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梅
摘要:施工后澆帶分為后澆沉降帶、后澆收縮帶和后澆溫度帶,分別用于解決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間差異沉降、鋼筋混凝土收縮變形相減小溫度應力等問題。這種后澆帶一般具有多種變形縫的功能,設計時應考慮以—種功能為主,其他功能為輔。施工后澆帶是整個建筑物,包括基礎及L:部結構施工中的預留縫(“縫”很寬,故稱為“帶”),待主體結構完成,將后澆帶混凝土補齊后,這種“縫”即不存在,既在整個結構施工中解決了高層主樓與低居裙房的差異沉降,又達到了不設永久變形縫的目的。
關鍵詞:后澆帶沉降裂縫
0 引言
在高層建筑物中,由于功能和造型的需要,往往把高層主樓與低層裙房連在一起,裙房包圍了主樓的大部分。從傳統(tǒng)的結構觀點看,希望將高層與裙房脫開,這就需要設變形縫;但從建筑設計要求看又不希望設縫,因為設縫會出現(xiàn)雙梁、雙柱、雙墻,使平面布局受限,因此施工后澆帶工法便應運而生。
后澆帶的優(yōu)點是立面效果好,有利于發(fā)揮建筑物的使用功能等,但由于我們對后澆帶的構造理解不夠深刻,經常由于施工不當,造成板面裂縫、漏水等。因此,后澆帶的施工問題應引起高度重視。
1 后澆帶的種類
后澆帶按其作用可分為一種:①為解決高層建筑主樓與裙房的沉降差而設置的后澆施工帶稱為沉降后澆帶;②為防止混凝土凝結收縮開裂而設置的后澆施工帶稱為收縮后澆帶;③為防止混凝土因溫度變化拉裂而設置的后澆施工帶稱為溫度后澆帶。
2 后澆帶接縫形式
有平直縫、階形縫、企口縫等,后澆帶接縫處的斷面形式,當墻、板厚度小于30厘米時,可做成平直縫;當厚度大于30厘米小于60厘米時,可做成階梯形或上下對稱坡口形;當墻板厚度大于60厘米時可做成企口縫。
3 后澆帶的混凝土澆筑
對于后澆帶內的后澆混凝土,應使用無收縮混凝土,防止新老混凝土接縫收縮開裂。無收縮混凝土可在混凝土摻加微膨脹劑,也可直接采用膨脹水泥配制,如礦渣水泥。目前,我們使用比較多的有UEA等膨脹劑,它在實際工程還是比較成熟的,在工程中它可以直接摻入攪拌機制成補償收縮砼,UEA摻量一般為水泥重量的10%—12%。UEA還能與高效減水劑復合應用,減少用水量,同時減少水泥用量,增大流動性,共同解決砼開裂問題。配制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應比先澆混凝土高一個強度等級。后澆帶后澆部分混凝土的澆灌時間,不同類型后澆帶的澆灌時間是不同的。伸縮后澆帶應根據先澆混凝土的收縮完成情況而定,不同水泥、水灰比、養(yǎng)護條件的混凝土,一般應控制在施工后60天進行。如工期非常緊迫,也應在2周以上。沉降后澆帶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再澆注后澆帶。
4 后澆帶施工中應注意問題
后澆帶的施工應嚴格按照施工規(guī)范和設計要求進行,處理不當極易造成質量事故,輕則開裂滲漏,重則危及結構安全,所以在施工中應給予高度重視。
4.1 后澆帶接縫形式應嚴格按設計執(zhí)行,施工應加堵頭板。后澆帶交界處宜用10×10鋼絲網分隔,起梁板側模作用。不必拆除。施工時先布置樓板筋和梁筋,再固定鋼絲網,如有與鋼筋互撞處,將鋼絲網剪開缺口綁扎固定。鋼筋穿過模板的縫隙應用海綿塞嚴,模板要支牢靠,保證振搗時不跑漿。不應做成自然斜坡槎,否則容易造成混凝土澆筑不密實,強度達不到設計要求,也容易造成留下滲漏水隱患。
4.2 后澆帶先澆混凝土完成后應進行保護,四周應采用臨時欄桿圍護或鋪膠合板覆蓋保護。以保證后澆帶處鋼筋不被踩踏、污染。可采取以下封閉措施:在底板后澆帶上側砌筑120mm寬、60mm高的磚帶。磚帶與底板面轉角處用1:2水泥砂漿抹成圓弧,上部用膠合板或編織布全封閉。后澆帶的溝槽向兩側做泛水,并在后澆帶排水端頭部位砌筑集水井,用來清理后澆帶中的垃圾及積水。兩側集水井應及時抽水,保持后澆帶處于無積水狀態(tài),降低鋼筋銹蝕程度。如須回填土方的墻體后澆帶可采取如下臨時保護措施。在墻體后澆帶處采用磚砌擋土墻進行封閉,面用一條240×600的圈梁(配筋:4Ф10Ф6@200)壓頂,形成一個對混凝土墻后澆帶保護的設施,并做好臨邊的安全防護措施及排水措施。
4.3 后澆帶跨內的梁板模板支模架子應一次性安裝成型。在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前,兩側結構因長期處于懸臂受力狀態(tài),在施工期間,本跨內的模板和支撐不能拆除,必須待后澆混凝土強度達到設計強度值的75%以上后,方可按由上向下順序拆除。否則將可能引起各部分結構的承載能力和穩(wěn)定問題。后澆帶的施工應保證結構的抗?jié)B性能和安全性能,縫內砼與原主體接縫嚴密,不會出現(xiàn)干縮裂縫。
4.4 后澆帶澆筑混凝土前必須按施工縫要求對整個截面進行處理,必須將雜物、將已澆筑的砼的水泥膜及松動的石子除掉,形成毛面,雜物清理干凈后應隔夜?jié)菜疂櫇?;將后澆帶處的鋼筋調直、除銹。澆筑時,應先在其側面抹水泥漿一層,才開始澆筑,在澆筑后澆帶兩側混凝土的過程中,應采取對稱澆筑的方法,保證后澆帶模板不會位移;接縫處應仔細撫平,以求密實,終凝后即進行潮濕養(yǎng)護,養(yǎng)護15d。澆筑時應認真施工,在混凝土澆筑時按規(guī)定留置標準養(yǎng)護試件和同條件養(yǎng)試件,用以檢驗和證明后澆帶混凝土的強度?;炷翝仓髴匾暺漯B(yǎng)護工作,及時的養(yǎng)護可使混凝土在潮濕的環(huán)境中硬化,水泥水化生成物堵塞毛細孔隙。提高混凝土的密實度和抗?jié)B性。有條件的情況宜采用蓄水養(yǎng)護。
4.5 后澆帶應在主體混凝土的干縮完成60%-70%左右才能進行澆筑施工,一般在砼澆筑后60天后澆筑。如工期非常緊迫,也應在2周以上。沉降后澆帶宜在建筑物基本完成沉降后,再澆筑后澆帶。
4.6 防滲漏措施。采用適合工程特點的后澆帶接縫形式和其與兩側混凝土接縫防水做法是做好防滲漏措施的關鍵,通常應采取企口縫或階梯縫,并選擇接縫中部設置止水條或止水帶的組合做法;如采用鋼板止水片防水,則鋼板止水片接頭必須為搭接焊接,搭接長度應≥50mm,焊接必須4個方向焊接,焊接中必須飽滿,無夾渣、咬肉、氣泡;在內墻、頂棚后澆帶接縫處用柔性彈性膩子涂刷兩遍,可避免在結構的沉降及伸縮過程中產生細小裂縫;后澆帶需超前止水時,后澆帶部位混凝土應局部加厚,并增設外貼式或中埋式止水帶。
總之,施工后澆帶的設計和施工直接影響到結構的安全性與經濟性,施工中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強監(jiān)督與檢查,以確保后澆帶的施工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