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教學是否有效,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能否精心設計教學。教師在充分研讀文本的基礎上,選好文章閱讀的切入點,找準閱讀教學的線,激活閱讀教學的面,使整個教學組成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才能實現(xiàn)有效教學。閱讀教學把握好“點”、“線”、“面”之間的關系,對提高語文教學的科學性、實效性,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一、選好閱讀教學的“點”——讓課堂有深度
閱讀教學與常態(tài)下的學生自己閱讀是有區(qū)別的,它是建立在常態(tài)閱讀基礎之上的一個閱讀提升過程,它不必也不能按部就班逐行逐節(jié)按順序閱讀。閱讀教學的選點好比鉆井采油,選好一個突破口,就能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就能深入課文“內(nèi)核”。“點”,就是指文中的重點字詞、關鍵句段,也可以是描寫的精彩之筆、含義深邃之處;它可以是文本之“眼”,也可以是文中的一個場面、一個細節(jié);有時甚至只是一個小小的標點。這些關鍵處往往是文中的“綱”,綱舉目張,引導學生直奔課文的中心。選擇了恰當?shù)那腥朦c,閱讀教學就可以長驅(qū)直入,直指文章中心,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益。
如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時,可以抓住“紋絲不動”一詞,引領學生通過語言文字感受邱少云嚴守紀律的偉大精神。
師:潛伏的紀律是什么?誰能用文中一個詞語概括?
生:“紋絲不動”。
師:那么“紋絲不動”就是——
生:一點兒也不動,非這樣不可。
師:這,就是這次戰(zhàn)斗前的隱蔽紀律?,F(xiàn)在,我們可以討論一下,從這段中哪些地方可以表現(xiàn)邱少云自覺地嚴守隱蔽紀律的?找出這些語句來。
生:作者看到“邱少云全身偽裝,隱蔽得更好,相隔這么近,我?guī)缀跽也坏剿??!?/p>
師:與誰比他隱蔽得特別好?
生:與我所看到的班長和幾個戰(zhàn)士相比。句子中的“更”字,一是說班長和幾個戰(zhàn)士隱蔽得很好;二是說邱少云比他們隱蔽得還要好。
師:理解得很好,能抓住關鍵字詞,聯(lián)系上下文來理解句子意思,你真會動腦筋,很聰明!
生:前邊交代了邱少云離“我”不遠,這句話中又說“幾乎找不到他”,這說明邱少云“隱蔽得更好”。
師:同學們都很會動腦思考問題。大家再考慮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要有這么嚴格的隱蔽紀律呢?
生:……
師:同學們講得非常好,很全面。邱少云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隱蔽得很好。這是從隱蔽情況看出邱少云是自覺地嚴守紀律的。還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呢?
生:他為了整個戰(zhàn)斗的勝利,在烈火中一動不動。
師:好,我們默讀這段課文,然后具體地說說邱少云為了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是怎樣自覺地嚴守紀律的?
(生:默讀課文)
生:(爭先舉手,搶答)邱少云太了不起了,烈火在他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而他連動都沒動,連哼也沒哼一聲!他真是個了不起的英雄。
生:烈火在他身上燒了那么長時間,我覺得這太無法忍受了!而邱少云卻紋絲不動。
生:我們平時稍被火燒或熱水燙一下,就叫起來,甚至疼得直哭,而邱少云不但沒動,連哼一聲也沒有,多么頑強啊!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生:他確實是一個嚴守戰(zhàn)斗紀律,不怕犧牲的英雄。
師:大家講得非常好!烈火燒身的劇痛,常人不能忍受,而邱少云為了戰(zhàn)斗的勝利卻忍受了,他的確是一個嚴守紀律、不怕犧牲的人!
師: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燒了半個多鐘頭,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像——(生)千斤巨石一般,沒有挪動——(生)一寸地方,沒有發(fā)出——(生)一聲呻吟!充分地表現(xiàn)出了邱少云嚴守紀律、不惜犧牲的偉大精神。
一個好的切入點就能輕松地把學生帶進文本,引領學生走進內(nèi)涵豐富、余味無窮的文本世界,去品讀、去揣摩、去領悟,從而避免泛讀,避免在文本的表面滑行。能讓學生自覺地開動腦筋,帶著問題走進文本,也就自然地增加了一節(jié)課上學生的思維長度。
二、找準閱讀教學的“線”——讓課堂有效度
葉圣陶先生在《語文教學二十字韻》中說:“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這話通俗易懂,概括和揭示了閱讀教學的基本經(jīng)驗和規(guī)律,語文教師應該視它為教學寶典。“遵路”與“入境”是確定教學思路的兩個關鍵詞,好的教學設計必須尋找到一條清晰的閱讀線索,并以此組織教學,把眾多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巧妙地糅合在一起而不留痕跡。
讀完《天游峰的掃路人》,在我們的腦海里會留下天游峰和老人的形象,文中的天游峰和掃路人,便是兩條鮮明的線索。在課堂教學中,所呈現(xiàn)的主線就是抓兩處天游峰的描寫片段,兩處都寫天游峰的高與險。抓游人,從側面烘托山峰險峻,令人生畏。在寫中涉及到的人物不同,心情又有所不同。通過“我”的“得意”感受登峰后的欣喜若狂,而后見識到老人每天上下天游峰打掃而不覺得累,輕松悠閑,由此引出對文本的宗旨認識:做一個像老人那樣熱愛工作、熱愛生活、樂觀進取、奮斗不止的人。
抓好教學的線索的具體做法有:
1 遵循文路,體現(xiàn)文章特點
文章思路是作者寫作的思路,表情達意的思路,是貫通全文的思維線索。文章思路是個復雜系統(tǒng),有總思路和派生思路。不同類型的文章有不同的思路特點:以記事為主的文章,要在了解事件的時間、地點、起因、經(jīng)過、結果的基礎上,抓住典型場面,體會人物心理活動,感悟事件背后的真意;以寫人為主的記敘文,要重在對人物外貌、語言、動作、行為、心理的揣摩,走進人物內(nèi)心世界,把握性格特點和精神風貌。
2 聯(lián)系學路,巧妙設計問題
問題設計要有針對性,要精煉,要有思考價值。既要符合文本特點,又要有助于學生思維的推進。問題應該能抓住重點、突破難點、巧設疑點、彰顯特點、凸現(xiàn)亮點、填補空白點,即所謂“問在點子上”。對學生而言,要注意學生在接觸文本之后的思維變化,教師要善于循著學生的思路,引導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揣摩、探究。思路阻塞之處,要導引疏通;思路分岔、偏離文本之時,要引領學生返回文本。切忌天馬行空,過度發(fā)揮。
3 把握教路,注意起承轉(zhuǎn)合
教學也有思路,教學思路是一條教師引導學生學的思路。決定教學思路走向的因素或依據(jù),主要有這樣三個方面:一是文本特點;二是學生心理特點;三是學習語文的特點和認知規(guī)律。文章思路與教學思路,一個是作者寫的思路,一個是教學生學的思路。這兩條思路既有同一性又有差異性。同一性是說學生怎樣學,離不開作者怎樣寫;差異性是說寫文章與讀文章終究是兩回事,兩者目的不同,途徑自然有差異。
設計教學思路應把握文章的思路,文章的思路有兩種:一種是通過外在明顯線索將它們連接起來;一種是通過各段之間的內(nèi)在邏輯關系連接起來。即明線和暗線。教學時要善于抓住段落之間縱向的、內(nèi)隱的信息鏈,注意段落之間的過渡照應、前后呼應。特點是要善于設計過渡性語言,以起承轉(zhuǎn)合、刪減枝蔓,提高課堂效率。好的教學思路貴在因勢利導,循循善誘。這個“勢”就是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思維的“態(tài)勢”、“走勢”。
簡而言之,教學要循著作者的思路、編者的思路、學生的思路來設計教路,做到層層深入,步步拓展。既引導學生深入語言的“點”,又帶領學生跳出語言之外,連點成線,以線連珠,自然眷顧整體,增強教學的整體感。教學中的“線”是流動的線,是文路、學路、教路的相對一致,它貫穿于教學活動之中,推動教學發(fā)展的進程。學生在這樣的課堂上,就不是溜冰場上在限定的區(qū)域里一圈圈枯燥地滑行,而是在爬山,不斷享受著沿途的美好風光。
三、激活閱讀教學的“面”——讓課堂有廣度
閱讀教學中的“點”,既存在于文本之中,也發(fā)生于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的交互活動中,教師既要發(fā)現(xiàn)、開掘各個“點”,使之以點帶面,從而收到“提綱挈領”之效,又要不失時機地以點連線、聚點成面。從抓點到連線,都離不開“成面”。不要孤立地抓點、連線,要在整體的背景上、在聯(lián)系和關系中、在變化發(fā)展中抓點、連線,使教學具有清晰的整體感。在此前提下,再來適度擴面。
閱讀文本是一種依托文本、觸類旁通、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過程。擴面,就是要注重篇章之間的聯(lián)系,注重教學與生活的溝通,這種聯(lián)系可以是縱向的,也可是橫向的;可以是內(nèi)容的,電可以是形式上的。
1 內(nèi)容上的聯(lián)系
在教學時,我們可以把學過的有聯(lián)系的課文放在一起。通過一個問題的提出將它們串聯(lián)起來組織教學。教學《一夜的工作》,在導入新課時讓學生回憶曾學過的關于周總理的課文及有關故事:《周總理的睡衣》《難忘的潑水節(jié)》《飛機遇險的時候》等,文章的故事情節(jié)、人物形象在學生頭腦中被激活,為理解“勞苦”、“簡樸”做好了知識上的儲備、情感上的鋪墊。
2 形式上的聯(lián)系
哲學家荀子說:“類不悖,雖久同理?!庇终f:“以類行雜,以一行萬。”也就是說在創(chuàng)作中我們只要抓住了相似的“類”,就能抓住事物的本質(zhì)和事物變化的規(guī)律。教學中我們要善于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同類文章的共性特點,如教學《白楊》,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高粱情》《落花生》等領悟“借物喻人”類文章的寫作特點。
毋庸置疑,閱讀教學的主要形式是對話,只有精彩的課堂對話才能引領學生真正讀懂文本,但對話不是課堂上簡單的師生問答,相對于“選好閱讀教學的點”、“找準閱讀教學的線”而言,組織好閱讀教學的對話,激活閱讀教學的面,帶有更多生成的成分,更見一個老師的功力和智慧。我們應牢固地樹立“聯(lián)系”的觀念,在“點”的推移中連“線”,在“線”的擴展中拓“面”,這種聯(lián)系不僅是由內(nèi)到外、由此及彼的單向延伸,更是多維度、深層次、高效度的立體推進,閱讀教學只有兼顧到整體,才能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