百年。新中國成立后,“晚報首先應該認真肩負新中國新聞媒介的共同責任,即應成為黨、國家和人民的宣傳陣地和輿論喉舌,這是社會主義新聞事業(yè)的共性?!?晚報有自身的“特殊性”,但其特殊性是在“共性”前提下的“特殊”,自然也要講導向。全國晚報界一向?qū)蚝苤匾?,早?957年,晚報界的老前輩趙超構就說過,所有的報紙都應該宣傳黨的政策,都應該宣傳社會主義,都應該具有指導性。人們需要高尚的情操,需要健康向上的趣味,需要豐富多彩的社會主義文化生活。滿足勞動人民這方面的需要,是很莊嚴的政治任務,是高度的思想性的工作,當然是有教育作用的。作為晚報,應該把這個任務擔當起來。新民晚報原總編輯丁法章說,“輿論導向是報中之魂,我們這張每天都跟幾百萬人打交道的晚報,導向是否正確,報道的指導性是否強,報道的力度和深度是否理想,都直接影響到報紙的存在價值”。
1995年,中國第一張都市報《華西都市報》創(chuàng)刊,各地紛紛仿效,短時間內(nèi)形成了蔚為壯觀的都市報方陣。《華西都市報》辦報宗旨為“全心全意為市民服務,讓黨和人民都喜歡”,該報原總編席文舉說“在我的內(nèi)心深處,從來是把《華西都市報》當做一張黨報來辦的”??梢姡瑥亩际袌笳Q生的第一天開始,導向問題始終就被置于重要位置。
其四,晚報、都市報容易出導向問題。最近幾年,有的都市報在導向上出了問題。《鄭州晚報》創(chuàng)刊已經(jīng)60年了,全新改版也7年了,近些年來在導向上卻出了一些問題,2008年就被批評了三次。究其原因,一方面在于有的人對導向問題思想認識有偏差,或者認識不到位,認為晚報、都市報可以放開、可以隨意一些,為了提高發(fā)行量,大搞“轟動效應”,缺乏基本的政治素質(zhì);另一方面采編人員大都是新近畢業(yè)的大學生,缺少經(jīng)驗,激情有余,理性不足,理想往往與現(xiàn)實脫節(jié)。一張報紙如果導向經(jīng)常出問題,是不成熟的體現(xiàn),是很危險的?!抖际锌靾蟆氛J為,做強的首要前提是安全生產(chǎn),警報聲四起的報紙只有兩個出路,要么是受到漠視,要么就是消失。黨報有講導向的傳統(tǒng),講導向的意識應該牢牢地植根于黨報采編人員的心里,晚報、都市報的采編人員如果缺少這方面的訓練和積累,則應該加大培訓的力度。
筆者認為,要做到導向正確,須把握以下四點。
一是堅持導向與市場的統(tǒng)一。晚報、都市報面對激烈的競爭,面對市場的考驗,不是不要導向,相反要更加重視導向,事實上,堅持正確導向與追求市場利益的最大化是一致的。黃揚略說,我們堅持正確導向,唱好主旋律,弘揚主流文化,必然為受眾接受。這意味著導向與市場的統(tǒng)一有堅實的客觀基礎。
《華西都市報》1995年7月至10月關于“府南河大合唱”的系列報道令其發(fā)行量大增,報紙的影響和威信大大提高?!冻於际袌蟆?999年2月29日至3月20日圍繞關于大學生肖棟棟舍己救人的事件,發(fā)稿子50余篇,“至3月20日,楚天都市報僅在武漢市場的零售量,就比3月1日增長了36%,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這兩個報道都是主旋律報道,都堅持了正確的輿論導向,都擴大了報紙的發(fā)行量。
二是堅持以正面報道為主。報紙不是有聞必報,每家報紙都有一個新聞的取舍標準,車禍、火災、各種案件每天都發(fā)生許多起,不要說16個版,如果有聞必錄,多少個版面都不夠用,況且,打開版面全是這類新聞,當?shù)厥呛畏N形象?哪個領導會允許這種報紙存在?老百姓也不會買這份報紙的賬。
都市報必須堅持正面報道為主的方針,《鄭州晚報》提出溫暖、溫情、向上、向善的新聞處理原則,就是堅持正面報道為主這個方針的具體體現(xiàn)。要通過新聞報道給人希望,讓人看到昂揚向上的東西,讓人看到真善美的東西。不能獵奇,不能低級趣味,不能血腥暴力,不能雞零狗碎。正面的東西不是沒有人看,關鍵看如何去做。既要迅速、及時反映一個新聞事件發(fā)生、發(fā)展、變化的全過程,同時要注重引導報道對社會所產(chǎn)生的影響和效果。
三是嚴守新聞紀律。2008年5月12日汶川發(fā)生大地震,第二天《鄭州晚報》沒有按照上級一律用新華社通稿的要求,用了《金陵晚報》和成都當?shù)孛襟w的新聞稿件,受到批評,省新聞月評也進行了點評,給晚報工作帶來許多被動。這件事再次提醒我們,做報紙要服從大局,聽招呼,嚴守宣傳紀律。
有個新聞界前輩說過,地市級報紙為什么辦得不好看?因為太聽話。怎么看待這句話?我理解,聽話肯定沒錯,但聽話絕不是不能創(chuàng)新,絕不是不能發(fā)揮主動性、積極性,用“聽話”來掩蓋技能上的不足,“聽話”往往是報紙辦得不好看的借口。
新聞圈內(nèi)有句行話,大事多請示、小事不存疑。就是多與上級溝通,多聽聽上面的意見。
四是做好規(guī)定動作。對都市報來說,規(guī)定動作雖然不像黨報那么多,但也是經(jīng)常碰到的。對這個問題如何看?我認為要有一個正確認識。都市報也有圍繞中心工作、服務大局的任務,既然有這個任務和要求,就要做好,做出都市報的特色,既讓領導滿意,也讓讀者滿意。2008年《鄭州晚報》關于鄭州解放60年的報道、紀念改革開放30年的報道,社會反映不錯,也凸顯了晚報的影響力,實現(xiàn)了導向和市場的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