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常為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中的巧妙構(gòu)思、生動情節(jié)、精妙言語所折服,更為蘊含其中的情感而悲喜。我總覺得一首詩詞、一篇文章要流芳百世,情感是至關重要的。因此語文教師都認為抒寫真情實感非常重要,并鼓勵學生寫真事,說真話,抒真情。但漸漸地,我們又在學生作文中讀到許多低下粗俗的真情實感。這樣的“真情實感”著實讓為師者失望、難堪和困惑。
我們呼喚真情實感,但是真情實感在實際寫作中遭遇如此尷尬,這里確有學生的因素,但教師更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那么如何教學生寫好真情實感呢?
一、心靈
古人云,為文先為人。首先我們要提倡學生到生活中去汲取精神養(yǎng)料,充實自我,提升境界:與自我對話——認識真實的自我,展示血肉豐滿的自我,展示一個獨特的世界:與自然對話——投身大自然的懷抱,不只是身體的接近,更是心靈的融入;與社會對話——強化自己在社會舞臺中的角色意識,學會與周圍人交往、交流以及和諧相處,懂得珍惜生命,尊重他人,關愛他人,形成強烈的社會責任感;與大師對話——多讀關于大師的傳記作品,多讀大師們留下的經(jīng)典著作,觀照自我,通過追慕靈魂來拷問靈魂,從而擺脫“小我”,使自己成長為一個富有個性的大寫的“我”。
當我們的學生能夠真正地建立起正確的世界觀和價值觀,并且變得富有涵養(yǎng)、感情細膩時,何愁寫不出具備“真情實感”而又有健康意義的作文?這一點,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必須要考慮到。
二、選材
文章除了要有健康的價值取向外,還需要讓真情實感自然地、和諧地、巧妙地表露出來,這便需要教師指導學生學會運用一些寫作技巧。
首先,學會挑選典型材料。文章表達猶如拳擊手,必須握緊手指,把力量集中于自己的拳頭,這樣才能對對手發(fā)動強有力的攻擊,而典型材料具有集中性,具有奪人眼球的力量。“一夫當關,萬夫莫開”。選一個典型材料比寫十個一般材料要強。
其次,選材要從小處著眼。從寫作效果看,小題材和主題之間反差大,更能夠產(chǎn)生震撼人心的藝術力量。例如,一名學生寫的《狀元涼粉》就是一篇從小處著眼來體現(xiàn)大主題的杰作。作者在要不要把20元假幣拋給為了狀元兒子的生活費而在灼熱的環(huán)境下辛勤勞作的店主這件事情上陷入矛盾之中,最后在店主的真誠和父母的期待中撕掉假幣,完成了一次心靈的選擇。雖然這是一件生活小事,然而作者卻寫出自己經(jīng)受了良知和生活壓力的雙重煎熬的過程,同時,店主的真情摯意皆流露于筆端,讀來讓人倍感親切。
三、細節(jié)
細節(jié)描寫是表達真摯情感的重要的手段。趙樹理說過:“細致的作用在于個人的真實感,越細致越容易使人覺得像真的,從而使人看了以后印象更深刻?!庇幸黄獙應毶优奈恼?,其中有這樣的一個細節(jié)描寫:“起床后母親讓明明去倒尿盆,他倒了三分之一又端回來了。問他為什么這樣做?他說:‘都是我尿的呀?你們兩個也尿了,各倒各的?!薄攘葞拙?,勾畫了一個極端自私自利的“小皇帝”形象,令人可笑又可氣,且又發(fā)人深思:獨生子女教育問題不抓不行了!讀者與作者情感產(chǎn)生了共鳴。
四、語言
時下,很多學生喜歡寫大話、套話,有個學生卻不這樣,他在作文中寫道:“同學們都爭先恐后地干著,就像害怕因為動作慢而搶不到食堂窗口里那最后一份可口的葷菜一樣,絕對沒人會懷疑我們勞動的熱情,因為每個日子都能從眼睛的余光里瞥見老班那偉岸的身影。我想我也許可以更賣力一點,至少也要‘搏’得個在蕓蕓眾生里脫穎而出的效果,好讓老班因為看到我而眼睛里放出金子一樣的光芒,并且從嘴角邊毫不吝嗇地擠出一絲蒙娜麗莎般的微笑。我喜歡這種感覺?!边@才是個性化的語言,才是我們學生真實的內(nèi)心世界,真實的情感體驗。我們無須去批判學生的虛榮,因為“虛榮”并不屬于見不得光的東西,所以我們也很難將其歸人不健康的價值取向一類。但敢于將自己這種看似不雅卻十分正常且具有代表性的心理用如此個性化的語言表露出來,我們也不能不佩服這位學生的“真情”,它起碼比那些一味“矯情”的語言要精彩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