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彥芬
【摘 要】本文運用唯物辯證法矛盾分析的方法,辯證分析了西方人本主義思潮對當代中國大學生的雙重影響及其原因。并在此基礎上,得出了當代大學生價值觀主流是好的這一結論。
【關鍵詞】人本主義 大學生 價值觀 影響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擴大,大大擴展了不同文化背景之間的文化交往。當代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群體,肯定會受到當前紛繁復雜的經(jīng)濟、政治、文化的影響,同時由于其思想情感的特點,他們更容易接受西方人本主義思潮個人本位、個人至上等價值觀念的影響。因此,分析人本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就顯得尤為必要。
一、西方人本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
人本主義思潮作為西方主流的價值觀,它包含的一些思想正好迎合了大學生的欣賞口味,既有積極的方面,也有消極的方面,它的影響具有二重性。
1.正面影響
第一,促進了當代大學生對個性精神的追求。人本主義關注個體存在的價值與尊嚴,高揚人的主體性精神,肯定個體的獨立性、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這就鼓勵了當代大學生勇敢地去追求個體的自由與幸福。同時,由于當代大學生生活在象牙塔中,生活單調(diào),人本主義突出個體價值,推動個性自由與解放的思想,與青年大學生竭力追求的充滿個性化、多樣性的生活方式和行為方式相符合。因而,現(xiàn)代西方人本主義思潮的傳播,有利于當代大學生從盲從、輕信權威中走出,勇于和善于獨立思考,不再機械地模仿和復制他人的思想行為;有利于大學生根據(jù)自我的需求和實際來進行自我設計、自我選擇、自我創(chuàng)造和自我奮斗,破除對他人的依賴性。當青年大學生自覺追求獨立和自主,努力實現(xiàn)自我價值時,就必然使大到整個社會、小到整個校園充滿了生機和活力,充滿了創(chuàng)造性。
第二,促進當代大學生對非智力因素的關注。現(xiàn)代西方人本主義向當代大學生展示了主體內(nèi)在人性的豐富性,使大學生認識到主體的本能、欲望、意志、情感等內(nèi)在非智力因素對人的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對人的生存和發(fā)展所具有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引導大學生在認識到人的智力發(fā)展無限性和社會存在特性的同時,不可忽視主體非智力因素的一面,這就使大學生對自身的認識和了解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第三,促使當代大學生對科學理性的反省?,F(xiàn)代西方人本主義對科學理性及科學技術的負面效應進行深刻地批判和反思,使當代大學生認識到科學理性對社會進步與發(fā)展的作用是有限的。他們逐漸認識到科學在幫助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科學并不是萬能的,特別是表現(xiàn)在科學理性在把握主體精神世界方面,它不能解決人類對精神價值的無限向往和追求。
2.負面影響
西方人本主義思潮在其傳播過程中,對我國青年大學生的思想造成了劇烈沖擊,使他們在人生目標、態(tài)度、社會責任感、道德理想、生活方式等方面發(fā)生了一些偏差。
第一,導致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價值觀的流行。人本主義促進了當代大學生對個性精神的追求,同時我們應該看到:部分大學生在追求個性精神的時候,只看到了社會對個體自由發(fā)展存在著束縛和限制,而由此希望通過擺脫社會對個體的束縛和限制,實現(xiàn)個體的完全自由和自主。在這種情況下,導致了以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價值觀念的流行。在大學生中,主要表現(xiàn)是:關心自我的存在,對一切與己無關的事都漠不關心,人際關系變得緊張、冷漠,同學之間缺少溫情與友愛。更為重要的是極端個人主義帶來了個體與社會的沖突,不利于整個社會的和諧和穩(wěn)定,使社會缺乏穩(wěn)固的凝聚力。
第二,導致了一定程度上的悲觀主義。人本主義思潮的代表人物叔本華宣揚唯意志論,其主要觀點是世界的本質(zhì)是生存意志,這個生存意志就是生存欲望,而欲望的特點是不滿足,不滿足就痛苦,他的這種悲觀主義人生觀在我國當今社會中還是有很大影響的。一些大學生不能用馬克思主義人生觀很好地對待社會、對待生活,而去尋找別的方式來解脫生活中苦悶。大學生本來是象牙塔里的“天之嬌子”,在普通人眼里,他們本不該有什么煩惱、困惑,但在社會轉(zhuǎn)型期,市場經(jīng)濟體制正在逐步確立,再加上大學擴招,就業(yè)問題現(xiàn)實地擺在他們面前,這就給那些本來意志就相對薄弱的青年大學生帶來迷茫和困惑。
第三,導致了以功利為準則的實用主義的流行。實用主義所宣稱的真理,就是“有用”,不管采取什么手段,只要求得最終效果,就可以放手使用。學校是社會的縮影,社會上流行的重實惠、講實用的思想傾向和濃重的功利主義深刻影響了部分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在大學生中不同程度地產(chǎn)生了共鳴。個人意識的強化使得部分大學生缺乏團體意識與集體主義精神,他們往往把狹隘的得失程度作為行動的宗旨,以自己利益的得失程度作為行為選擇的標準,只講索取,不講奉獻。
二、西方人本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產(chǎn)生影響的原因分析
馬克思主義認為,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每一個時代的人的思想都是由該時代的生產(chǎn)狀況所決定的。當代大學生正好生活在一個社會轉(zhuǎn)型時期,加上大學生思想情感上的特點,使大學生更易于接受新鮮事物。
改革開放以前,在高度集中的計劃經(jīng)濟體制下,物質(zhì)文化生活簡單,意識形態(tài)單純,個人對國家、集體、單位有很大的依賴性,社會的價值觀也被高度整合統(tǒng)一。改革開放以來,社會轉(zhuǎn)型加速進行,國家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各方面體制均發(fā)生了深刻的變化,社會生活煥發(fā)出了前所未有的生機和活力,大學生們的思想也空前地活躍和解放。“多元并存、新舊交替”成了轉(zhuǎn)型時期社會價值觀體系的基本特點。一方面,這種多元化局面增強了社會思想文化的活力,有利于我們沖破舊觀念的束縛,在比較中選擇和吸取人類所創(chuàng)造的各種思想文化的優(yōu)秀成果,促進文化和價值觀的發(fā)展;另一方面,它也沖擊了社會主義、集體主義的價值導向和某些傳統(tǒng)的價值標準,容易造成人們價值觀念的混亂和價值選擇的迷茫,不利于社會凝聚力的增強和共同理想的確立。這兩個方面也分別構成了大學生價值觀教育面臨的機遇和挑戰(zhàn)。
大學生的情感是他們對客觀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所產(chǎn)生的態(tài)度的體驗。當代大學生由于客觀環(huán)境的變化,其情感也呈現(xiàn)與以往不同的特點。他們希望正確認識社會,但又缺乏辯證思考的能力;他們追求理想,但動機功利化;他們的智力發(fā)展達到高峰,但缺乏辨識能力;他們的自我設計愿望強烈,但自我評價片面;他們情感豐富而強烈,但帶有較大的波動性;他們要求獨立,但又存在依賴心理。這些情感發(fā)展的矛盾性使他們的人生價值觀呈現(xiàn)出多元化、矛盾性和不穩(wěn)定性的特點。
三、結束語
從西方人本主義思潮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影響的性質(zhì)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到: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總體上是積極、健康向上的,其主流是好的,但也存在著很多問題。馬克思主義理論是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是我們觀察和認識一切事物的理論指導,我們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去辯證地、批判地分析、研究現(xiàn)代西方人本主義思潮,利用其積極方面,抵制其負面影響,使之為社會主義事業(yè)服務。
參考文獻:
[1]魏金聲.現(xiàn)代西方人學思潮的震蕩.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6.
[2]蘭久富.社會轉(zhuǎn)型時期的價值觀念.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
(作者單位:空軍工程大學理學院社科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