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問題的提出
當今世界各國在政治、經濟、軍事等領域的競爭,歸根到底是人的創(chuàng)造、創(chuàng)新能力的競爭。在發(fā)達國家中,高等院校和研究機構的重要性日益突出,開展創(chuàng)新思維教育與培訓已得到普遍重視。但是從我國的情況看,創(chuàng)新教育起步晚、水平低,取得的成效也不夠理想。而作為教育結構人才培養(yǎng)體系的最高層次,研究生教育擔負著培養(yǎng)高層次專門人才和發(fā)展現代科學技術的雙重任務,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如何,對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重大影響。
研究生教育與其他階段教育的不同之處,在于它除了對現有知識的學習之外,更重要的是對未知領域的探索與研究。在對未知領域的探索與研究過程中,能否發(fā)現新理論,產生新成果,研究者的創(chuàng)新能力起著關鍵作用。可以說,創(chuàng)新能力是研究生必備的素質。而創(chuàng)造性包括研究者的創(chuàng)造意識、創(chuàng)造性思維、創(chuàng)造性想象和創(chuàng)造性人格等,其中創(chuàng)造性思維是創(chuàng)造性的核心因素。沒有創(chuàng)造性思維就產生不了創(chuàng)造性活動,更談不上創(chuàng)新性成果,所以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關鍵在于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培養(yǎng)。在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方法中,頭腦風暴法是一種容易操作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關于頭腦風暴法
(一)起源與含義
頭腦風暴法(Brainsto rming)于20世紀40年代由被譽為創(chuàng)造工程之父的奧斯本在其《Your Creative Power》中作為一種開發(fā)創(chuàng)造力的技法正式提出,并定義為a conference technique hy which a group at-tempt find a solution fot a specific problemby amassing all the ideas spontaneously by its members,”(0sbom,1948)。Brainstorm-ing原指精神病患者頭腦中短時間出現的思維紊亂現象,病^會產生大量的胡思亂想。奧斯本借用這個概念來比喻思維高度活躍。打破常規(guī)的思維方式而產生大量創(chuàng)造性設想的狀況。后來“英國英特爾(r)未來教育培訓”把它作為一種教學法提出來,試圖通過聚集成員自發(fā)提出的觀點,產生—個新觀點,進而使成員之間能夠互相幫助,進行合作式學習,并且在學習的過程中,取長補短,集思廣益,共同進步。
現在我們通常說的“頭腦風暴法”,是指將不同專業(yè)與背景的人集中到一起,讓他們互提設想,互相撞擊。求得新創(chuàng)造、新構思的方法。它是一種名副其實的集恩廣益法,它能使每個參與者在決策的過程中,思考相互沖擊,迸發(fā)出火花,作出創(chuàng)造性的問題解決方案。因此,也有人稱它為“腦力激蕩法”或“開竅反應”。
(二)實施原則
在進行頭腦風暴法時,需遵守一些基本規(guī)則。
1 “庭外判決”原則
即在“思考”期間,不應該進行評價。也就是說,要等到所有的想法被列出來并作出解釋后,才對之進行評價性判斷。
2 自由想象原則
創(chuàng)造一種自由的氛圍,讓參加者暢所欲言,提出各種荒誕的想法。想法越多越新奇,能得到的答案就會越好。
3 追求數量原則
意見越多,產生好意見的可能性越大,許多建議中選擇以個完美的解答辦法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4 研究配合原則
要鼓勵團體參與者去依靠他人的建議,去修改、編寫及使用這些建議以及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用頭腦風暴法指導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由于“頭腦風暴法”要求參與者有較好的素質,因此我認為,這種方法比較易于在研究生教學中使用。首先,在人員上符合要求。研究生數量比較小,易于操作。不像大學或中小學,班級人數過多,教學時間有限,教師要完成教學任務,就不能拿出大塊時間來進行頭腦風暴教學。其次,接受研究生教育的學生都是經過較嚴格的考核選拔出來的,其知識儲備量比較大,想象力也比較豐富,容易產生較多的想法,這樣才能保證頭腦風暴教學的正常進行。最后,研究生都是高素質的人才,同一專業(yè)的研究生本科時所學的專業(yè)可能是不同的,這樣不同學業(yè)背景、不同知識儲備的人集中到一起,產生的想法就會多種多樣,從而更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并不是說在中小學就不能采用“頭腦風暴法”進行教學。但由于中小學生知識儲量少,文化素質還很低,加之自制性差,使用“頭腦風暴法”的效果就會受影響。所以綜上所述,在研究生教學中采用頭腦風暴法是非??尚械摹?/p>
(一)頭腦風暴教學法的實施過程
1 準備階段
頭腦風暴法運用于教學中,要求教師和學生必須作好充分的準備。
(1)教師的準備。首先,教師在頭腦風暴教學中是擔任主持人的角色,所以,教師不但要熟悉問題,而且必須熟練掌握頭腦風暴法的處理程序、方法和技巧。其次,頭腦風暴法僅能用來解決一些要求探尋設想的問題,不能用來解決那些需要作出判斷的問題,例如“是否應對研究生實施創(chuàng)新教育”這樣的問題就不適用,面對這樣的問題必須先說明應該還是不應該實施,然后再采用頭腦風暴法進行實施方法的討論。最后,題目確定下來之后,要盡快通知學生,提前發(fā)放問題資料。教師應至少提前5-10天將所要討論的問題發(fā)放給學生。
(2)學生的準備。學生必須認真研究教師發(fā)放的問題資料,并根據問題所需查找相關資料以供參考,這樣才能有高質量的設想。此外要準備好紙和筆,在討論時及時把想到的設想記下來。
(3)工具的準備。除了用筆記錄學生的發(fā)言外,還可以利用錄音筆、錄音機等設備來協助記錄討論會的全部過程,還可以準備幻燈片來播放討論的主題和演示頭腦風暴法的規(guī)則等等。
2 實施階段
這個步驟是實施“頭腦風暴法”的重點,要想獲得良好的“頭腦風暴法”效果,必須在這一步上下功夫。會議一開始,教師可用幻燈片介紹頭腦風暴會議的基本原則并補充說明要解決的問題,然后就開始討論。實施頭腦風暴教學法要注意以下實施細節(jié):
(1)實施氛圍:開始頭腦風暴教學后,整個周圍的環(huán)境和氛圍的和諧是非常重要的。為使氣氛輕松自然,讓大家盡快適應規(guī)則,教師可先提出一些極為簡單的問題,以讓大家盡快進入狀態(tài)。尤其要注意那些首次參加頭腦風暴會議的成員,讓他們盡快適應這種氛圍與節(jié)奏。
(2)教師:老師是會議的主持人,對整個會議要有整體的把握與控制。首先,對發(fā)言次序要有規(guī)定,最好要求學生按學號輪流發(fā)言,這樣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提出設想。其次,教師應鼓勵大家提出一、些從已經提出的設想中派生出來的設想,即連鎖反應。另外,為了讓每個學生;都能自由地、大膽地參與探索和交流,教師不應受心目中最佳解題方案的影響,提問時不應暗示學生最佳的解題方向。這就要求教師應特別注意靜下心來,與學生一起,在學生的思維層面上進行分析和評價,并適當點撥,哪怕是學生由于思維水平低而“誤入歧途”。因為我們不光是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思維與學習。
(3)學生:學生應積極思考,盡可能提出設想,不用害怕自己的設想會遭到別人的嘲笑,哪怕是“荒唐”“怪誕”的設想。在討論過程中,如聽到別人設想后自己有了新的想法,應立即用筆記錄下來,以免忘記。此外,負責記錄的同學也要及時記下學生提出的設想和學生姓名,將所提出的設想進行編號,以便教師隨時掌握設想的數量,以啟發(fā)學生再多提出設想。
3 總結階段
發(fā)言討論結束后應該對所作記錄進行分類整理,并加以補充完善。由于用智力激勵法產生出來的構想,大部分都只是一種提示,缺乏系統性邏輯性,因此整理、補充和完善構想這一步就顯得相當重要??偨Y過后可再組織一次小組會評價和篩選,以形成最佳的創(chuàng)意。
(二)頭腦風暴教學法的意義
頭腦風暴法是一種通過集體討論的形式,讓所有參加者在自由愉快、暢所欲言的氣氛中,自由交換想法或點子,并以此激發(fā)參與者的創(chuàng)意及靈感,以產生更多創(chuàng)意的方法。它的優(yōu)點在于:當一個人獨自反復思考時,他的思路可能會限制在一個局部;當參與許多人的討論時,能引發(fā)聯想,相互啟發(fā),易產生共鳴和連鎖反應,從而誘發(fā)更多的設想。
1 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改變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由于教育和經驗閱歷的結果,學生思考時常常會限于固定的形式,不利于發(fā)散性思維的鍛煉。頭腦風暴教學法打思維的核心,從而推動了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發(fā)展。此外,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愛學、會學、善學。
2 教學環(huán)境和學習環(huán)境的改變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頭腦風暴教學法建立的是—個教學充分民主的學習環(huán)境,學生可以毫無顧忌地自由發(fā)言,無論你的設想是對的或是錯的、是知識含量高的還是低的,它強調的就是鼓勵學生思想解放,產生出更多的設想。在思維的領域中:一加一大于二甚至大于三,智慧的碰撞好比播種,它能萌發(fā)新的智慧。
3 評價方式的改變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人都有追求“一致”的思想,這恰恰阻礙了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害怕與眾不同,“被人視為奇異總歸是不好的”成為大多數人的一種思想包袱。而“頭腦風暴法”規(guī)定“嚴禁批判”“延緩評價”,這就與以往的評價方式不同,它不會在課堂上否定或是批判誰的觀點,這樣可以使人們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擺脫外部的價值判斷壓力,不必擔心被人譏諷為瘋子而框住自己的思路,從而使學生在一個自由安全的環(huán)境里互提設想,互相撞擊,以求得創(chuàng)造。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創(chuàng)造障礙猶如潛伏于生命深處的暗礁,只有準確地找出它,你的船隊才能順利通航。
當然,任何一種教學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頭腦風暴教學法也是如此,它有時候產生的思想不一定是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這就需要教師在實踐過程中加強鑒別與引導。同時頭腦風暴教學法也應與其他教學方法穿插使用,這樣才能在研究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中取得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