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雁飛
近來我校數學教研組開展了一次形式新穎、扎實有效的教研活動,使我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欲借貴刊一角把自己的想法呈現出來與同行們共享。
一、活動背景
學校的教研活動一直以來存在兩個不和諧現象。一是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老教師成了新課改中被遺忘的角落。這座原本可以發(fā)出巨大光芒的寶藏,被深深埋沒。二是教學研究活動中普遍存在單兵作戰(zhàn)的現象,即使做課也只是一人為主,其他人聽聽課提幾點建議,缺乏對問題深入的思考,缺少對教材深入的解讀,缺少集體智慧的結晶。
那么,如何讓老教師們也參與到課改中,讓他們寶貴的經驗與新的理念相結合,創(chuàng)造出更為巨大的力量?如何變獨立為合作,變說教為踐行,變客串為主角,變指令為參與。使每位教師成為教學的主人、研究的主人?學校數學教研組做了一次有益的嘗試。
二、活動呈現
(一)群體預設——八仙過海
首先,將全校的15名數學老師分成三類:“老年教師一類,中年教師一類,青年教師一類”。然后指定三名組長(教研組長及教壇新秀擔任組長),老師們自由組合成三個小組。
接著,確定研究的重點內容。這次研究選了一個空間與圖形領域的內容,即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七冊“平移與平行”。這一內容是概念教學,教材處理有難度,但可以從不同的點切入,而且優(yōu)秀課例少,既給老師們提出了挑戰(zhàn),又為老師發(fā)揮自己的才智提供了空間。
然后,各小組開展教材分析、集體備課、試教、點評等等一系列的研究活動:
1、小組內合理分工。根據各位教師的特長承擔一項任務,比如有些教師課堂教學能力強,他(她)就承擔課堂教學;有的教師有深厚的教育理念的積淀,就讓他(她)或評課或說課,還有些教師專門搜集相關的教學案例。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做,個個都參與。
2、定期開碰面會。小組內經過問題提出,問題的分析,問題的調查研究,乃至問題的初步達成一致等等研討活動,促進教學理念的交流,思維火花的碰撞,達到取長補短,集思廣益的目的。如本節(jié)課中平行線的定義要不要告訴學生。原來的教材是有明確的定義的,而新教材是沒有給出定義的,因此,老教師與執(zhí)行新課程的教師在這里發(fā)生了一次強有力的碰撞,各自搜集了大量的資料闡述要不要把定義告訴學生,如果要告訴學生。用什么方法告訴學生;如果不告訴學生,那么應該怎么處理,新課程要達到怎樣的目標,老師們展開了激烈的探討。
3、小組內組織課堂實踐。小組內教師分工明確,各司其職,有承擔看每個環(huán)節(jié)時間的,有承擔記錄教學語言的。有的干脆把整個教學過程用攝像機記錄下來,真可謂精益求精。
4、小組內邀請專家指導。小組內成員已經無法發(fā)現本小組存在問題時,各自邀請相關專家到小組內指導,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5、定稿。各小組在專家的指導下進一步修改教案或試教,在相對“保密”基礎上完成教案設計,課件制作,說課稿等等。
(二)實踐驗證——各有千秋
學校集中了—天的時間進行教學實踐活動。開始,先由每小組內一名教師開始15分鐘的說課,將本小組的設計進行闡述,重點闡述一次一次調整的思考及理由,然后小組內一名教師實施課堂教學。老師們一登臺亮相,三節(jié)課各具特色,比如在平行線的引入上,有的從平移角度引入,有的則從概念角度引入,有的則從兩個圖形的特殊位置關系引入。有的側重概念的提煉,有的注重過程的探究,課堂組織有的沉穩(wěn),有的活潑,有的嚴謹,真是各有千秋。
(三)互動交流——百花齊放
互動交流環(huán)節(jié)我們分為兩個層面。一是各組代表自評,評課開始,年紀大的陳老師和周老師一登臺就引起臺下掌聲雷動。只見陳老師,從教材重組的合理性,到教學問題的設計巧妙,不急不緩,娓娓道來,大家發(fā)現我們的老教師原來還是魅力無限。周老師則帶著年輕人的幾分風風火火,對本組上課老師的表現贊賞有加。尤其談到讓學生自己創(chuàng)造平行線,來感悟平行線特點,更是流露出自豪之情,看來老教師對新課改的興致并不亞于青年教師。二是邀請教研員傅老師擔任嘉賓,以“自由訪談”的方式,現場互動發(fā)問,可以指令回答,也可以你一言,我一語大家談。傅老師的問題直指要害,“你們都制定了三維目標,那在課堂中落實得怎樣?”各位年輕老師謙虛坦率,頗有初生牛犢不怕虎之勢。“過程和結果哪個更重要?概念要不要教?”……一個個問題在對話中涌現;“三維目標中的知識技能是不能丟的,而情感目標不是一堂課就能實現的,它是長期的,我們是通過三維目標來達成使學生有數學素養(yǎng)。”……一團團疑惑在交流中釋解;“應注重數學思維的培養(yǎng),注重學生的體驗感悟,注重過程的探究?!币粋€個理念在互動中明晰。
(四)反思提升——回味無窮
“今天組織這樣的教研活動,選擇這一教學研究內容,首先就是讓大家知道怎樣去鉆研教材,鉆研什么。第二,處理教材應該怎樣處理。我想處理都有一定的原則與依據的;請各位老師對以上問題作進一步的思考,好好地與新課程理念進行有機的結合,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眳涡5囊幌挘鹪谧蠋熒钏?。最后學校設立了“最佳教學設計獎”“最佳練習設計獎”“最佳教學組織獎”“最佳教材處理獎”“最具口才獎”“最具個人魅力獎”。聽聽這些名目就令人遐想萬千了,難怪上臺授獎老師個個喜笑顏開,在座領導個個興高采烈。還有什么比在輕松愉悅、合作互助的氛圍中獲得提升更欣慰的呢?雖然這次活動已經結束,但留給我們的思考還在繼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