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繼偉 秦德榮 方兆偉 盧百關 陳庭木 李 健 遲 銘 徐大勇
摘要通過水稻分蘗期噴施九二〇試驗,研究了水稻分蘗期噴施九二〇對群體質量及產(chǎn)量的影響,得出水稻分蘗期噴施九二〇有明顯的控制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的作用,可增加穗粒數(shù),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實現(xiàn)水稻高產(chǎn)。
關鍵詞九二〇;水稻分蘗期;無效分蘗;產(chǎn)量;影響
中圖分類號S51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1-0170-01
提高水稻分蘗成穗率是優(yōu)化高產(chǎn)群體質量的基本途徑,是水稻高產(chǎn)的關鍵。大量實踐表明,如果能控制最高分蘗數(shù),使后期無效分蘗減少,莖蘗成穗率便可大幅度提高。其調控技術有:培育壯秧,確定合理基率苗;適當降低前期肥料用量;提早擱田;控蘗劑的應用等。但在生產(chǎn)過程中,水稻無效分蘗多發(fā)生在7月上旬至中旬,此時正值高溫多雨期,土壤中的肥料釋放量大,僅靠控肥和提早擱田有時很難達到控制無效分蘗的目的,因而成穗率不高,限制了產(chǎn)量的進一步提高。為了尋求一種能達到有效控蘗的方法,筆者進行了在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噴施九二〇的試驗,達到了控蘗、提高成穗率及增產(chǎn)的目的。
1材料與方法
1.1不同葉齡期噴施九二〇試驗
2007年在連云港農(nóng)科院試驗田進行。供試品種為連粳4號(主莖總葉片數(shù)為17片,7個伸長節(jié)間)。共設7個處理,分別為:在主莖葉齡11葉時,分別葉面噴施10mg/kg的九二〇750kg/hm2(A)、10mg/kg的九二〇750kg/hm2+多效唑2.1 kg/hm2(B);在主莖葉齡12葉時,分別葉面噴施10mg/kg的九二〇750kg/hm2(C)、10mg/kg的九二〇750 kg/hm2+多效唑2.1kg/hm2(D);在主莖葉齡13葉時,分別葉面噴施10 mg/kg的九二〇750kg/hm2(E)、10mg/kg的九二〇750kg/hm2+多效唑2.1kg/hm2(F);以噴施清水750kg/hm2為對照(CK)。3次重復,小區(qū)面積13.3m2。各處理定點觀察10穴的葉齡和莖蘗動態(tài),成熟后各小區(qū)測產(chǎn)并考種。
1.2不同葉齡期噴施不同濃度九二〇試驗
2008年在連云港農(nóng)科院試驗田進行。供試品種為連粳6號(主莖總葉片數(shù)18片,6個伸長節(jié)間)。共設7個處理,分別為:在主莖葉齡11葉時,分別噴施10mg/kg(A)、15mg/kg(B)的九二〇750kg/hm2,在主莖葉齡12葉時,分別噴施10 mg/kg(C)、15mg/kg(D)的九二〇750kg/hm2,在主莖葉齡13葉時,分別噴施10mg/kg(E)、15mg/kg(F)的九二〇750 kg/hm2,以12葉噴清水為對照(CK)。重復3次,小區(qū)面積13.3m2。各處理定點觀察10穴的葉齡和莖蘗動態(tài),成熟后各小區(qū)測產(chǎn)并考種。
2結果與分析
2.1對產(chǎn)量結構及產(chǎn)量的影響
連粳4號噴施九二〇后,以處理D產(chǎn)量最高,平均產(chǎn)量10.09t/hm2,比對照增產(chǎn)12.99%,達極顯著水平。分析不同處理對產(chǎn)量構成的影響可知,噴施九二〇可以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連粳4號結實率較噴清水(CK)提高0.2~2.9個百分點,千粒重提高0.20~2.70g,處理D結實率較對照提高2.9個百分點,千粒重提高2.70g(見表1)。
連粳6號產(chǎn)量結果以處理D最高,平均產(chǎn)量11.41t/hm2,比對照增產(chǎn)15.25%,增產(chǎn)效果明顯。連粳6號結實率較對照(CK)增加1.1~2.5個百分點,千粒重增加0.22~1.36g。不同噴施濃度的產(chǎn)量情況,以15mg/kg九二〇750kg/hm2最好,較對照增產(chǎn)12.63%~15.25%,增產(chǎn)極顯著,較10mg/kg九二〇750kg/hm2增產(chǎn)4.20%~5.99%,差異顯著。從不同葉齡期噴施九二〇看,以12葉噴施產(chǎn)量最高,平均較對照增產(chǎn)1.28t/hm2,增產(chǎn)12.93%,增產(chǎn)極顯著,較11葉和13葉噴施分別增產(chǎn)155 kg/hm2和345kg/hm2,增產(chǎn)極顯著。說明最優(yōu)處理是12葉噴15mg/kg九二〇,即水稻有效分蘗臨界葉齡期(連粳4號、連粳6號十二葉期)葉面噴施九二〇能起到顯著的增產(chǎn)效果(見表2)。
2.2九二〇對無效分蘗的影響
不同葉齡期噴施九二〇均有一定的控制無效分蘗的作用。連粳4號平均無效分蘗較對照減少37.37%~59.59%,連粳6號平均無效分蘗比對照減少26.32%~44.74%。以12葉噴施最好,12葉處理可使無效分蘗減少39.47%~59.59%。不同噴施濃度的無效分蘗減少量隨濃度增加有增加的趨勢,但差異不明顯(見表3)。
2.3對群體成穗率的影響
在不同葉齡期噴施不同濃度的九二〇其成穗率均有不同程度提高。連粳4號噴后成穗率較對照提高8.8~15.6個百分點,以12葉噴施成穗率最高,其中以12葉噴10mg/kg九二〇750kg/hm2+多效唑2.1kg/hm2效果最好,成穗率可達86.4%,較噴清水提高15.6個百分點。連粳6號噴后成穗率提高5.0~9.2個百分點,以12葉噴施成穗率最高,達82.2%、83.3%,分別較對照增加8.1個百分點、9.2個百分點,以12葉噴15mg/kg九二〇成穗率最高,達83.3%(見表4)。
3結論與討論
2年的試驗結果表明:在分蘗期噴施九二〇有明顯的控制無效分蘗,提高成穗率的作用,進而增加穗粒數(shù),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實現(xiàn)水稻高產(chǎn)。噴施九二〇雖然能達到控蘗的目的,但生產(chǎn)上要進一步提高九二〇的控蘗效果,還需與培育壯秧、確定適宜基本苗、合理施肥、提前擱田等技術配套。
4參考文獻
[1] 蔣彭炎.水稻分蘗的發(fā)生、控制與莖蘗成穗率的提高[J].中國稻米,1999(4):7-9.
[2] 李西明,馬良勇,朱旭東,等.不同矮源基因水稻對赤霉素和多效唑的敏感性[J].福建農(nóng)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5(1):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