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紅梅
[關鍵詞]培養(yǎng) 學生 數學素質 意識
筆者認為,21世紀學生的數學素質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培養(yǎng)數學定量思維意識
數學意識是指用數學的觀念和態(tài)度去觀察解釋和表示事物的數量關系、空間形式和數據信息,以形成量化意識和良好數感。北師大嚴土健教授曾談到“雖然我國的數學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至今數學并沒有真正融入我們的文化傳統(tǒng),人們的數學意識一般還相當淡薄?!边@一問題對數學教育工作者來說應認真反思。
針對以上現(xiàn)狀,作為教師在教學中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意識,并將其貫穿于整個數學教育的過程,按照“問題情景一數學建?!忉屌c應用”的模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實踐中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意識到在他們周圍的某些事物中存在著數學問題,養(yǎng)成自覺地用數學的思想、觀點和方法觀察事物、解釋現(xiàn)象、分析問題的習慣,并逐步學會把簡單的實際問題表示為數學問題,并用數學式思維解決實際問題。
二、培養(yǎng)數學推理意識
所謂推理意識是指推理與講理的自覺意識,即遇到問題時自覺推測,并做到落筆有據、言之有理。培養(yǎng)學生的推理能力:首先,教學新知識時,在學生積累了一定的推理經驗的基礎上,教師可用通俗的語言告訴學生數學推理的實質。其次,在數學學習活動中理解推理的實質并體會推理的價值。最后,在推理過程中,要隨時指出推理中的錯誤。
三、培養(yǎng)應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數學教學的大眾化目的,在于使學生獲得解決他們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數學問題能力和可以用數學解決的其它問題。簡言之就是運用數學化的思維習慣去描述、分析、解決問題。數學“應用”改革勢在必行,人為的應用題已不能適應培養(yǎng)應用意識的需要。數學課堂要注入新的生命力,要積極倡導“貼近生活,聯(lián)系實際”的知識題材,加強數學知識發(fā)生、發(fā)展、解決過程的教學,并要引導學生通過小課題學習和認識實踐活動,來認識日常生活中的數學,體驗數學的作用,同時培養(yǎng)學生用數學去描述理解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培養(yǎng)運用數學語言進行交流的能力
數學語言以精確、簡約、抽象為特點,它可使人在表達思想時做到清晰、準確、簡潔,在處理問題時能將問題中各種因素的復雜關系表述得條理清楚、結構分明。隨著新技術應用的日益廣泛,利用數學進行交流的需要也日益廣泛。
在數學教學中利用交流這一手段有助于有意義的數學學習。如果在數學課堂中充滿豐富的交流,可以獲得雙重效益。
五、培養(yǎng)良好的數學心理素質
數學,其獨特的科學價值與文化價值對學生形成良好的數學心理素質具有潛在的陶冶作用。主要包括思想品德和情感體驗兩個方面。
具體內容可包括以下五個方面。①對學生進行學習目的、愛國主義、愛科學的教育。②學生對數學、數學學習活動的興趣和動機。包括好奇心、求知欲以及對數學學習活動中的主動參與等。③自信心和意志力。④學習數學的態(tài)度和習慣。包括探索創(chuàng)新、獨立思考、合作交流與實事求是態(tài)度及習慣。⑤辯證唯物主義觀點的啟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