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課堂教學中,情感是隨時起作用的一種內心體驗。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當學生有良好的心境,處于感情亢奮時,課堂氣氛活躍,學生思路開闊、思維敏捷,學習效率會有明顯的提高;反之,學生的心境不好,對學習就會淡漠、被動,把學習看作是一種負擔,甚至持厭惡的態(tài)度,久而久之,使學生智力水平下降,學習效率降低。
教育理論家認為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必會受到情感、興趣、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影響。現(xiàn)代教學論強調不管哪種教學方法的運用,都不能忽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作用,要做到課堂教學始終在師生情感最佳的狀態(tài)中進行,除教師要加強自身的情感修養(yǎng)外,還必須要充分重視學生的興趣、情感、意志等心理品質的培養(yǎng)。教師應引導學生既要進行知識性學習,又要進行情感性學習。要把情感因素和智力因素結合起來,使學生在愉悅的情感體驗中,在和諧的教學環(huán)境中,興趣盎然地參與智力活動,并不失良機地把這種最初發(fā)生的愉悅的情感和認識的興趣引導到熱情而緊張的追求知識、探求真理和提高教學效果的正確方向上去。古人曾說:“同師而超群者,必其樂之者也?!庇纱丝梢?,情感這一“動力”在學習中的重要作用。那么,在語文課堂中,怎樣才能使學生產生良好的學習情感呢?下面談些個人的膚淺看法。
一、 要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我們的教學對象學生都是有血有肉、具有豐富情感的人,他們的情感始終影響著學習過程,而和諧的師生關系,是形成學生良好的積極情感的一個重要方面。大量的調查表明,大部分中學生更偏愛“理解學生心情”“待人公平”“幽默慈祥”的能溝通師生感情的“交流型”教師,而不是那種刻板的“工作型”教師。
要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就要正確對待學生,造成良好的課堂氣氛。語文教育改革家魏書生向自己提出:“每堂課都要讓學生有笑聲?!闭n堂上教師要具有親切、熱情、平等的講授態(tài)度,生動、幽默、形象的教學語言,努力創(chuàng)造出一種輕松的、民主的、舒暢的學習氣氛。比如同樣是否定學生的意見,直接地說“你答錯啦”就會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如果換另一種方式說“你想一想,等一會再回答”,就會激起學生的求知欲,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從而讓他們在沒有壓抑的氣氛中喝下知識的“飲料”。
二、教師要掌握豐富的知識
教師要掌握豐富的知識,使自己在知識上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以造成學生欽佩教師的情感,這也是使學生產生良好情緒,積極投入學習的一種方法。實踐證明,知識豐富的教師給學生上課,能使學生產生相容心理和欽佩的情感,特別是聽課的注意力尤為提高,他們會把水平高的教師給他們上的每一節(jié)課看成一種“精神快餐”,而產生一種愉悅之情。因此,我們可以說,一個知識水平高的教師教學不僅能為學生發(fā)出優(yōu)質的信息,而且還能為學生學習提供了良好的情緒環(huán)境。與之相反,當學生碰到知識水平低的教師時會很掃興,情緒低落,逆反心理和失落感便隨之而來,即使他們本來很愛這一科目,也會興趣下降,成績跌落,這是因為學生處于求知階段,他們的求知欲越強烈,就越期望有高水平的、知識豐富的教師。這種情況在語文課上表現(xiàn)得很明顯。
我們教師所掌握的知識應比教材多幾十倍乃至更多更豐富,這就是我們常說的“一杯水”與“一桶水”的關系。這樣教師才能把握教材的“制高點”,居高臨下地運用教材,按新課標編寫的新的語文教材,內容上具有更強的時代感、綜合性、技能性的特點,教師就更應不斷“充電”“吸氧”,拓寬知識面,這樣才能充分發(fā)揮語文課情感教學的優(yōu)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三、 教師要注意情感的感染性特點
以情動情,叫做情感的感染性。就是說在一定條件下,在一定的環(huán)境里,一個人的情感可以感染別人,使他人產生同樣的情感,別人的情感也可以感染自己,使自己產生同樣的情感。通常在課堂教學中,除知識對流一條線外,還有情感對流的一條線,良好的情緒可以加速認識活動的進程,而認識過程又能引起良好的情緒效果。教師應憑借自己的情緒色彩來感染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而學生由于情感輸入而轉換成的學習熱情,又會反過來激發(fā)教師的情緒。不少教師所采用的“由激發(fā)情感導入新課”等教法,都是很好地利用了情感的感染性特點。他們在上課一開始就用熾熱的情感去撥動學生的心弦,使學生產生感情共鳴,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因為在通常情況下,始讀所感知的情感效益比較高,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起著決定性的作用。這是由于始讀時,人的心理具有一種極強的求知欲與新鮮感,處于最佳心理狀態(tài)。教師一上課就用富有情感的語言,調動學生深受感染的共鳴心理。為始讀蓄勢,營造躍躍欲讀的憤悱的境界,比如,我在講授《過萬重山漫想》時是這樣導入的:“長江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它那綿綿不息、一瀉千里的氣勢讓你難以忘懷,它那奇峰峭壁、奔騰咆哮的山峽風光更令人嘆為觀止,它孕育了炎黃子孫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民族的驕傲,今天,我們學習劉征的《過萬重山漫想》,隨作者去神思飛越三峽吧!”
總之,在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充分重視情感因素的作用,充分發(fā)揚民主的教風,不斷激發(fā)和加強學生求知的興趣和情感,而學生也應積極主動地學習。這樣,師生之間、教學之間就能產生和諧的“共振”效應,營造出優(yōu)良的教學氛圍,那么語文教學效率低的局面必將會有大的改觀。
[作者單位:江蘇省如皋市職業(yè)教育中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