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也許,理解張自忠將軍,需要這個民族的成熟,他孤獨的面影常讓人心疼。這不是平常任誰都能完成的一個悲劇,這也不是任何一個肩頭都能擔(dān)當(dāng)?shù)孟碌某林兀瘎≈?,誤解之深,血淚之多,坎棱之多,讓人想到身受磔刑、寸肉被百姓啖吃的督師袁崇煥。這是大悲劇時代眾人調(diào)制的酒,被他獨斟獨酌,也許酒性太烈,稍一沾唇。就使人肝膽碎裂,但你卻又找不到應(yīng)譴責(zé)誰,應(yīng)追問誰,四周如重重的幕帳。
那是數(shù)年前的一個秋日,為了寫作趙登禹將軍,在將軍故宅旁低矮的土屋里,采訪一眼睛混濁的29軍老兵,我提到了29軍的“骨頭”。軍長宋哲元,副軍長秦德純、呂秀文,師長趙登禹、張自忠都是山東人,在倭寇面前是有種的山東漢子,鐵骨銅聲。那個老兵喃喃地說了句:張自忠是漢奸,后來才成了烈士。說畢,搖頭,那時夕陽在老人的眼睛里一片混茫,如省略掉的語言。
老人的聲音震撼著我,有一種痙攣般的痛楚。將軍殉國多年,而漢奸一說再次把我推到了張自忠將軍的處境——選擇擔(dān)當(dāng)?shù)耐纯?,并沒有被這個民族所消化所理解。我不是為漢奸辯誣,對漢奸這個空洞的詞,我私下里是常懷警惕的。魯迅先生當(dāng)年,也曾被所謂的愚氓愛國者目之為漢奸,背負(fù)著墮落文人的惡名。民族的赤子和摯愛者,在漢奸的血污里糾纏,令人感慨莫名。
我想到了漢朝的李陵,李陵將軍就是因為沒有戰(zhàn)死而被俘,就成了漢奸了。司馬遷挺身為之辯誣,也落得了腐刑的下場,含垢忍辱。漢奸這個詞是帶電的,人一觸碰,或者累及身家性命成灰成齏,或者青史罵名,橫橫豎豎地在草紙上爬滿詆毀。
記得也是二戰(zhàn)時期,日軍攻陷東南亞,麥克阿瑟乘坐小船逃逸,而一位負(fù)責(zé)掩護(hù)的將軍卻不幸斷后做了俘虜,備受折磨。日本潰敗后這位傷痛累累的將軍走出戰(zhàn)俘營,麥帥伸出雙臂擁抱他親吻他。日本帝國在密蘇里戰(zhàn)艦上簽署協(xié)議投降的時候,麥帥當(dāng)著全場所有將軍、元帥的面把簽字筆送給了這位被俘的將軍,當(dāng)時掌聲雷動,如此的舉止對我們國人來說有點陌生,陌生得有點不可思議。但這是真實。它真實得令人呆癡,但你無法矢口否認(rèn)它。由于歷史有意無意的遮蔽和鉗制,這里面藏著我們文化沒有的東西,被俘并不恥辱,他們一樣為國家吃了許多苦,國家應(yīng)低首感謝這些受折磨的孩子,歡迎這些孩子的歸來。而我們呢?投降就是貪生怕死,是民族敗類……
時代無情,常??偸菭奚驼`解它最優(yōu)秀的兒子。也許從這個角度理解張自忠將軍,感受張自忠將軍,能一窺他悲涼的心緒吧?
張自忠是1936年6月赴任天津市長的。為了鉗制拉攏宋哲元,把華北從中國劃出去,1937年3月底,日本華北駐屯軍司令官田代以天皇生目為由,邀請宋哲元組團訪問同文同種的日本,一切費用由日本人支付。宋哲元面有難色,他要是作為一把手去的話,日軍就會談修鐵路、要長蘆鹽場和煤礦什么的各種權(quán)益,于是宋哲元就委派張自忠作為自己的代表到了日本。
在日本期間,日方要挾張自忠在中日經(jīng)濟提攜條約上簽字。張自忠勃然而起斷然拒絕,拂袖退出提前歸國。“七七”事變后。隨著佟麟閣、趙登禹血灑沙場,宋哲元7月28日率29軍撤退到保定,并決計留下張自忠與日本人周旋,冀察政務(wù)委員會委員長、北平綏靖公署主任、北平市長都由張自忠全權(quán)代理。
當(dāng)晚九時,槍聲稍歇,宋哲元、秦德純等人出北平西直門,轉(zhuǎn)赴保定,臨別,張自忠黯然對秦德純說:“你同宋先生成了民族英雄,我怕成了漢奸了?!闭Z言沉痛,但沉痛里自有一種擔(dān)當(dāng)在,將軍讓人追溯到了古之中國的烈士之風(fēng),這種“雖千萬人,吾往矣”的氣度,使我心中悲慨地回旋著兩千年前李陵的那些句子——子歸受榮,我留受辱。
為了避免炮火下生靈涂炭,這委屈是那樣的悲涼錐心。在不可知的朦朧前途中,古都北平的紅墻灰瓦,在炎熱的炙烤下,卻透著令人難以置信的冷凝。軍人的天職是服從,明知是湯鑊油鍋,自己跳下掀起的巨浪會把自己澆死,但仍要跳。四周是比湯鑊油鍋還烈的日本人和親近日本人的鷹犬,我們怎樣才能還原張自忠將軍獨處虎狼叢中的心態(tài)?
遠(yuǎn)托異國,昔人所悲。
望風(fēng)懷想。能不依依。
身之窮困。獨坐愁苦。
終日無睹。但見異類。
李陵寫的四言詩如低回的長調(diào),嗚咽在我的紙上筆端,命運,一個人的命運在國家危亡之際。真是旋轉(zhuǎn)如秋風(fēng)里的飄蓬、雨幕下的蠟燭,說不定哪陣風(fēng),哪陣雨,蓬萎燭滅啊,是為李陵將軍悲,還是為張自忠將軍悲?盡管張將軍曾指出自己留在日據(jù)的北平不是要當(dāng)漢奸,而是“希望能夠打開一個局面,維持一個較長的時間,而使國家有更充實的準(zhǔn)備”,并表示為此不計毀譽。但“漢奸”帽子和隨處而過的鄙夷唾棄,令他壓抑痛懷。
全國各大報章發(fā)表文字,痛斥張自忠的“賣國變節(jié)”,其中十分醒目的大字標(biāo)題,如《自以為忠》、《張邦昌之后》等,張自忠被認(rèn)為是“華北特號漢奸”,報紙上一律稱他“張逆自忠”。
對這一歷史,張自忠將軍的老上級馮玉祥在《痛悼張自忠將軍》文中予以澄清,馮說:“民國二十五六年的時候,華北造成一個特殊的局面,他在這局面下苦撐,雖然遭到許多人對他誤會,甚至許多人對他辱罵,他都心里有底子,本著忍辱負(fù)重的精神,以待將來事實的洗白?!诒逼娇鄵沃H,有人以為他真要渾水摸魚。當(dāng)時我就說,他從小和我共事,我知道他疾惡如仇,絕不會投降敵人,后來果不出我所料?!?/p>
我無法判斷張自忠將軍被人指斥為漢奸時臉上涌動的顏色,那一定是隱忍到怒發(fā)沖冠和暗夜里的低沉咆哮,我想著張自忠將軍的行跡。既激動,又悲抑。那抗戰(zhàn)爆發(fā)的蹈歷熱情,是應(yīng)該護(hù)持且要高歌的,但我們能隨著那些民眾指責(zé)張將軍嗎?我無法用孱弱的文字表述自己在酸咸苦楚之外的感受。
愛國的情懷和路途非是一種,張自忠選擇了荊棘和叢莽。他的行為,已經(jīng)完全是別樣層次上對民族的一種苦愛,是一種含淚的凄異與壯烈的美!
二
在西北軍里,張自忠向以帶兵嚴(yán)格、部下驍勇而著稱。西北軍里流行的順口溜兒:“石友三的鞭子,韓復(fù)榘的繩,梁冠英的扁擔(dān)賽如龍,張自忠扒皮真無情!”
張自忠字藎忱,“藎”乃“藎草”之意,本為一種植物??此迫崛酰对娊?jīng)》里面有一句“王之藎臣,無念爾祖”,“藎臣”引申開去便是“忠臣”。中國人的字和名字是互文的,可以互相詮釋,字號剛好解釋了本名。而唯獨“張扒皮”這個綽號顯得那么刺眼,那么冷酷。扒皮,其實說穿了是對犯錯士兵打軍棍、關(guān)禁閉,對臨陣逃脫的人毫不留情抬手就地槍決的冷酷。這種冷酷背后,是否讓人感到將軍疾惡如仇的不茍和果決?
張自忠在北平和日本人周旋一周后脫險,然而。漢奸的帽子并沒有隨他離開古都而摘掉。李敖在《大人格與小人格》中說:小人格的標(biāo)準(zhǔn)是匹夫匹婦的層面,是隨波逐流的、依附權(quán)勢的、“庸德之行,庸言之謹(jǐn)”的,這種標(biāo)準(zhǔn)的泛濫下,胸懷大人格標(biāo)準(zhǔn)的英雄豪杰,都會長期遭到輿論、謠言、群眾、世俗的打擊。所以,“父子責(zé)善”的賢人匡章,全國說他不孝;“弟死不葬”的志士張良,社會說他不仁;周公旦被誣不利孺子;直不疑(人名)被誣與嫂通奸;馬援被誣貪污;袁崇煥被誣反叛;張自忠被罵漢奸,蒙羞六七載;岳飛不得昭雪,沉冤二十年?!嗌俅笳煞?,在“小人格”標(biāo)準(zhǔn)下,都變成了“人格有問題”的下三爛。
寫到此處,我的心一陣抽搐,當(dāng)袁崇煥在千刀萬剮下,那些薄薄的帶血的人肉被皇城根下北京胡同里的民眾吃掉的時候,公道在誰的心里呢?
張自忠留平的消息傳出后,北平街頭也是紛紛傳聞:“出了漢奸了,仗不打了。”29軍官兵得知此消息,也紛紛把張自忠的照片撕得粉碎,吐唾沫頓足罵娘! 張自忠在北平市長任上只短短八天,就宣布辭去一切職務(wù)。兩天后,他化裝離開了北平南下,輿論界對他的攻擊指責(zé)還是不依不饒,一位朋友悄悄寫給張自忠一個紙條: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
若是當(dāng)年身便死,一生真?zhèn)斡姓l知?
將軍轉(zhuǎn)赴南京的列車行至徐州站,突有三十多名青年學(xué)生擁到頭等車廂的門前,要求上車搜查“漢奸”張自忠。也就在這時,南京國民政府下達(dá)命令,以張自忠“放棄責(zé)任,迭失守地”為由,將其撤職查辦。
張自忠絕望了,他確有點迷茫了,他“開始沾染嗜好,抽起了鴉片煙”。是想在墮落中麻醉和尋找快感嗎?我看未必,從將軍抽起鴉片看。我們能體悟他的內(nèi)心已經(jīng)被折磨到何等地步!
當(dāng)中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張自忠卻形單影孤地“賦閑”南京,如里爾克寫的籠中的豹,鐵柵外再沒有世界。將軍整天無事可做,漢書也讀不下去了,煎之熬之,度日如年。有人說,落魄與失意者是最易與鴉片結(jié)伴的。張自忠本是英勇無畏、堅毅如鋼的軍人,他身經(jīng)百戰(zhàn),艱辛淬火。不知闖過多少困境絕地,此時此刻卻失去了對自己的控制力,實在令人感慨。一個人,無論他怎樣堅強,也總有脆弱柔軟的一部分。這部分有時脆弱到了不堪一擊。匐然而碎的地步。
佩劍將軍張克俠來到南京看望張自忠。他在當(dāng)天的日記中寫道:“今往見藎忱師長,其貌憔悴,心緒不佳,聞已染嗜好,誠為可嘆。宴安鴆毒真不虛也。余勉以自重自珍,來日方長,是非可明,彼有惜別之意。良將難求,余當(dāng)助之?!?/p>
我們不難設(shè)想,張自忠將軍后來一死報國,以示清白的決心,怕也是下于這極端苦悶的時候。張自忠畢竟不是只會在鴉片的煙霧中消磨意志的孱弱者敗北者,當(dāng)他重返部隊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一個歷經(jīng)磨礪爪牙的猛虎,已經(jīng)度過了荒寒,開始生風(fēng)吶喊。 劉亞洲將軍曾寫過小說《將軍淚》,我曾問過29軍的老兵。小說?笑話,這是真的,29軍當(dāng)時叫做59軍,1937年12月7日,張自忠回到河南道口李源屯59軍軍部。
與大家寒暄見面后,張自忠只硬硬撂下一句話:“今天回來,就是去死的,好狗不死家門,看大家如何死法。”部曲聽到此言,眼里都噙滿了淚水。
隨行的記者采訪將軍大戰(zhàn)前的感想。張自忠謙謙地說:“養(yǎng)兵千日,用兵一時,國家弄到如此地步,是軍人之恥。傾巢之下,焉有完卵?軍人洗刷他的恥辱只有一條,那就是用血,血的熱比水更有效,水洗的是臉,血洗的是身!”
然而就在接敵的前夕,那些行走的隊列卻看到傳令兵疾馳陣前,可著喉嚨宣布將軍的命令:原地待命!接著是令人發(fā)冷的軍號,要殺人了。
光頭的將軍騎著棗紅馬在手槍隊的簇?fù)硐拢瑏淼疥犃星?。只見將軍臉色青白,眼中進(jìn)出兩道如冰如鐵的冷光,讓人皮膚不由寒意陣陣,這時人們就會想到張扒皮的來由。接著張自忠將軍下令“給我把那兩個敗類帶過來,皮扒了!”軍法處長手一揮,兩個五花大綁的士兵被帶到隊列前。
張自忠將軍雙腳站立在馬鐙上,右手按住佩劍,用山東方言吼道:“弟兄們,就是這兩個無恥的東西,昨天市鎮(zhèn)宿營時,拿了人家小老板的傘,不僅不給錢還動手打了人,我們的弟兄還沒有上前線打鬼子,現(xiàn)在我卻要先殺了他們,這都怨我,怨我沒有教好他們?!睂④姲咽忠粨],聲音有些哽咽。
五花大綁的兩個士兵被帶到了野地里,接著是兩聲清脆的槍聲低低的劃過天空,如夜梟的低鳴……
然而也是在處決那兩個士兵的夜里,還發(fā)生了一起強奸民女的惡劣事件,最后查出竟是敢死隊長孫二胡。孫二胡隨即被打進(jìn)死囚,等待天明后發(fā)落。
第二天一早,軍法處長來面見將軍,請示如何處置孫二胡。進(jìn)了房子嚇了一跳,地上落滿了煙蒂,顯然將軍一夜沒睡。59軍上下誰不知道,孫二胡是張將軍手下能征善戰(zhàn)的功狗,從喜峰口到盧溝橋,每役必與,在孫二胡的手下,光手刃的鬼子不下百名。誰知,這樣的狗既能看家護(hù)院,也反噬主人。這讓張自忠陷到了兩難的境地。軍法處長請示,將軍冷冷地吐出幾個字“依法從事,扒皮,天娘老子也不開恩!”
軍法處長走了,過會兒,再次進(jìn)來,說孫二胡想最后見軍長一次。張自忠默然,隨即擺手堅決的回絕:“不見,快殺!”軍法處長看到張自忠將軍冷峻的臉頰上掛著一滴混濁的淚。將軍受不了,怕殺晚了,自己會后悔。槍又響了一聲,還是如夜梟的低鳴,部隊又繼續(xù)前進(jìn)了。
三天后,部隊到達(dá)臨沂,阻擊日軍坂垣師團,大勝,這是國民黨正面抗日以來取得的第一次真正的勝利。
一個月后,張將軍率部駐扎休整。傳令兵臉色蒼白的進(jìn)來報告,結(jié)結(jié)巴巴地說:“軍長,他,他回來了?!睂④娂{悶,斥責(zé)道:“誰?誰回來了?”傳令兵氣喘不過來:“是,是孫隊長回來了?!?/p>
孫二胡被帶了進(jìn)來,滿臉黑炭,衣衫襤褸,頭發(fā)胡子一樣長,仿佛從另一個世界走來。
原來那天行刑的士兵,敬慕孫二胡是條漢子,手有些發(fā)抖,結(jié)果子彈沒打中要害。孫二胡也是命大,被好心的百姓救回了家,休養(yǎng)了幾日就恢復(fù)元氣了。老百姓勸他逃命去,但他打聽到張自忠?guī)Р筷犜谶@一帶駐扎,就又趕了回來。
張自忠將軍忽地從地圖前站起,接連下了三道命令:“換衣服;備酒菜;關(guān)起來等候處置?!睂O二胡,早就被處置過了,而且是最高級別的處置了,還能怎么處置呢?
副官試探性地問張將軍:“是否讓孫二胡歸隊?”張自忠沒有回答。
第二天,副官再去見張自忠,指揮部里仍是煙霧繚繞,將軍又是一夜未眠,滿臉憔悴的坐在軍帳里,身前滿是煙蒂,桌子上堆了一堆的紙片。副官用眼睛瞅了瞅,驀然發(fā)現(xiàn)每張紙片上都寫了一個大大的“扒皮”的字樣。
軍法處長再次來到孫二胡面前,宣布張自忠手令。孫二胡似乎早知有此一天,面不改色,聽完命令,標(biāo)準(zhǔn)的敬禮。然而沒等孫二胡提出面見將軍,軍法處長就又宣布將軍備好酒菜為他餞行,孫二胡一臉的茫然,嘴角抽搐了一下。
將軍來了,酒菜不過是幾只燒雞、紅燒肘子和下水之類,這在戰(zhàn)爭期間,已是豐盛之至了。幾位師長低頭陪酒。席間無話,師長們輪流給孫二胡勸酒。孫二胡眼圈紅紅的。只是每勸必喝。幾巡酒過,孫二胡突然抬頭,眼直直地盯著將軍,張將軍接過目光,雙方仿佛都要刺透對方。
突然,孫二胡把上衣扒去,從腰盤到肋骨,從前胸到后背,滿身的傷疤,如銅錢如石子如樹瘤,或凹或凸,也如起伏不平的山川河流,師長們有的不忍心,扭過頭去。
張自忠將軍一愣,隨即指著身邊的一位師長說:“你把衣服脫了?!睅熼L規(guī)規(guī)矩矩地就脫了,一身傷痕。軍長又指著另一位師長,說:“你的衣服也脫了。”師長脫了,也是一樣的凹凸不平傷痕累累。后面的軍人在將軍的目光逼視下,齊刷刷跟著脫掉上衣,就像是一次展覽,一次檢閱,每一處傷疤簡直就是一次血與火的重塑與回溯,每一處傷疤簡直都是戰(zhàn)爭的饋贈與榮耀。
最后,張自忠將軍猛地撕去了自己的上衣,胸口一處致命的碗口大的傷疤,紅紅的震撼著人心。大家都低下了頭,孫二胡也把頭埋了下去,目光有點游移躲閃,然后就咚地跪在地上,“我對不起將軍!”
張將軍把孫二胡緩緩扶起。頭扭在一邊:“你放心地走吧,弟兄們會替你多殺幾個鬼子的?!?/p>
翌日,孫二胡躺在了量身定做的柏木棺材里,張自忠跟他握手作別。
槍聲再次響起,如低低的夜梟嗚叫,隨后是59軍密集的送行的槍聲響徹蒼穹,那是無數(shù)聲音的翅膀在天地間回旋。
三
在張自忠殉國三周年的時候,周恩來于《新華日報》上撰文《追念張藎忱上將》:張上將是一方面的統(tǒng)帥,他的殉國,影響之大決非他人可比。張上將的抗戰(zhàn),遠(yuǎn)起喜峰口,十卑回溯,令人深佩他的卓識超群。迨主津政,忍辱待時,張上將殆又為人之所不能為??箲?zhàn)既起,張上將奮起當(dāng)先,所向無敵,而臨沂一役,更成為臺兒莊大捷之序幕,他的英勇堅毅,足為全國軍人楷模。而感人最深的,乃是他的殉國一役。每讀張上將于渡河前親致前線將領(lǐng)及馮治安將軍的兩封遺書,深覺其忠義之志,壯烈之氣,直可以為我國抗戰(zhàn)軍人之魂!
是的,張自忠是懷著赴死之心渡河的。我想起古琴曲《公毋渡河》,“公毋渡河,公竟渡河。公竟渡河,其奈公何?”
1940年日本發(fā)動了旨在控制長江交通、切斷通往重慶運輸線的“宜昌作戰(zhàn)”。當(dāng)時希特勒以閃電戰(zhàn)襲擊北歐,一舉成功。此舉使日本軍閥深受刺激,也為之鼓舞,頗欲在中國戰(zhàn)場也來一次冒險;再就是為紀(jì)念日本天皇生日(即4月29日天長節(jié))。日軍戰(zhàn)役計劃是先將襄河?xùn)|岸國軍部隊包圍殲滅于棗陽地區(qū);爾后推進(jìn)至襄河西岸,將國軍主力部隊殲滅于宜昌附近。
戰(zhàn)役開始后,張自忠決定渡河督戰(zhàn),當(dāng)晚,張自忠給副手馮治安寫了一封信,派人連夜送之。信中說:“仰之我弟如晤:因為戰(zhàn)區(qū)全面戰(zhàn)事之關(guān)系及本身之責(zé)任,均須過河與敵一拼?,F(xiàn)已決定于今晚往襄河?xùn)|岸進(jìn)發(fā)。到河?xùn)|后,如能與38D、179D取得聯(lián)絡(luò),即率該兩部與馬師不顧一切向北進(jìn)之?dāng)乘榔矗辉O(shè)若與179D、38D取不上聯(lián)絡(luò),即帶馬之三個團,奔著我們最終之目標(biāo)(死)往北邁進(jìn)。無論做好做壞,一定求良心得到安慰。以后公私,均得請我弟負(fù)責(zé)。由現(xiàn)在起,以后或暫別或永離,不得而知。專此布達(dá)。小兄張自忠手啟五月六日于快活鋪?!?/p>
我們想到了《史記·刺客列傳》中的荊軻一節(jié)。那是古代中國男人在大義面前敢擔(dān)當(dāng)?shù)捏w現(xiàn)?!帮L(fēng)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fù)還?!鼻G軻和他的同道高漸離在易水之畔的悲壯唱和,其實藏著的是別人無法破解的秘密。那也許是以血踐履歷史的承諾。
易水已逝,歲月不再。但兩千年后的張自忠的渡襄河又一次震撼了世界。
張自忠渡河了,從人們罵他漢奸的那一刻,他就想著有一天的渡河,只有當(dāng)他殉國之后,我們才會體味張自忠信中這誓言的沉重。
在張自忠將軍殉國前一年,他來到重慶看望隱居讀書的馮玉祥先生。
最難風(fēng)雨故人來,那時心情抑郁的馮先生陰霾一掃而空。他在巴縣中學(xué)設(shè)宴為張自忠洗塵,張自忠將臨沂戰(zhàn)役中繳獲的日本軍刀作為禮物贈給了馮先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無條件投降書,抗日戰(zhàn)爭終于勝利。馮先生感慨萬千,睹物思人,在軍刀上刻下一句話:“此刀是張上將自忠在臨沂大戰(zhàn)得的日本鬼子的,民國二十八年送給我。”
相見那天,兩人連床夜話,蒼穹大地,圓顱方趾,巴山夜雨,喋血烽火,相談甚愜。張自忠對馮先生再一次說到慷慨赴死:“我不管槍不如人。炮不如人,我總要拼命地干一場。做一個榜樣給人看。我一定盡我所有的力量,報效國家,不給先生丟臉?;钪乙顐€樣子,死也要死個樣子!”
第二天,倆人互道珍重,依依而別,馬鳴風(fēng)蕭蕭,落日照大旗。張自忠走出不遠(yuǎn),卻又心事重重地停住了。是預(yù)感到他生未卜今生休?已經(jīng)預(yù)感到今生今際再難與馮先生相見?
張自忠折轉(zhuǎn)身來,懷著訣別的心情回到屋里,撲通一聲跪倒在地,重重地向馮玉祥磕了個頭。馮先生被這一情景驚呆了,忙說:“藎忱,你這是干什么?”只見張自忠眼含熱淚,神色莊重地說:“我這一生是先生培植了我,我活著要一心一意地為國盡忠,像個人,像個軍人,不辜負(fù)你培植我這一生;我死了也要像個鬼,像個忠魂,不會辱沒先生練兵帶兵的英名!”
馮玉祥因驚愕而語塞,但他內(nèi)心明白,行此大禮,作這樣的告別意味著什么。就這樣的一跪,這是一個將軍忠義和血性的象征,是一種對歷史的承諾,被歲月記住,令后人感動。
作為一名位膺封疆并指揮著幾個集團軍的上將銜總司令,張自忠統(tǒng)率的部隊少則數(shù)萬,多則十余萬,但他個人的生活卻依然保持著西北軍時期艱苦儉樸的本色。除非重大場合,他從不著呢料或嗶嘰制服,也不佩戴上將軍銜,而是與士兵一樣穿老灰布軍裝,一樣剃著光頭,只有一條武裝帶可以表明他的軍官身份。平常的飲食也非常簡單,同士兵一樣每日兩餐。
有一位采訪過他的記者寫道,他對于吃是不考究的,只要是菜,隨便是青菜、毛豆,幾個饃饃,一碗小米稀飯,這些便可算是他一頓豐盛的午餐,有時候,因招待來賓而改善一下伙食,他也感到不安。
在一次戰(zhàn)斗中,給養(yǎng)中斷,總部人員和特務(wù)營幾乎一晝夜都沒有找到吃的,勤務(wù)兵把隨身攜帶的一點烤饅頭片和炒豆子送到跟前讓他吃。看到弟兄們挨餓,將軍不忍心吃,說:“要吃大家吃,這個時候,怎么能一個人吃呢?”大家共同忍著饑餓同日軍作戰(zhàn)。
天將黃昏時,一位士兵因饑餓而發(fā)了瘧疾,張自忠急忙叫勤務(wù)兵把僅有的一點干糧拿出來讓他吃。這位士兵無論如何不肯吃,流著淚說:“總司令都不吃,我也不能吃,我不能破壞總司令‘要吃大家吃’的規(guī)矩?!?/p>
“武官不怕死,文官不愛錢”是岳飛的理想。張自忠身為武將,不光是不怕死,更不愛錢。他為將多年,且數(shù)綰政要,而私儲無幾。張自忠犧牲后,大家在整理他的遺物時,曾翻箱倒柜地尋找他關(guān)于家事和經(jīng)濟方面的遺囑,但終無所獲。他的侄子廉卿在旁邊說:“你們不要找了,一定沒有,如果他顧及家庭和金錢,就一定不會戰(zhàn)死了?!?/p>
當(dāng)時,他的司令部設(shè)在襄樊與當(dāng)陽之間的一個小鎮(zhèn)上,名快活鋪。著名作家梁實秋在張自忠將軍駐防前線時候,曾作為慰勞團成員,記下了當(dāng)時訪問張將軍司令部的情形——
這司令部是一棟民房,真正的茅茨土屋,一明一暗,外間放著一張長方形木桌,環(huán)列木頭板凳,像是會議室,別無長物,里間是寢室,內(nèi)有一架大木板床,床上放著薄薄的一條棉被。床前一張木桌,桌上放著一架電話和兩三疊鎮(zhèn)尺壓著的公文,四壁蕭然,簡單到令人不能相信其中有人居住的程度。但是整潔干凈,一生不染。
張將軍的司令部固然簡單,張將軍本人卻更簡單。一個高高大大的身軀,微胖,推光頭。臉上刮得光凈,顏色略帶蒼白,穿著普通的灰布棉軍服,沒有任何官階標(biāo)識。他不健談,更不善應(yīng)酬,可是眉宇之間自有一股沉著堅毅之氣,不是英才勃發(fā),是溫恭蘊藉的那一類型。他招待作家們一餐永不能忘的飯食,四碗菜,一只火鍋。四碗菜是以青菜豆腐為主,一只火鍋是以豆腐青菜為主。其中也有肉片肉丸之類點綴其間。每人還加一只雞蛋放在鍋子里煮。雖然他直說簡慢抱歉的話,但梁實秋看得出這是他在司令部里最大的排場。這一頓飯吃得作家們滿頭冒汗,賓主盡歡。
四
為一洗身上所謂漢奸的污垢,張將軍渡河赴死了。在襄河?xùn)|面一個叫南瓜店的地方,將軍殉國。
那是下午3時許,天空有瀝瀝細(xì)雨,廝殺在雨中持續(xù),張自忠身邊的士兵所剩無幾。將軍眼看前方弟兄一個個倒下,再也按捺不住。提起一支沖鋒槍,大吼一聲,向山下沖去。就在這剎那間,遠(yuǎn)處的日軍機槍向他射來,將軍全身數(shù)處中彈,右胸洞穿,血如泉涌。馬孝堂見將軍突然向后一歪,飛奔上前為他包扎,鮮血濺了馬孝堂一身。
傷口還未包扎好,日軍就一窩蜂地沖了上來。危急中。張自忠對身旁的人說:“我不行了,你們快走!我自己有辦法?!贝蠹覉?zhí)意不從,張自忠拔出腰間短劍要自裁,衛(wèi)士大驚,急忙將他死死抱住。
彌留之際,張自忠躺在地上,臉色蒼白,然后平靜地說:“我這樣死得好,求仁得仁,對國家、對民族、對長官,良心很平安。你們快走!”
這時,日軍步兵已沖至跟前,從目軍戰(zhàn)史資料中,我們找到了這場戰(zhàn)斗的最后情節(jié):
第四分隊的一等兵藤岡,是沖鋒隊伍中的一把尖刀,他端著刺刀向敵方最高指揮官模樣的大身材軍官沖去,此人從血泊中猛然站起。眼睛死死盯住藤岡。當(dāng)沖到距這個大身材軍官只有不到三米的距離時,藤岡一等兵從他射來的眼光中,感到有一種說不出來的威嚴(yán)。竟不由自主地愣在了原地。這時,背后響起了槍聲,第三中隊長堂野君射出了一顆子彈,命中了這個軍官的頭部。他的臉上微微地出現(xiàn)了難受的表情。
與此同時,藤岡一等兵像是被槍聲驚醒,傾全身之力,舉起刺刀,向高大的身軀深深扎去。在這一刺之下,這個高大的身軀再也支持不住,像山體倒塌似的轟然倒地。
時間仿佛驀然停滯,歷史留下了一個靜穆的場面,殷紅的熱血交織著迷蒙細(xì)雨,構(gòu)成一個永恒的瞬間——1940年5月16日下午4時!
張自忠,一代抗日名將,懷著平安的良心死去,時年49歲。與他同時殉國的還有五百多人,張自忠殉國后,南瓜店一帶槍聲驟停,格外寂靜。
硝煙籠罩在戰(zhàn)場上,細(xì)雨無聲地飄落在橫七豎八的尸體上,血跡隨著雨水緩緩流淌,那染紅的泥土,分不清是日軍的血還是國軍的血。
日軍開始打掃戰(zhàn)場。堂野和藤岡估計剛剛死去的這位軍官一定是位將軍,便翻動遺體搜身,堂野從他身旁的手提保險箱中翻出了。第一號傷員證章”,藤岡則從遺體的胸兜中掏出一支派克金筆,一看,上面競刻著“張自忠”仨字!倆人大為震驚,不禁倒退幾步,“啪”地立正,恭恭敬敬地向遺體行了軍禮,然后靠上前來,仔細(xì)端詳起仰臥在面前的這個血跡斑斑的漢子來。接著他們把情況報告了上司231聯(lián)隊長橫山武彥大佐,橫山下令將遺體用擔(dān)架抬往戰(zhàn)場以北二十余里的陳家集,日軍第39師團司令部,請與張自忠相識的師團參謀長專田盛壽親自核驗。
專田盛壽“七七”事變前擔(dān)任中國駐屯軍高級參謀,與時任天津市長的張自忠有過交往;“七七”事變時又作為日方談判代表之一,多次與張自忠會晤于談判桌前。
遺體被抬進(jìn)陳家集39師團司令部時,天色已黑。專田盛壽手舉蠟燭,目不轉(zhuǎn)睛地久久注視著張自忠的面頰,突然悲戚地說道:“沒有錯,確實是張君!”
在場者一齊發(fā)出慶祝勝利的山呼海嘯聲,接下來則是一陣壓抑的靜默與肅穆。師團長村上啟作命令軍醫(yī)用酒精把遺體仔細(xì)擦洗干凈。用繃帶裹好,并命人從附近的木匠鋪趕制一口棺材,將遺體莊重收殮人棺,葬于陳家祠堂后面的土坡上,墳頭立一墓碑,上書:支那大將張自忠之墓。
就在當(dāng)天夜里,當(dāng)張自忠將軍的遺體被國軍的士兵搶走后,前線日軍接到司令部“將張自忠遺體用飛機送往漢口”的命令。但為時已晚,墳頭上只有那一方墓碑。
18日上午,忠骸運抵快活鋪,33集團軍將士痛哭相迎。將軍的屬下含淚查看了張將軍傷勢,發(fā)現(xiàn)全身共傷8處:除右肩、右腿的炮彈傷和腹部的刺刀傷外。左臂、左肋骨、右胸、右腹、右額各中一彈,顱腦塌陷變形,面目難以辨認(rèn),唯右腮的那顆黑痣仍清晰可見。
然后前方醫(yī)療隊將遺體重新擦洗,作藥物處理,給張將軍著馬褲呢軍服,佩上將領(lǐng)章,穿高筒馬靴,殮入楠木棺材。
5月21日晨,六輛卡車從快活鋪起程,護(hù)送張自忠靈柩前往重慶。沿途數(shù)萬群眾,揮淚跪拜祭奠。
車抵宜昌,10萬群眾自發(fā)送殯。全城籠罩在悲壯肅穆的氣氛中。敵機在上空盤旋吼叫,卻無一人躲避,無一人逃散。張自忠靈柩在此換船,溯江而上重慶。28日晨,船抵儲奇門碼頭。蔣介石、馮玉祥、何應(yīng)欽、孔祥熙、宋子文、孫科、于右任、張群率文武百官臂綴黑紗,肅立碼頭迎靈,并登輪繞棺志哀。蔣介石在船上“撫棺大慟”,令在場者無不動容。后來人們說,蔣介石的辦公桌從此就擺上了張自忠的遺像。
張自忠將軍殉國時,按山東老家的計算方法是虛歲50。他的夫人李敏慧聞耗痛上傷,一直拒絕粒米,七日后,溘然而死。也許夫人的死不是外人所能理解的,男人為國盡忠,女人為夫殉身,但我們要求李夫人什么呢?還有比隨為國盡忠的丈夫而死的最好的結(jié)局嗎?我不提倡為男人殉節(jié),但我為李夫人殉身所感動。自己深愛的人死摔,自己也絕不獨生,茍活世上。
這一仗,張將軍所部全軍雖大多戰(zhàn)死,但敵人所付出的代價更大。數(shù)字是冷酷的,但數(shù)字的背后,是將軍的鮮血染成的。流血五步的將軍,使倭寇流血何止百步?有一組數(shù)字,是將軍殉國后,從5月1日至16日之戰(zhàn)果,計傷斃敵45000人以上,繳獲大炮60余門,馬2000余匹,戰(zhàn)車70余輛,汽車400余輛。
張自忠將軍死了,對于將軍的死,如果我們歸結(jié)于兇手時只一句“日本人”,那就太輕巧也太機巧,淡化悲涼之霧成云霓。在“七七事變”后,將軍留在故都含淚說:恐怕你們成民族英雄,而我成了漢奸了。這句話的沉痛,怕只有用血才能抵償,這也就是為何一個上將軍,只有在血與火的吶喊里一死才心安的內(nèi)在緣由吧。但死是容易的,赴死前他的隱忍與血淚,別人是無法理解的。
竹簡,是青的,也是易朽的;血是紅的,也是易褪色的,但由血書寫的竹簡卻堅比金石,那上面的文字也就有了金聲玉振之效了。
“良心”二字,在張將軍的手令及談話中時常出現(xiàn),我的家鄉(xiāng)與將軍的老家同屬魯西黃壤平原,同屬黃河故道,相距不及二百里,我知道這兩個字在山東話中是表明心跡、分量很重的用語。山東人做事常是捶著胸脯說:做人要講良心?!扒罅夹牡玫桨参俊保褪且獮檫@個國家、民族流盡最后一滴亦,中國人的血只有流在腳下,流在生養(yǎng)自己的土壤上,那良心才不負(fù)國家,那良心才安妥。這正是張自忠作為一名傳統(tǒng)貫骨的軍人,在民族危殆之際,不惜以命為所求的一種大悲壯大境界,誠如古語所云:受命之日忘其家,臨陣之時忘身,軍人之武德,于斯盡矣。
《宋史·岳飛傳》有記載,當(dāng)岳飛入獄之初,秦檜等密議讓何鑄審訊。岳飛義正詞嚴(yán),力陳抗金軍功,愛國何罪之有?并當(dāng)著何鑄面“裂裳以背示鑄,有‘盡忠報國’四大字,深入膚里”。浩然正氣,令何鑄汗顏。岳飛背上的忠字刻在肉里,而張自忠的忠,鐫在骨子里。
千年前的岳武穆,千年后的張藎忱,在為國盡忠的這一坐標(biāo)下重合了,他們都是抗擊外敵入侵的漢子,死了就死了,但誰說的:老戰(zhàn)士永遠(yuǎn)不死,他們只是逐漸消失,是啊,中華民族的這些綿延不絕的老戰(zhàn)士何嘗死呢,他們只是小憩在我們的血液里,鳥巢睡了,鳥醒著;血管睡了,血液醒著;老戰(zhàn)士睡了,他的眼睛依然醒著。
如今,漢奸汪精衛(wèi)的詩集、胡蘭成的散文風(fēng)靡世間,在腐蝕著某些國人的骨頭。也許這個民族有了汪精衛(wèi)胡蘭成們,倭寇才會把中國人看成螻蟻和豬狗,但張自忠將軍殉國了,他支撐起了歷史,平衡了這個民族,使我們后人不至于臉面羞愧。當(dāng)有人問我,在日本侵華有百萬甚至更多的漢奸使中國人蒙羞的時候,這個民族還有錚錚的“骨頭”和膽氣嗎?
重慶的梅花山,有馮玉祥將軍手植的梅樹,那里供奉著這一節(jié)“骨頭”,我要走向我的民族的梅花山,那里有刺在對手喉頭的“骨頭”,讓對手吐不出咽不下的一節(jié)“骨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