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振軍 張艷敏 王艷芹
摘要總結了一例禽霍亂與雞傳染性法氏囊炎混合感染的診斷與防治情況,并重點介紹了實驗室檢驗診斷,以期為該病的診斷與防治提供參考。
關鍵詞禽霍亂;雞傳染性法氏囊炎;混合感染;診斷;治療
中圖分類號S858.315.3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1-0239-01
禽霍亂又稱禽巴氏桿菌病、禽出血性敗血癥,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雞、鴨、鵝、火雞等禽類的一種接觸性傳染病。雞傳染性法氏囊炎是由傳染性法氏囊病毒引起的一種急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禽霍亂和雞傳染性法氏囊炎在養(yǎng)雞生產中都有高度的傳染性和較高的死亡率,混合感染使病情復雜化,給養(yǎng)雞生產帶來更加嚴重的危害。2008年4月上旬,某養(yǎng)殖戶飼養(yǎng)蛋雞2 000只,育雛到25日齡時發(fā)生了禽霍亂和傳染性法氏囊炎混合感染,經(jīng)采取綜合防治措施使病情得到了控制,現(xiàn)將診治情況介紹如下。
1臨床癥狀
開始個別雞突然發(fā)病,精神萎頓,采食量明顯下降,2d后波及全群,病雞表現(xiàn)為精神沉郁,羽毛松亂,采食減少,翅下垂,縮頸閉眼,畏寒、常打堆在一起;有些病雞自啄泄殖腔,出現(xiàn)腹瀉,排出黃綠或灰白色黏稠和水樣稀糞,泄殖腔周圍羽毛污染嚴重,呼吸急促,口、鼻中流出黏液性分泌物,重病例極度虛弱,雞群中不斷有雞只死亡。
2剖檢變化
剖檢病死雞數(shù)只,病變基本一樣。病死雞脫水胸肌色澤發(fā)暗,大腿外側和胸肌有不同程度的條紋狀或斑塊狀紫紅色出血;法氏囊腫大、出血、漿膜黃蠟樣,有的病例法氏囊呈紫葡萄樣,剪開后整個法氏囊呈紫黑色,可見囊壁增厚,內有干酪樣滲出物;心外膜、心冠狀脂肪和心包積有多量的淡黃色含纖維凝絮的液體;肺有出血點;腹膜有出血點,腺胃和肌胃交界處有出血點或出血斑;小腸漿膜有出血點,十二指腸黏膜發(fā)生嚴重的出血性炎癥;肝臟有針尖大灰白色壞死點;腎臟腫脹,有尿酸鹽沉積。
3實驗室檢驗
3.1涂片鏡檢
做心血、肺、肝組織涂片數(shù)張,瑞氏染色鏡檢發(fā)現(xiàn)有數(shù)量較多、單個散在、呈明顯兩極著色的球桿菌,革蘭氏染色為陰性無芽孢球桿菌。
3.2細菌分離培養(yǎng)
無菌采取心血、肺、肝組織劃線接種于綿羊鮮血瓊脂平皿和麥康凱瓊脂培養(yǎng)基上,37℃培養(yǎng)24h,在鮮血瓊脂培養(yǎng)基上可見水滴狀半透明菌落,無溶血區(qū),菌落在45℃折光觀察呈現(xiàn)藍色或桔紅色熒光,麥康凱瓊脂上不生長。挑取鮮血瓊脂平板培養(yǎng)基上的單個菌落分別做瑞特氏和革蘭氏染色鏡檢,見有純一的形態(tài)同上述革蘭氏陰性無芽孢的小球桿菌。
3.3動物感染試驗
取健康小白鼠8只,分為試驗和對照2組,每組4只。將分離培養(yǎng)物做成1∶10生理鹽水懸液,試驗組小白鼠皮下注射上清菌液0.2mL/只,對照組皮下注射同劑量的生理鹽水。接種后,試驗組小白鼠表現(xiàn)精神沉郁,食欲、飲欲廢絕,18~24h均死亡,對照組小白鼠存活無異常。剖檢死亡小白鼠可見呼吸道、消化道的多處黏膜有不同程度的點狀出血,肝有出血點、腫大、壞死灶病變。取死鼠心血、肝臟組織涂片,革蘭氏染色,鏡檢發(fā)現(xiàn)有與雞體內分離出的同樣的革蘭氏陰性細小桿菌。
3.4生化試驗
該菌分解葡萄糖、甘露醇、蔗糖,產酸不產氣,不發(fā)酵乳糖,不凝固石蕊牛乳,靛基質試驗陽性。符合多殺性巴氏桿菌特性。
3.5瓊脂擴散試驗
取病死雞法氏囊病變組織,剪碎研磨,用磷酸緩沖鹽水制成5~10倍懸浮液,經(jīng)離心沉淀后取上清液,做抗原與傳染性法氏囊標準陽性血清(抗體)和瓊脂擴散試驗,置37℃溫箱培養(yǎng)24~48h,在抗體、抗原孔之間出現(xiàn)1條白色沉淀線,判定為傳染性法氏囊病,瓊脂擴散試驗陽性。
4診斷
根據(jù)臨床癥狀、剖檢變化和試驗室檢驗,診斷該病為傳染性法氏囊炎與禽霍亂混合感染。
5防治措施
對重病雞和死雞進行銷毀無害化處理,清除墊料、糞便,并用0.5%過氧乙酸溶液對雞群及雞舍、用具消毒。應用法氏囊高免卵黃抗體,對病雞肌肉注射0.5mL/只,1次/d,連用2d;青霉素2萬單位/只,肌肉注射,2次/d,連用3d;同時飼料中添加0.05%的土霉素,連用7d,用電解多維飲水,增強機體抵抗力。經(jīng)采取上述措施,3d后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病雞迅速康復。據(jù)統(tǒng)計,整個病程5d,全群雞幾乎全部發(fā)病,死亡315只,病死率15.75%。
6體會
傳染性法氏囊病為免疫抑制性疾病,主要危害2~4周齡的雛雞,成齡雞一般呈隱性感染。禽巴氏桿菌在自然界分布廣泛,當氣候聚變、潮濕、飼養(yǎng)管理不良、機體抵抗力減弱時可大量繁殖而致病,禽霍亂主要發(fā)生在2月齡以上的雞,雛雞很少發(fā)病。經(jīng)了解,該雞群在14日齡時已進行了法氏囊疫苗接種,本次病例的發(fā)生是該養(yǎng)殖戶沒有掌握當?shù)氐囊咔闋顩r,選用法氏囊疫苗時忽視了疫苗毒株的特點,沒有針對性地選擇疫苗的種類,使野毒感染引發(fā)法氏囊病,由于法氏囊受到損害,機體抗病機能下降,雞舍環(huán)境中的巴氏桿菌侵入機體大量繁殖,導致雛雞并發(fā)禽霍亂病??茖W選擇法氏囊疫苗接種免疫是預防控制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一種有效措施。法氏囊疫苗依其毒力不同有不同的種類,適用于不同的雞群。疫苗的選擇應根據(jù)傳染性法氏囊病的流行特點、雞場法氏囊病毒的污染程度、雛雞母源抗體的水平及其均勻度、雞的品種等來確定使用疫苗的種類。有母源抗體的雞群可選擇中等毒力疫苗,沒有母源抗體或抗體水平偏低的雞群可選用弱毒疫苗,二免時用中等毒力疫苗,對于法氏囊病毒污染嚴重的地區(qū)和雞場,可以考慮使用中等偏強毒力的活疫苗,其突破母源抗體的能力強,免疫效果好。
7參考文獻
[1] 張振鋒,張凱,王俊江.雞傳染性法氏囊炎與禽霍亂混合感染的診治[J].養(yǎng)殖技術顧問,2008(11):52.
[2] 湯仁山.雞傳染性法氏囊炎的診治[J].農技服務,2008(7):92,144.
[3] 趙靜.一起雛雞傳染性法氏囊病的診斷與體會[J].畜禽業(yè),2008(6):78-79.
[4] 譚中良.雞傳染性法氏囊炎的防治[J].畜牧與飼料科學,2008(2):126.
[5] 蘇月梅,張殿清,李曉東,等.雞傳染性法氏囊炎的防制對策[J].今日畜牧獸醫(yī),2006(10):38.
[6] 王圣智.雞傳染性法氏囊炎病的診治[J].吉林畜牧獸醫(yī),1991(5):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