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丹
“構大廈者,必資于眾工;治天下者,必賴于群才?!睂W校教育質量的關鍵在教師,“一流的職業(yè)學校需要一流的教師來支撐”,“教師的現(xiàn)在就是學生的未來”。秉持這樣的理念,北京市電氣工程學校(以下簡稱“電?!保^力建設起一支“雙能”的教師隊伍,他們認為,唯有如此,才能保證為社會培養(yǎng)出高素質和高技能的勞動人才。
“我想,光靠領導看是看不住的,只有教師真正理解了教育,才會在無人觀看、無人監(jiān)督的課堂上、活動中,對各種即時事件有很好的判斷和處理?!?008年10月30日,北京市朝陽區(qū)教委在電校召開“朝陽區(qū)職業(yè)學校班主任名師工作展示會”,班主任劉建坡在《讓每一個學生抬起頭來走路——職高班主任點金術》的主題發(fā)言中,向大家介紹了自己的教學和班級管理經驗。劉建坡是電校的一位普通語文教師,也是位優(yōu)秀班主任。
憑借“不管怎么困難的學生到了她的手中都會快速走向成功”的出色表現(xiàn),她先后獲得全國十佳中學班主任、全國師德先進個人、北京市“紫禁杯”班主任特等獎、北京市普教系統(tǒng)師德標兵等榮譽稱號。2005年9月,她在人民大會堂受到了溫家寶總理的親切接見,還以《用責任與愛心為學生鋪設成功之路》為題作了演講。這次名師工作展示會,她說出了自己一直堅持的育人理念:“要把學生看作是一個個待開發(fā)的金礦。
”話匣子一打開,劉建坡就把自己育人的精髓敘了個遍。在她身上,人們似乎感覺到有一種做教師的天然特質。1997年,劉建坡從一所普通中學調到電校任教。
一進校,她就接手了一個成績最差的新生班,班里的學生自卑心理嚴重,自律自控能力低,極度厭學。這樣的班級,讓初踏職教領域的劉建坡感到很頭疼。但是她沒有放棄,她對班里所有的學生說:“一步登天做不到,但一步一個腳印能做到;一鳴驚人做不到,但一股勁做好一件事能做到;一下成才做不到,但每天進步一點點能做到。
進步就是向前走,就是今天比昨天強,就是對現(xiàn)狀有所突破,就是用一種嶄新代替一種陳舊,而且每天都如此。每天進步一點點,就是在默默地創(chuàng)造一個意想不到的奇跡?!痹诠ぷ髦校龔膩矶疾涣呦П頁P,每次組織活動時她都努力做到三個“都”:凡是好現(xiàn)象都得到表揚;凡能點名表揚的都點名表揚;凡不能當眾表揚的都私下表揚,以此滿足每個學生期望教師關注的心理需求。
每天一點點進步,匯總起來,就是“質變”。在劉建坡的精心教育下,她所帶的每個班,學生平均就業(yè)成功率都超過了98%!看著用人單位對學生的高度評價,看到學生在工作單位成為技術骨干或榮獲各種先進稱號,誰能想到當初他們多數(shù)是大家眼中的“問題孩子”,有的甚至到了勞動教養(yǎng)的邊緣呢?對于這樣的優(yōu)秀教師,劉淑珍校長總是不遺余力地在學校推介。她認為,再好的教師,如果不能贏得學生的愛,就無法走進學生的內心,也就無法譜出師生間的和諧之曲。
“剛進職業(yè)學校的學生大都心理比較脆弱,對前途缺乏信心。老師們的首要任務,是讓他們變得陽光起來。在這方面我們花的精力很多。
”為這,電校要求每位教師都要像劉建坡老師那樣把師生關系的構建當作課題去探索,因為“光靠領導看是看不住的,只有教師真正理解了教育,才會在無人觀看、無人監(jiān)督的課堂上、活動中,對各種即時事件有很好的判斷和處理?!比缃?,電校已經形成了這樣一種共識:師德建設是提升教師育人能力的首要工作,是形成良好校風的基礎工作,是教師隊伍建設的核心工作,是促進學??沙掷m(xù)發(fā)展的必要工作。在學校的師德建設工作中,他們堅持齊抓共管與常抓不懈相結合,堅持以活動為載體提高師德水平,堅持針對問題力求解決的實效性,堅持緊隨社會發(fā)展現(xiàn)實不斷創(chuàng)新。
近幾年,學校規(guī)模發(fā)展迅速,新教師增多。于是學校每年都舉辦“師德月”活動,通過“尊重差異”、“議教師的外在美”、“做學生喜愛的老師”、“做文明禮儀帶頭人”、“總結育人之經典”、“創(chuàng)職教名校,做名校之師”等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讓優(yōu)秀教師現(xiàn)身說法,讓老教師言傳身教,從而“讓教師們學有榜樣、做有標桿”,通過這樣的“精神接力”,將學校敬業(yè)愛生的好傳統(tǒng)在一批批教師身上打下深深的烙印。今年,根據(jù)“師德月”工作計劃,學校召開了“閱讀一本好書,享受教育成功——像劉建坡那樣學習工作”的師德演講會,通過優(yōu)秀班主任工作一得和讀一本好書的心得交流,促進教師學習思考,用科學的方法搞好育人工作。
對此,劉淑珍解釋說:“在各自的職業(yè)生涯中,每一位教師都會有很多刻骨銘心的故事,一旦把它作為重要的研修資源,就可以促進教師的自我反思,促進教師群體分享同伴的教學經驗和智慧,有效地提升教師個體的專業(yè)能力和素養(yǎng)?!痹谘葜v會上,大家聽到了這樣令人感動的話:“泰戈爾曾經說過:‘不是槌的打擊,乃是水的載舞,使鵝卵石臻于完美。如果學生是‘石,那么教師就要做讓‘石臻于完美的‘水。
教育者只有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去感化學生、暗示學生、引導學生、影響學生,給學生自我反思的機會、自我選擇的空間、自我修正的時間、自我進步的主動性,才能喚醒良知……只有以愛作為出發(fā)點,真誠的溝通,信任學生,使學生信任,他才會向你敞開心扉,才有可能讓他在溫暖的感受中,幸福地‘改變,在愛中成長。”說這話的是一名年輕教師,帶班只有兩年多的班主任。別看她帶班的時間不長,經驗可不少。
她發(fā)自內心地說:“真心地去愛你的學生,學會用心與他們交流,這種愛會繼承和傳遞下去的?!笔前?,因為有愛,孩子那顆敏感而纖弱的心,才不會再迷茫;因為感受到了愛,孩子有些蹣跚的腳步,才會變得堅強……傾情于教育,為孩子的成長傾注全部愛心,及時領悟孩子的體驗與情緒,在與他們分享快樂、痛苦與煩惱的過程中,建立起真正親密的關系,從而實現(xiàn)“親其師,信其道”,是電校所有老師認準的一條教育準則——高寶成老師在擔任班主任的10多年間,一直把“真愛”作為工作的秘訣,堅持“讓師愛的陽光普照每一個學生”,在“愛中有嚴、嚴中有愛”,注重探究學生心理,善于把握學生心態(tài),認真研究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點,關注學生的每一點進步。建立了學生個人成長檔案、班級網(wǎng)頁,并將公司企業(yè)的CIS的管理體制大膽運用于教育實踐中,搭建了班級管理平臺,平等施愛,正確地引導學生、感化學生,藝術地教育每一個孩子,做學生最要好、最可信賴的朋友。
作為一名班主任,劉爽把了解每一位學生,了解他們的愛好、歡樂、憂愁當作自己的“必修課”,用自己的真誠、善良和愛心贏得了全班同學的認可?!昂⒆?,我喜歡你”、“孩子,你一定能行”、“孩子,讓我?guī)椭恪笔沁@位年輕的班主任常常掛在嘴邊的三句話,也是她溝通師生心靈的“法寶”,她說,閃耀著智慧光芒的溫馨提醒,比抱怨式的說教效果好多了。……振領則毛順,舉綱則目張。
正是在師德旗幟的引領下,電校的教師們無論在什么情況下,都保持著蓬勃朝氣、凜然正氣、昂揚銳氣,以一種樂觀向上的心態(tài)來譜寫教書育人的樂章。幾年的時間里,電校的教師中就先后有60余人次獲得“全國師德標兵”、“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北京市勞動模范”、“北京市百名師德優(yōu)秀教師”、“北京市職業(yè)教育先進個人”、“北京市十佳模范班主任”以及市、區(qū)級骨干教師等稱號。
“建立起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體系,建立起崗位需求的課程體系,建立起適合學生和技能型人才的評價體系,既是我們提升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落腳點,也是我們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的重要途徑。
”為打造一支高水平的師資隊伍,電校將招收新畢業(yè)的大學生、從企業(yè)引進實踐能力強、專業(yè)基礎扎實的技術人員、引進市區(qū)級骨干教師、學科帶頭人等措施,作為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的重要舉措。不過,劉淑珍校長也堅持認為,要想構建一支名師隊伍,引進人才是重要的,培養(yǎng)人才則更為重要。“費盡千辛萬苦引進人才僅是走好了第一步,更為關鍵的是如何用好人才,讓人才真正成為學校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
”在實踐中,學校努力克服各種困難,千方百計地為每個教師爭取機會,讓他們進入提高素質的快車道。只要有利于教師的發(fā)展,學校都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不惜財力和物力滿足教師們培訓、進修的需求,為所有教師的發(fā)展提供增長才華的平臺和制度保障。制冷空調專業(yè)的主任宋友山,原來在醫(yī)用冷藏設備廠工作,就當時對教師的相關規(guī)定,他調入學校任教非常困難。
但從提高專業(yè)教學水平的需要出發(fā),劉淑珍沒有止步,最終在各級領導的協(xié)調下把他調了進來。為有效發(fā)揮他的專長,劉淑珍果斷決定讓他擔任專業(yè)主任,將他的技術特長和學校實習設備的研制相結合,使他的能量得到了充分發(fā)揮。如今他不僅研制出了符合職教學生特點的實習設備,而且改革了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效果,成為在全國職教界有一定知名度的專業(yè)名師。
現(xiàn)在的電校,有一個在全國出名的基地。這個基地中有任何地方都找不到的東西——水平先進的制冷和空調模擬設備、中央空調實訓設備、智能建筑物中樓宇自動化系統(tǒng)教學設備、火災報警和消防系統(tǒng)教學設備、安全防范系統(tǒng)教學設備、通信自動化系統(tǒng)和辦公自動化系統(tǒng)教學設備、電工電子實訓設備?;貎人械脑O備都是宋友山老師親自動手、自行設計、自行加工、自行安裝調試完成的。
這500多臺設備,不僅為學校節(jié)省資金百萬余元,更填補了制冷樓宇實訓設備的空白,創(chuàng)立了綜合化課程體系和“立體”課堂教學新模式。實驗基地把書本上抽象的理論知識直觀真實地外顯出來,既不同于工廠的生產設備,也不同于課題研究的科研設備,它的奇特作用是讓學生能夠通過設備的拆裝真正掌握知識和經驗。在各方大力支援下,目前電校基地越來越完善,形成了占地3000平方米,多功能、現(xiàn)代化的制冷、樓宇、電工三大綜合實訓基地。
基地還被北京市職業(yè)技能鑒定中心評定為制冷設備維修工初、中、高級考站,被北京市安全生產監(jiān)督局特種作業(yè)類委員會評定為“制冷設備運轉”、“制冷設備維修”、“空調設備運轉”、“空調設備維修”四工種考站。更讓劉淑珍感到欣慰的是,宋友山不僅從工人到技術員、車間主任、廠長,成長為一名優(yōu)秀的專家型職業(yè)教師、學科帶頭人,而且以自身精湛的業(yè)務素養(yǎng)和強烈的人格魅力,帶出了一個高水平的教師團隊——經過嚴格的評審和答辯,學?!爸评浜涂照{設備運用與維修專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被評為首批北京市職業(yè)院校25個專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之一。這其中:教學校長王鐵生,作為創(chuàng)新團隊成員,負責制冷和空調原理課程深化改革任務。
他組織了學校制冷、樓宇、電工實訓基地的建設,組織了樓宇課程改革工作,自身從電工專業(yè)轉型為從事制冷和空調原理的專業(yè)優(yōu)秀教師,被北京市勞動保障局和安全生產監(jiān)督局評定為制冷類考評員,成為北京市制冷學會會員、北京市教委教師資格評審專家。趙繼洪作為創(chuàng)新團隊的骨干教師,負責把握教學改革對策研究。他積極參加相關培訓,獲2008年中等職業(yè)學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制冷和空調運用與維修專業(yè)骨干教師國家級培訓優(yōu)秀教學課堂觀摩三等獎。
加入了北京市制冷學會。他努力提升專業(yè)技能,2008年考取了制冷設備維修工技師證書,2008年被北京市教師資格認定辦公室聘為北京市教師資格認定教育教學能力測試學科評委。楊樹英是創(chuàng)新團隊的骨干教師,負責機械類課程改革創(chuàng)新。
他參與了學校樓宇智能化專業(yè)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典型職業(yè)活動的確定工作,同時撰寫了學校樓宇智能化核心課程《機械基礎與鉗工技能訓練》的課標。王連風老師是創(chuàng)新團隊的青年骨干教師,也是學校樓宇專業(yè)組組長,協(xié)助完成了2007、2008、2009年的制冷、樓宇教師培訓項目和制冷專業(yè)創(chuàng)新團隊的內評和外評工作,現(xiàn)已迅速成長為團隊的中堅力量。此外,還有徐淑清、陳紅、楊珍、桑舸、鄭小紅,等等,他們都在各自的教學領域形成了獨到的教學風格和特色。
在創(chuàng)新團隊的引領下,電校信息專業(yè)也不甘示弱。在專業(yè)主任周越的帶領下,形成了深厚的改革、實踐、探索的教研氛圍,涌現(xiàn)出了李軍玲、權福苗、馮佳、劉莉等一批優(yōu)秀教師,信息專業(yè)組也被評為“青年文明號”?!八斡焉嚼蠋熓菍W校教學-科研-培訓-探究性學習的榜樣,是我校專家型教師,從他身上也折射出我校雙師型教師的標準及隊伍建設的方向——雙師型教師就是要向宋友山老師這樣,既能從事專業(yè)理論教學,又能指導技能訓練;既是知識的傳播者,又是實踐技能的示范者。
以此為基礎建立起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體系,建立起崗位需求的課程體系,建立起適合學生和技能型人才的評價體系,既是我們提升教師職業(yè)素養(yǎng)的落腳點,也是我們培養(yǎng)‘雙師型教師的主要途徑?!眲⑹缯湫iL如是說。遵循著這一工作思路,以讓教師“建立起符合職業(yè)學校特點的知識體系”為核心,電校進一步明確提出了教育教學改革的整體思路:在教學思想上,要突破應試教育的樊籬,明確崗位能力的目標;教學體系上,要突破學科體系的束縛,遵循技能體系的需要;教學過程中,要突破單純的認知學習,加強目標下的知識應用;教學評價上,要突破單一試卷的考試方法,通過檢驗學生完成任務的情況來進行考評。
在此基礎上,學校開發(fā)出了“課堂教學+模擬仿真教學+多媒體教學+實物演示教學+單一技能操作教學+綜合技能操作教學”融為一體的“立體”課堂教學模式,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與之相配套,學校還對評價方式和考試方法進行了改革,引導學生理論聯(lián)系實際、增強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采取學生選題、實操、制作等靈活多樣、客觀立體的考核辦法,將平面的解答考試試卷變成了立體的能力檢查。多家媒體曾以“考場搬到車間里,職高考試玩真的”為題,對該校教學方法、考試方法的改革進行了報道,在全市產生了廣泛影響。
“教育生活的每一天都是新的,教育智慧的獲得,是一個與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所謂智慧,就是在不斷的困惑中學習,在不斷的反思中改善,在不斷的挫敗中成熟。”劉淑珍常跟老師們說這樣一句話:“人生沒有彩排,每天都在直播。
我們不僅要用心,還要用智慧去工作、去對待每一天?!苯逃畹拿恳惶於际切碌模逃腔鄣墨@得,是一個與學生共同成長的過程。所謂智慧,就是在不斷的困惑中學習,在不斷的反思中改善,在不斷的挫敗中成熟。
很多人做了一輩子教師,重復的只是一種了無生趣的教學模式,自己沒精打采,學生如坐針氈;自己身心疲乏,教學質量卻平平淡淡——他們把智力勞動變成了體力勞動。而教育是需要智慧的。教研賦予智慧,不僅是教師的智慧,更是學校整體的智慧。
與電校的校長、老師交談,感到他們總在思考,并把思考視為自己職業(yè)的固有內涵。不過,讓老師們改變原有習慣的軌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剛開始提倡“研究”時,教師們往往有“高處不勝寒”的感覺,甚至有的教師對課題有排斥感。
因為科研課題太理論化、程序化,開題、研討、調研、結題,一輪下來少則一兩年,多則三五載,而要將成果轉化為生產力,更不知猴年馬月。“遠水不解近渴,吊不起教師的胃口?!眲⑹缯湫χf。
作為校長,她并不在意教師取得多么大的科研成果。她一再要求,圈畫得越小越好,研究方案越現(xiàn)實越好,其目的只有一個,就是讓教師們真真切切地體會一把教育科研過程,學會基本的科研方法,具備反思、研究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教學實踐總能保持著最新鮮的源頭。老師們也逐漸開始從教育教學實踐中聚焦、尋找、提煉有價值的問題進行課題研究,著眼于解決職教實際問題,探索出符合技能型人才的培養(yǎng)模式、展現(xiàn)工作過程的課程體系和符合學生特點的評價體系。
也正是在這個過程中,電校的老師們找到了提升自身生命價值的“抓手”;不做教書匠,成為研究型的教育者,成了教師們的追求。在電校,這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對育人工作有著基于實踐的、屬于自己的創(chuàng)造。兩年一度的學術年會,兩年一冊的論文專輯,至今已堅持了十幾年。
幾本厚厚的論文集記錄著老師們的心得和感悟,也凝聚著老師們生發(fā)于實踐的教育智慧?!傲Ⅲw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研究”、“電工儀表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研究”、“中央空調智能化處理模擬試驗設備研制方案”……這讓我們看到,作為一個善于思考的群體,電校的教師們是怎樣在自己的工作實踐當中,一點一滴地積累和進步著。一位名人曾說:“想得好是聰明,計劃得好更聰明,做得好是最聰明又最好。
”這句話告訴我們,計劃得好固然重要,但落實更重要??偨Y、回顧學校走過的發(fā)展之路,劉淑珍沉思片刻后,很認真地說:“職業(yè)學校建設‘雙師型教師隊伍,缺少的不是重視,不是規(guī)劃,不是資金,而是清晰的思路以及對已認準的目標的執(zhí)著追求、一以貫之的堅持和一絲不茍的落實。正因為這樣,我們學校的各種措施,不新奇,但扎實;不搶眼,但持續(xù)?!?/p>
教育,原本不需要跟風逐潮,不需要不斷地花樣翻新,而是需要一種可貴的堅持。憑借著這種堅持,從敬業(yè)到勤業(yè),最終到精業(yè),電校的老師們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用職業(yè)生活詮釋了專業(yè)發(fā)展之路,完成了從職業(yè)到事業(yè)的轉變。伴之而來的,電校也從一個普通職高成長為國家級重點校,擁有北京市骨干特色專業(yè),建設了國內一流的實訓基地。他們以扎實之舉,蘊蓄成功之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