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開辟了我國各民族平等團結的新時代。新中國初期,為了疏通民族關系,打破歷史上由于民族壓迫制度造成的民族隔閡,加強同少數(shù)民族的聯(lián)系,黨中央采取了一項重要措施,就是派中央訪問團到民族地區(qū)訪問。
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于1950年6月決定派出中央訪問團,分西北、中南、西南三路,后又增加東北共四路訪問各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在1950年6月至1952年年底的兩年多時間里,中央民族訪問團總行程達8萬公里。
1950年7月2日至1951年3月5日,由劉格平任團長的中央西南各民族訪問團走訪了云南、四川、貴州等民族地區(qū)。
1950年8月29日至12月1日,由沈鈞儒任團長的中央西北各民族訪問團走訪了新疆、甘肅、寧夏、青海等民族地區(qū)。
1951年6月20日至10月7日,由李德全任團長的中央中南各民族訪問團走訪了廣西、廣東、湖南等民族地區(qū)。
1952年7月9日至9月23日,由彭澤民任團長的中央各民族訪問團走訪了內蒙古和東北等民族地區(qū)。
半個多世紀之后,提到中央民族訪問團,當年曾參團的著名社會學人類學家費孝通教授又仿佛回到了那些令人振奮的日子里。他回憶道:“派中央訪問團是開國之后民族工作方面的第一件重大事務。我知道這是周總理親自抓的一項工作,由政務院秘書長兼中央民委主任李維漢同志具體負責落實。周總理找我們談話,反復給我們講訪問團的重大意義。他說:首先要尊重少數(shù)民族,訪問團是以毛主席的名義去的,要做出樣子來。訪問團的任務,主要是宣傳共產(chǎn)黨和新中國民族平等,民族區(qū)域自治的政策。因為中國少數(shù)民族在歷史上就沒有擺脫過受壓迫的命運,少數(shù)民族在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也是受壓迫的,他們不了解共產(chǎn)黨和新中國的民族政策。所以,需要我們去做工作。
就這樣,費孝通和團員們翻山越嶺、穿林涉水,深入到貴州、廣西的少數(shù)民族村寨,深入到各民族兄弟的家庭。那時候條件很艱苦,偶爾享受到的最好的交通是坐大卡車。我們帶了很多慰問品,分發(fā)給少數(shù)民族群眾;給他們看病送藥;幫他們建立民族區(qū)域自治政府……而我們感受到的是少數(shù)民族無比的熱情和善良。大家在一起唱歌、跳舞,相處非常融洽。盡管生活苦,但我們的精神十分充實,心情愉快。少數(shù)民族稱我們?yōu)椤聺h人’。這是我們按照周總理‘以心換心’的教誨去做了之后,取得的良好效果”。
在廣西北部大瑤山訪問時,費孝通不慎在山路上滑倒摔傷,是當?shù)噩幾宓拿耖g醫(yī)生用草藥治好了他的腰。
訪問團帶的文工團每到一地,不僅給少數(shù)民族演出,還廣泛地拜少數(shù)民族為師,跟他們學習豐富多彩的民族歌舞?!哆h方的客人,請你留下來》這首膾炙人口的歌曲就是那時候唱出來的;現(xiàn)在的中央民族歌舞團的底子也是那時候打下的。如今著名的歌唱家胡松華,那時還是團里的一個小演員呢!
與費孝通的感受一樣,消除民族之間的隔閡,改善民族關系,訪問團所到之處像和煦的春風,消融著冰凍久遠的積雪!
時任中央西南訪問團云南分團副團長的王連芳后來回憶說:1951年4月上旬,我們一個小組徒步從普洱前往車里(現(xiàn)景洪縣)。途經(jīng)普藤壩(即勐很)時,附近的兄弟民族同胞聞訊,背起干糧紛紛從四面八方趕來,到普藤壩三里路外的地方來迎接訪問團。婦女和孩子們爭著把一束束鮮花遞到我們手里,就連擺夷(傣)族的佛爺也敲起铓鑼,打起了象腳鼓,十分熱鬧。當我們行至離車里不遠的時候,滾滾的瀾滄江擋住了我們的去路。正當我們左顧右盼之時,七八個傣族同胞駕竹排順江而下,將大家熱情地接上竹排。同志們松了口氣,登上竹排一面同傣族兄弟攀談,一面觀賞瀾滄江兩岸的奇景。一面悉心領略這第一次激流放排的興奮感覺…一忽然,隨著一聲“不好”,竹排上的馬馱子傾斜了,幾個裝著慰問品的袋子和行李隨著叫聲落到了水里,被一個浪打到離竹排幾米遠的地方。我們都被這突如其來的事驚呆了,盯著被江水愈帶愈遠的物品,不知如何是好。幾個放排的傣族兄弟迅速脫去上衣,躍入江中,小伙子們像幾條靈巧的魚很快接近了那些物品,不到十分鐘,物品就又全都回到了竹排上。我們激動地連聲道謝,傣族兄弟連連擺手示意不必客氣。
而中央西北各民族訪問團去拉卜楞(今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訪問,是由甘南藏族上層人士黃正清陪同前往的。出發(fā)前,他告訴訪問團的人,有些習俗大家可能不適應,要有心理準備。訪問團還未到達拉卜楞,當?shù)氐娜罕娫缇驮诰嗬防銕桌锿獾囊黄_闊地上搭好了帳篷。他們一到,車還未停穩(wěn),就被上千的藏民團團圍住。這些藏民騎著馬,不停地繞著汽車跑著喊著。手里舉著的槍,一齊朝天放,還沖訪問團的人吐舌頭。有團員回憶說:“當時還真有點緊張,突然想起臨出發(fā)前黃正清說的話,就明白了:這是一種歡迎方式?!彼麄兒芸炀头潘上聛?,也很快被這種歡迎的氣氛感染,跟藏民們一起手舞足蹈。
近半個世紀過去了,許多往事隨歲月的流逝在記憶中淡去,而訪問團在拉卜楞時發(fā)生的一件事,至今仍深深留在參加西北各民族訪問團的馬玉槐的記憶里。
馬玉槐走進一個藏民的家(帳篷)里,隨行的地方上的同志告訴他們,這是毛主席、黨中央派來看你們的。主人非常高興,也非常激動。年輕的主婦從腰間抽出一條抹布將茶碗擦了又擦,要給他們倒酥油茶。馬玉槐注意到女主人的衣服挺臟,那抹布已經(jīng)看不出是什么顏色了,就皺了一下眉頭。他臉上這細微的變化沒逃過女主人的眼睛,她有些惶惑,馬上改用干牛糞擦。馬玉槐更不明白了,而更讓他瞠目的是,女主人看他的表情這樣,就用自己的舌頭把碗舔干凈。地方陪同的同志見馬玉槐面露難色,就對他說:“馬團長,這茶你可要喝啊。你要不喝,她會覺得自己不能使貴客滿意和高興,她會很傷心的?!瘪R玉槐突然醒悟,一不留神,差點違反民族政策。他高興地接過女主人雙手捧上來的酥油茶,一飲而盡,連連說:“好!好!”主人也高興地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