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志鴻 郭蓬蓬
中國有一條古老的諺語,“一年之計在于春,一日之計在于晨”。早晨的時光是寶貴的,經(jīng)過一夜的休整,甜蜜夢境的洗練,朝氣蓬勃,容光煥發(fā),投入新一天的勞作。當人們?nèi)嗔巳嘈殊斓乃郏抗馕㈧?,一抹斜陽透過窗戶,投射到床單一角;小鳥停落在窗臺,一波又一波吟唱,萬物溫柔和熙,愜意極了。
“晨”,上面是初升的太陽,下面是用大蚌殼制作的農(nóng)具(相當于犁)。甲骨文和金文的“辰”都像一只大蚌殼,到小篆時添加了一個人,像人扶犁勞作的樣子(見下圖)。蚌殼是像刀的天然工具,邊緣很鋒利,原始人用它來鋤草、收割莊稼和犁地。當我們還在夢鄉(xiāng)里,祖先們早已踏著朝露,穿過晨霧,扶犁的扶犁,耘草的耘草,田野一派“日出而作”的祥和的景氣。
晨啊,毫不刺眼的陽光夾帶著微寒的風(fēng),小河邊輕輕拂動的柳枝,多么美妙。所以古人把朝陽稱做晨烏,把黎明稱做晨明。在甲骨文中,“辰”就有表示早晨的意思,在中國古代的十二個計時假借字——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中,它排列第五位,相當于現(xiàn)在的早晨七點到九點時光,正是農(nóng)民田野作業(yè)的時間,所以“農(nóng)(農(nóng))”字也由“辰”構(gòu)成:如右圖辰字上方一片田,后來又在田側(cè)加了雙手,像雙手扶犁耕田的樣子。
中國人一向很重視早晨的時間,也很熱愛早晨的霧靄和陽光。清晨,萬道朝暉穿過參天的松林,透出大自然清新和冷峻的氣息,凝含萬物蘇醒的芬芳和騷動,窗欞抹上一片金黃色,富麗輝煌。早晨,是生命的起點,世界進入了一輪新的循環(huán),如同人有生老病死一樣,無休無止。但愿我們永遠生活在明天,永遠生活在早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