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的影響與對策
李春婭:目前,瑞麗旗下除今年創(chuàng)刊的《男人風尚》外還有四刊,這五個產品的情況是不一樣的,我們有兩本刊的廣告下降,有一本刊的廣告增長,而且增幅達到了40%以上,還有一本是跟2008年持平的,同時新媒體業(yè)務也已經擁有網絡、電子雜志和手機報。這樣看來,瑞麗今年的增長將是非常喜人的,增幅達到了60%~70%,目前預測的廣告收入將會與2008年持平。
在廣告方面,第一個比較重大的措施就是調整團隊,瑞麗到今年已經是第14年了,廣告業(yè)務也比較成規(guī)模,但整個廣告的經營團隊相對老化,有一些人產生惰性。金融危機從去年lO月份開始顯現(xiàn),今年年初我們對廣告團隊做了大規(guī)模的調整,現(xiàn)在一線的銷售人員有相當大的比例是新人,但新人其實也是有經驗的,在金融危機這種情況下調整團隊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我們用較低的成本獲得了高質量人才;第二個措施就是精細化管理,在以往的廣告運營中我們有各種各樣的制度,包括拜訪客戶的個數(shù)統(tǒng)計等,2009年這些制度更加細化和強化,拜訪客戶的情況要有記錄,方便與客戶有更多更深入更全面的溝通;第三個策略是我們適當?shù)卣{整了一些廣告銷售政策,整合幾個媒體產品的資源,比如經濟資源、市場資源等,使每個產品線形成一個完整的團隊,為客戶提供打包的整體銷售和服務方案。
李陵申:《昕薇》在時尚期刊界還是一個“小妹妹”,做到今天,我們比較欣慰的一點是:2009年前5個月的發(fā)行增長超過了30%,廣告也增長了50%,金融危機沒有影響到我們。心得主要就是始終關注內容,因為《昕薇》是實用的產品。我覺得雜志沒有高低檔次之分,只有滿足與不滿足受眾需求之分。
劉今秀:《媽咪寶貝》是一個新崛起的、過去排不上號的雜志。這一類媒體是伴隨著第四次生育浪潮和母嬰行業(yè)的發(fā)展迅速崛起的。我們所依賴的是廣告,也受制于廣告,我想這次金融危機的廣告沖擊,母嬰媒體是首當其沖的。大概是去年年底前后,毒奶粉事件導致整個奶粉行業(yè)的廣告投放量大大降低,直到現(xiàn)在還沒有完全恢復過來,而奶粉行業(yè)又是母嬰類廣告的第一大經濟支柱,損失應該占50%左右。但《媽咪寶貝》面對危機還是接受了挑戰(zhàn),利用這次危機苦練內功增強信心?,F(xiàn)在我們的力量主要集中于提高效率、培養(yǎng)人才,同時提高服務質量、豐富盈利模式。不能夠總是受制于廣告,應該是多元化發(fā)展。
陳朝華:《南都周刊》在國內是很獨特的,它沒有同類競爭產品,所以發(fā)行和影響力都相當不錯。但今年廣告還是有了20%~30%的下滑,幸運的是發(fā)行上去了。所以回顧近3年,我們的發(fā)展是不錯的,2007年比2006年廣告收入增長200%,2008年比2007年增長了50%。同時由于《南都周刊》是獲得集團批準引進資金投資的,新的3年規(guī)劃也比較大膽。目前《南都周刊》提高了零售價格,從3元漲到6元,但零售量并沒有下滑。這樣的話,同那些全國擁有50萬份發(fā)行量,但分布在50座城市、一個城市只有1萬份發(fā)行量的雜志相比,我們就希望能夠擁有3~4個發(fā)行部,北京、上海等每個城市有10萬份左右的發(fā)行量。金融危機下廣告主需要審視媒體的價值,所以做出的是一個理性的選擇。在期刊界我們是新人,唯一的想法是利用中國期刊廣大的市場,培育期刊讀者,然后把最基礎的發(fā)行量做大做足,同時在渠道上做更多推廣,所以這次危機可能對雜志人來說是一個重新洗牌的機會,也是很好的成長機會。
劉旗輝:我認為危機就是危機當中有機會,所以我們商界傳媒成立了上海公司,馬上也要成立商界傳媒影視公司。我甚至覺得在很多媒體感到危機的時候就是我們最快樂和幸福的日子??赡苓@樣說有點刺激人家,為什么呢?大家都知道今年一季度是媒體比較難受的日子,但是我們今年一季度的收入是歷史上最高的,其中一本雜志有一期是110多個版的廣告。究其原因,作為一個媒體的領軍人一定要關心內容,經營建立在內容的基礎之上。內容好比一個產品的項目、品牌,必須把產品做好了才能找到市場和資金。同時傳媒這個行業(yè)不是資金密集型的行業(yè),是人才密集型的行業(yè)。去年商界傳媒專門創(chuàng)辦了一本雜志《嘉人》,想要爭取把它打造成為中國女性解決家庭婚姻問題的朋友,這本雜志短短不到一年已經發(fā)行了16萬多份,就是因為它抓住了社會轉型期女性遭遇的各種問題與困惑,并且積極提供解決方案。
孫剛:《汽車族》雜志今年整個經營狀況中廣告受到一些影響,但是影響不大。大家知道危機會產生“馬太效應”,如果你是這個行業(yè)第一和第二的話你受的影響就比較小一些。最近一段時間克萊斯勒和通用公司都破產了,但對中國的影響是比較小的,因為中國是一個全球最好的新興汽車市場,所以危機當中汽車巨頭都把重要的資金投到中國。同時,《汽車族》還很重視多元化經營,在懷柔建立起自己的汽車體驗基地,發(fā)展不錯。因為做雜志沒有做賽道收入來得快,我會把重點放在這里。另外我們已經開始做一些后市場產品的中國總代理,也做中國門檻最高的汽車展覽,一年有20個大大小小的專項活動??傮w來說雜志是一個良好平臺,在此基礎上承載了我們更多的訴求。
媒體經營的各家心得
李春婭:瑞麗在發(fā)展過程中一直有一個理念就是品牌領先?,F(xiàn)在,瑞麗是時尚類媒體中唯一的知名商標,圍繞瑞麗品牌我們有一些多元化經營的想法,比如說瑞麗有可能會擇機進行電子商務項目,結合平面媒體和新媒體的資源,為國人服務。
李陵申:其實媒體之間在技術層面上的措施都是大同小異的,所以必須在智慧上有一些突破。我始終認為企業(yè)家精神無論對于單個媒體還是對傳媒行業(yè)都是非常重要的。
劉今秀:《媽咪寶貝》雜志成立十年,受益于市場細分和定位。10年前我們是第一個分出0~3歲孕期女性和育兒的雜志,當時這種雜志很少,大部分是O~12歲的?,F(xiàn)在,母嬰媒體80%都是定位于孕期或是0—3歲,說明當時這個市場的細分是成功的。一路走來,在成功細分的基礎上,我們秉承三大戰(zhàn)略,并且至今仍然朝這些方向努力。第一個是品牌戰(zhàn)略。比如市場領頭羊戰(zhàn)略等;第二個是經營戰(zhàn)略;第三個是人才戰(zhàn)略,人才是媒體的根本,因為市場跟著人才走,資金跟著人才走,機會跟著人才走,最后人才跟著人才走。
陳朝華:我目前的理想就是讓《南都周刊》這本發(fā)行量不錯的雜志可以承載高端市場的廣告。這本雜志適合比較嚴肅的中產主流人群閱讀,在逐步做好發(fā)行工作的基礎上,希望發(fā)行可以保住印刷的支付,而廣告投入能夠保證產業(yè)鏈的成本,并且服務于整個渠道市場。我們曾經創(chuàng)造了一個連鎖經營的概念,而且有兩個成功的例子。其中之一是在寧波做一個消費名冊,用《南都周刊》的名字,這種模式其實也是《南都周刊》在珠三角落地的方式。
劉旗輝:對于中國期刊乃至傳媒,我本人持樂觀態(tài)度,因為這個市場太大了。關鍵是我們的定位,如果我們從傳統(tǒng)觀點來做的話可能永遠覺得這個市場小,固守傳統(tǒng)的商業(yè)模式、營銷模式會讓人感覺這個市場太可怕了。所以商界傳媒一直期望能夠推陳出新,也看到了效果,《商界》所有的廣告必須先付錢后刊登,因為我們擁有許多大型企業(yè),他們具有很高的含金量。歸根到底就是媒體必須盯住市場,搞好產品質量,有觀眾、有發(fā)行量就是做媒體最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