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艷
摘要從池塘條件、苗種放養(yǎng)、養(yǎng)殖管理、并池越冬、成魚養(yǎng)殖等方面介紹黃顙魚養(yǎng)殖技術,以供養(yǎng)殖戶參考。
關鍵詞黃顙魚;池塘養(yǎng)殖;苗種放養(yǎng);并池越冬;成魚養(yǎng)殖
中圖分類號S965.32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 1007-5739(2009)01-0236-01
黃顙魚(Pelteobagrus fulvidraco)俗稱嘎牙子,屬鯰形目,嘗科,黃顙魚屬,是常見的底棲雜食性魚類。其廣泛分布于我國大部分地區(qū)的天然水體中,因對環(huán)境適應力強、養(yǎng)殖經濟效益高而深受養(yǎng)殖者歡迎。近幾年來,黃顙魚在日本、韓國、東南亞等國家有巨大的市場,是出口創(chuàng)匯的優(yōu)良品種,也是近幾年的主要推廣品種?,F(xiàn)根據魚種推廣的情況和生產中取得的一些成功經驗,將黃顙魚的養(yǎng)殖技術介紹如下。
1池塘條件
養(yǎng)殖黃顙魚的池塘面積要求不嚴,可大可小,但水深應保持在1.5m以上,池底淤泥不宜過厚,以泥沙質底為佳。池塘要求排灌方便,水量充足。魚種放養(yǎng)前10~15d應按池塘養(yǎng)魚的要求對魚池進行清整,同時用生石灰或漂白粉進行清塘消毒,以保證魚池整潔,無敵害生物、野雜魚和病原體等。清塘消毒采用干法清塘,生石灰(水深5~10cm)用量為750~1 125kg/hm2;漂白粉(水深5~10cm)用量為75~150kg/hm2。魚池清塘后,在魚苗入塘前7d注水50cm左右,同時用糞肥培肥魚池水質,施發(fā)酵好的雞糞或生糞1.5~4.5t/hm2,以培養(yǎng)餌料生物的生長。
2苗種放養(yǎng)
盡量提早放養(yǎng),以延長培育時間。要求黃顙魚烏仔放養(yǎng)時間不晚于6月20日,7d后放養(yǎng)花白鰱夏花。要求放養(yǎng)體質健壯、無病無傷、規(guī)格整齊的黃顙魚烏仔和花白鰱夏花。黃顙魚烏仔5~6cm,花白鰱夏花2.5~3.0cm。放養(yǎng)黃顙魚烏仔12~15萬尾/hm2,搭配花白鰱夏花3.0~4.5萬尾/hm2。
3養(yǎng)殖管理
3.1飼料投喂
黃顙魚烏仔入塘7d內,主要攝食池塘中的浮游動物。若池塘中浮游動物數(shù)量不能滿足黃顙魚魚種的需求,可撈取天然和人工培育的大型枝角類、橈足類等活餌投喂。投喂方法為每天2次,上午投喂全天總投喂量的1/3,下午投喂全天總投喂量的2/3。7d后開始馴化,投喂用絞肉機絞碎的新鮮野雜魚肉糜,并拌入10%的土面作為黏合劑。馴化及投喂方法:在魚池一邊設4~6個飼料臺,每個飼料臺規(guī)格為2m×2m,用細網絲制成,設置在水深50~80cm處,將拌入土面的肉糜放在飼料臺上,每天分2次投喂,第1次投喂時間為早上7~8時,投喂量占總量的1/3;第2次投喂時間為傍晚18~20時,投喂量占總量的2/3,投喂飼料要特別注意“四定”和“四看”的原則。馴化10~15d后,撒到池中1~2個飼料臺上。當黃顙魚魚苗體長達到5cm以上時,可在肉糜中添加20%~30%的豆粕、菜粕、葵花粕、玉米等植物性飼料。日投喂量根據池塘黃顙魚體重與水溫的關系而定,當水溫為20℃以下時,投喂量占魚體體重的1%~3%;當水溫為20℃以上時,投喂量占魚體體重的4%~6%。值得注意的是,黃顙魚為底棲雜食性魚類,魚苗階段喜歡集群,并在暗、弱光條件下攝食強烈。因此,進行黃顙魚苗種培育時,應在飼料臺上方搭設遮蓋物遮光,遮蓋物面積應比飼料臺面積大一些。
3.2日常管理
堅持每天早晚巡塘,觀察魚體的活動情況;根據水質狀況、透明度及水位變化情況定期換水,一般10~15d換水1次;每隔15d魚池用生石灰150~225kg/hm2化水后全池潑灑,以調節(jié)水質;在魚種生長旺季,根據天氣和魚池溶解氧變化情況,按 “三開兩不開”的原則開動增氧機,增加水體溶解氧,以預防和解救浮頭,保證魚種正常攝食和生長;15d檢查1次黃顙魚魚種的生長情況,隨時調整投喂量,每天檢查飼料臺有無殘餌,并清整飼料臺,每10d用漂白粉消毒1次;經常清除池邊雜草和池中腐敗污物,隨時撈出池塘中的蛙卵和蝌蚪,以防搶食飼料。
3.3魚病防治
調節(jié)好水質,實施健康養(yǎng)殖技術。7~8月每隔10~15d潑灑光合細菌1次,濃度為10mg/L,每月定期潑灑殺菌藥進行水體消毒;15d投餌1次,每次連天。黃顙魚對硫酸銅、敵百蟲、高錳酸鉀等藥物較敏感,防病時一定要慎重。
4并池越冬
當水溫降到10℃時,黃顙魚魚種應并池或原池越冬。原池越冬的池塘要排出1/2以上的池水,并進行水體消毒,封冰前水注到最高水位;并塘越冬的池塘要做好水體和魚種的消毒,并塘拉網時要小心操作,避免魚體受傷。水體消毒用1mg/L的漂白粉,魚種消毒用2%~4%的食鹽浸洗5~10min。黃顙魚魚種越冬密度為4.5~7.5kg/m3。越冬期做好掃雪、補水、施肥、防病、水質監(jiān)測(包括溶解氧、pH值、浮游生物、透明度、水溫等項目)等管理工作。
5成魚養(yǎng)殖
主養(yǎng)黃顙魚的池塘水質調節(jié)非常重要。自5月一般每天投餌2次。開始應每隔10~15d加注新水1次,每次注水10~15cm深。若發(fā)現(xiàn)水質過肥,應及時排出部分老水,加注新水,以保證魚類攝食旺盛,正常生長。每天要巡塘觀察魚群攝食情況,及時清除食臺周圍的殘餌及腐敗漂浮物。在魚病流行季節(jié),每隔10~15d按1mg/L的濃度全池潑灑1次漂白粉。發(fā)現(xiàn)病情,應及時治療,防止病情蔓延。黃顙魚為無鱗魚,對藥物較為敏感,敵百蟲、硫酸銅等藥品應慎用。
6參考文獻
[1] 葛朋彪.池塘主養(yǎng)黃顙魚養(yǎng)殖技術要點[J].科學養(yǎng)魚,2005(6):90-91.
[2] 莊廣贊.江黃顙魚養(yǎng)殖技術[J].漁業(yè)致富指南,2005(10):32.
[3] 潘忠斌.黃顙魚池塘養(yǎng)殖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4(2):37.
[4] 王剛.黃顙魚繁育及養(yǎng)殖技術[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8(21):249,251.
[5] 朱盛林,萬全,張漢勤,等.黃顙魚人工繁殖及養(yǎng)殖技術研究[J].現(xiàn)代農業(yè)科技,2007(18):157-158.
[6] 邢躍楠.黃顙魚池塘養(yǎng)殖技術[J].新農業(yè),2008(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