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東 王麗莉
醫(yī)師
識別患者藥物不良反應的危險因素,個體化給藥。
只給絕對必需的藥,對不良反應較大的藥物,用量應從小量開始。
對有效量與中毒量接近的藥物,如氨茶堿、地高辛等進行必要監(jiān)測,根據測定參數調整給藥方案。
●服用對肝、腎功能有影響的藥物,應注意病情變化,及時檢查肝、腎功能。
●每次診治時詢問用藥史和用藥情況。
●慢性病治療應穩(wěn)步進行,用藥簡捷,達到效果,防止濫用藥與長期用藥。
●了解每一個藥物的問題所在,選擇不良反應小的藥物或療法。
●理解患者的特殊需要,傾聽患者意見。
●教育患者遵照醫(yī)囑服藥。
用藥種類要簡化。大部分藥物不良反應出自處方,并與劑量有關,處方以及監(jiān)測不當是最常見原因。藥物用量越大、療程越長、每天服藥次數越多、服藥品種越多,不良反應就越大。所以,對患有多種疾病的老年人,選用藥物應反復權衡利弊,根據病情輕重緩急,慎選主要藥物,以選用最少藥物的最低有效量為上策,一種藥可治多種疾病更好。如需同時合用藥物時,以不超過3~4種為宜。近年上市的許多控釋劑、緩釋劑,多數每天只服1次,可供選用。
選擇不良反應小的藥物尤其是門診及住院的老年患者,有時一種藥物的不良反應用另一種藥物去治療,但這又可能發(fā)生新的藥物不良反應,導致惡性循環(huán)。所以,開始用藥時就應合理選擇,盡量消除或減少開始時的藥物不良反應。
使用計算機處方系統(tǒng)有助于預防筆跡潦草、劑量不當、相互作用、過敏等引起的藥物不良反應。藥師應該常規(guī)詢問藥物和非藥物的癥狀,使用計算機不良反應檢測系統(tǒng)發(fā)現處方錯誤,并鼓勵寫不良反應報告。
考慮患者對醫(yī)囑的依從性藥物類型影響老年患者的依從性,據統(tǒng)計,精神藥物的依從性只有45%,鎮(zhèn)痛藥只有21%。影響老年患者對醫(yī)囑依從性的因素如下。①病態(tài)和失能:如行動不便、視力不良、理解和記憶缺陷、抑郁癥或精神病。②用藥復雜:用藥過多、給藥時間過多、給藥方法復雜、給藥裝置難用。③藥品性質:味道、價錢、不良反應、膠囊或片劑大小等。
藥師
●嚴格處方審查
●準確調配
●細心指導
藥師是患者安全用藥的守護神,肩負著維護人類健康的崇高使命,關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危。首先要尊重患者;其次,藥師的工作要認真負責,為患者用藥把關。特別是在患者多,而且只有一位藥師時,更要小心謹慎。
處方藥的處方必須由藥師或備案藥士調配,調配前應對處方內容詳細審查,調配藥品,由其他人核對,共同在處方上簽字后方可發(fā)出。處方調劑過程應執(zhí)行“三查”、“五對”制度。藥師在調劑時應在取藥、調劑和給藥前“三查”藥品標簽,并注意:個案對、藥物對、劑量對、時間對、途徑對。對患者,特別是老年患者更要耐心和細心指導。
國內有的醫(yī)院藥房實行了很好的收方發(fā)藥規(guī)程,見圖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