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嬌
【關鍵詞】小學英語任務型教學學生
一、設計任務目的明確,盡早布置
教師在設計教學任務時,應認真鉆研教材,圍繞教學目標來設計任務。雖然小學英語注重寓教于樂,但在兼顧對小學生學習興趣培養(yǎng)的同時,要把英語的交際性和實用性放在首位。在確定每節(jié)課的教學任務時,避免籠統(tǒng)地講培養(yǎng)學生具備某種能力,應把他落實到與本課內容相關的具體要求或某種技能上,這樣才能增強教學的實效性,讓教師明確教什么、怎樣教,學生知道學什么、怎樣學。
通過實際教學工作,筆者認為,一堂課的開始就把任務布置下去的效果比較好。因為在此時,學生還沒有足夠的知識和能力來完成這個任務,讓學生帶著任務來學習,在學習中不斷獲得完成任務必需的知識和能力,直至順利完成任務,那么,這個教學任務就自然成了學生課堂學習的指南針,指揮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積累知識和學習方法,培養(yǎng)能力。
二、設計任務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出發(fā)點,貼近生活
真實的任務源自真實的生活。教師在設計任務時要先考慮學生的生活經驗,可以直接從真實生活中選擇適合的真實任務進行語言教學,這樣能引起學生的共鳴和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欲望,使學生積極參與學習,有話可說。例如,我在講交通方式時,課前讓學生采訪父母和同學上班或上學的交通方式,做好記錄,在課堂上用英語向全班介紹,由于這個此次任務很貼近學生的生活,學生在課堂上踴躍表現(xiàn),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這種真實自然,源于生活的任務活動,學生更容易產生興趣,更容易理解語言的意義,也就更快掌握如何在真實生活中使用英語。
三、任務要面向全體,生生參與
教師應承認學生客觀存在著個體差異,只照顧少數尖子生或者一刀切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教師在設計任務時,除了考慮學生的興趣,還要考慮到每一位學生。任務設計過易,達不到訓練的目的;過難,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和自信心。一節(jié)課的務應該能吸引全體學生。如果任務只有能力強的或水平高的學生才能完成,整個課堂就成了少數學生的專場表演。無論,課上和課下,學生可以以小組為單位,互相幫助,合作學習。
我在“城市”這個話題的教學中,學完課文后,請同學們給好朋友寫一張明信片來介紹自己的城市,基礎好的學生可以盡情發(fā)揮,拓展內容;基礎差的學生可以模仿課文,稍加修改來完成。所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使每個學生都能體驗成功的喜悅。
四、教師主導,學生主體
以往,英語教學只強調教師的主導地位,教師是課堂的主講和指揮,學生只能看、聽,忽略了小學生愛動、愛嘗試的特點。任務型教學法要求教師不再單一想學生灌輸知識,教師要成為教學活動的設計者、組織者、引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是活動的實施者。教師在活動中給予適當、正確的指導,并且組織控制好課堂,給學生充分實踐的平臺,這樣學生才有自由發(fā)展的空間。
總之,筆者深深體會到,小學英語教學任務型教學法既注重學生語言應用能力的培養(yǎng)又注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提高,體現(xiàn)了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在課堂教學中顯示出其優(yōu)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