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光遠 劉愛珍
【摘要】教學實踐證明,語言學習的效果與文化存在著密切關系。在外語教學中,只有正確地處理二者的關系,才能真正地教授好語言。本文分析了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提出了文化導入的內(nèi)容及原則,從二者關系出發(fā),就教學中如何進行文化導入提出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語言文化英語教學文化導入
文化是一種社會現(xiàn)象,也是一種歷史現(xiàn)象,并具有民族性。語言是一種文化,但只是文化的組成部分。反過來說,語言包括語言的使用方式在內(nèi),也不能離開文化而獨立存在。通常的觀點認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反映民族文化的一面鏡子。同樣,英語的學習也不是一個獨立的過程,它是與其獨特的社會文化、背景等因素息息相關的。實踐證明,只有正確地處理語言與文化的關系,才能真正地學好語言。從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角度來研究英語教學,不僅有利于英語教學,更會促進國家之間文化的相互交流與和諧發(fā)展。
一、語言與文化的關系
隨著科學與社會的發(fā)展,許多語言學家、哲學家、社會學家與人類學家等都意識到語言和文化之間存在著某種聯(lián)系。前人提出的觀點很多,其中影響較大的有:(1)語言是文化的構成部分;(2)語言是反映文化積淀的“活化石”;(3)語言決定論,即語言決定思維,也決定文化;(4)文化決定論,即文化作用于語言,對語言產(chǎn)生深刻的影響?,F(xiàn)在通行的觀點認為,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又是文化的一部分,語言與文化有密不可分的關系,語言始終是與文化的發(fā)展同步的。
筆者認為,語言與文化有著錯綜復雜,不可分割的關系。首先,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反映文化的同時又促進文化其他部分的發(fā)展。反之,文化對語言的發(fā)展和使用也起著直接的影響作用。然而,我們應該看到,在現(xiàn)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們對文化的重視程度還遠遠不夠。存在的主要問題有:(1)把學習語法與詞匯當作是英語學習的全部。這樣教育出來的學生不僅學習的知識空洞死板,綜合交際能力也差;(2)學習方法陳舊,只見樹木不見森林。注意力往往集中在對詞句的理解上,而較少注意對篇章的整體把握;(3)語言能力可能很強,但是跨文化理解能力差,缺乏社會技能與交際技能。
語言是人類交際的工具,中學生乃至大學生學習語言的目的就是為了交際。而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不可避免地會與對方的生活習慣和思維方式等文化行為碰撞。我們要更好地與人交流,就必須先了解這個人以及他所處國家的文化,這樣才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與人交往。同樣,對英語的學習,最終的目的就是與人能溝通與交往。因此,在英語教學中,關于英語國家的文化導入是非常必要的,這也是教師在課堂上教學及課后作業(yè)布置中考慮的重要問題,即如何讓學生真正地會運用英語,而不是學會“啞巴英語”。
二、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
美國社會語言學家D.Hymes在1966年首次提出了“交際能力”的概念,他認為,僅僅學習某種語言是不夠的,還必須學習怎樣使用那種語言,即必須具備掌握使用那種語言進行交際的能力,必須懂得如何用恰當?shù)恼Z言方式表達自己的真正意圖,而這種表達方式的主要使用依據(jù)則是社會文化背景,即本文要探討的文化導入中的文化。
文化導入的教學方式,是一種通過引導的方式讓學生主動建構語言與文化知識、促進英語綜合運用能力提高的相對穩(wěn)定的操作性框架,主張教師在一定的教學環(huán)境中,根據(jù)教學大綱、教材和學生實際,運用正確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激發(fā)他們的思考與想象,促進學生主動進行內(nèi)部心理表征的建構,從而培養(yǎng)學生對文化差異的敏感性、寬容性以及處理文化差異的靈活性,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英語的能力。
文化導入在英語教學中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首先,階段性原則。即英語教學是由淺入深,由簡到繁,循序漸進的。文化導入應接近于學生的語言水平,應與所學外語水平等級標準中的“等級”同步進行。其次,適度性原則。即根據(jù)英語教學的需要,在必要的、正確的時間實行文化導入。比如,在英語剛?cè)腴T的階段,就進行文化的學習顯然是不符合學生的實際能力的。再次,實用性原則。即所導入的文化內(nèi)容應該是與學生所學的語言內(nèi)容密切相關,與日常交際所涉及的主要方面密切相關,同時也考慮到學生興趣所在,注重導入的方法。
三、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的建議
我們已經(jīng)論證了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的定義、原則以及要遵循的原則。下面,就如何在英語過程中進行文化導入,筆者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教師應樹立與加強文化導入意識
英語教師自身要加強文化學習,更新觀念,提高自身的英語文化意識。在英語教學中,要掌握各階段語言學習的合理比重,正確處理好語言與文化的關系、語言能力和交際能力的關系,客觀地對比英漢之間的差異,引導學生正確對待各種文化的同時,也客觀評價不同文化,提高文化敏感性和鑒別能力,培養(yǎng)跨文化交際能力。
2.結(jié)合教材,合理地進行文化導入
教師要充分利用英語精讀課本中的內(nèi)容,適當補充課文的背景知識,在向?qū)W生講解語言知識的同時,傳授西方國家文化的內(nèi)容。但應該注意的是,教師所選用的文教資料,在側(cè)重西方人的價值觀念及思考方式等的同時,還需對其進行篩選。選其精華,去其糟粕。在表述時,應少些個人的選擇傾向,而只客觀呈現(xiàn)不同文化的差異性。
3.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
教師在制作課件的過程中,應該結(jié)合具體教學情況,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上的豐富的信息資源,如在線直播和可以供下載的可視英語新聞材料、重大國際活動或賽事的英語直播、英語國家電視臺的直播節(jié)目等。這些具有動態(tài)特征的網(wǎng)絡資源為教師制作教學課件提供了一個采集最新、最鮮活的材料的途徑,并與傳統(tǒng)的教材形成了動態(tài)和靜態(tài)的優(yōu)勢互補。
4.注重實踐,開展各種課堂與課外活動
教師應注重在課堂內(nèi)營造一定的社會文化氛圍,如在課堂上用錄相或通過講述描繪相關的文化背景,讓學生扮演角色,學習操練在這種背景下的交際能力;或者是積極鼓勵學生開展課外文化實踐,即到現(xiàn)實生活中去實踐??梢哉彝鈬笥呀徽?去英語角會話,或上外籍教師家做客等;也可以充分利用外籍教師,組織生日晚會,圣誕晚會或野餐等。通過日常的接觸和活動,了解什么是圣誕晚會、生日晚會以及在什么場合下講什么話,做何種反應。
參考文獻:
[1]胡文仲.交際與文化.上海譯文出版社,1994.
[2]方育紅.對中學英語教學中文化導入問題的研究.華東師范大學,2007.
[3]徐巧雙.對外漢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華中師范大學,2008.
[4]曹曦穎.英語“文化導入”教學模式研究.四川師范大學學報,2006.
[5]陳燕.文化語言觀與中學外語教學.無錫教育學院學報,2003,(1).
[6]劉肖棟.外語教學中的文化引入.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4).
[7]趙麗娜,景然.淺談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導入.遼寧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