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書軍
【摘要】近幾年來,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新課程理念所包含的新型的教育觀、師生觀、教學觀、評價觀逐漸滲透于教育者的教育實踐之中,高中語文教學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zhàn),我們需要轉變語文教育教學思想,改革教學方法,以求達到更好的教學目的。本文從課堂教學設計與教育手段運用兩方面,淺析了探討了高中語文教育教學的改進。
【關鍵詞】新課程高中語文教學設計教學手段
一、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是以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語文教育原理為基礎,依照一定的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對課堂教學的整個流程、總體結構及其相關層面所做出的行之有效的預期策劃,達到優(yōu)化教學質量的目的。
1.將新課程改革的四個基本理念融匯于課堂教學當中
第一,以“面向全體學生,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fā)展”這個教育改革為根本出發(fā)點,要求教師從面向少數尖子生轉變?yōu)槊嫦蛉w學生,對所有學生一視同仁,改變普遍存在的厚“優(yōu)等生”薄“后進生”的現象。
第二,重視“回歸生活的課程生態(tài)觀”這一重要理念,課堂設計重返生活世界,幫學生找回失落的主體意識,形成全新的課程生態(tài)觀。舍棄那種以升學率為中心,背離了學生生命主體的數據來衡量教育、評價學校和學生的做法。新的課堂設計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重建屬于他們自己的學習家園,使他們可以自由的沐浴春風,用心感受知識的無限魅力,無拘無束的揮灑青春的熱情。
第三,堅持“科學與人文整合的課程文化觀”,使學生在與文本的互動中,不但要發(fā)展思維能力,提高感悟能力,增強評判能力以及閱讀能力,同時實現自我成長,激發(fā)出自身的創(chuàng)造力與生命力,陶冶情操,逐漸形成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正確的價值觀和世界觀,在這個人生的重要轉變階段,升華自己的人生價值。
第四,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念”三個維度設計課程,力爭使每一位學生都能達到、獲得現代公民必須具備的基本語文素養(yǎng),注重的是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
2.突出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兩大要素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备鶕@一特征,高中語文課堂教學設計必須要突出思維訓練和語言訓練兩大要素,促使學生養(yǎng)成獨立思考、努力鉆研的習慣,增強思維能力和閱讀能力,培養(yǎng)語文素養(yǎng)。
所謂思維訓練,大致包括判斷能力、分析能力、聯想能力等多種能力的訓練,教師必須充分利用課堂教學,從教材和學生本身出發(fā),進行有計劃有針對性的各種思維訓練,同時把思維訓練的意識有計劃地滲透到語文教學和各個環(huán)節(jié)中去。語言訓練是指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積極參與,自主發(fā)展。以教學內容為依托,處理好教與學、訓與練、文與道等諸多關系,使學生在學習中有動力、有方法、有個性、有創(chuàng)造,逐步養(yǎng)成一種帶有濃厚經驗色彩的、能夠直接迅速地領悟語言文字的能力。
3.明確課堂的價值取向
如果課堂價值取向不明晰,教學目標就會很模糊,寶貴的教學時間就在師生的一問一答的熱鬧中流失了,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教學目標的制訂是否準確清晰,不僅影響著教學過程的展開,很大程度上也牽制了最終的學習效果。我們認為,課堂價值取向應建立在對教材、學生和課程總體目標的準確把握上。一方面,教師在上課之前應該對教材要有全面和多元理解,有效調控教學目標,促進學生向最近發(fā)展區(qū)發(fā)展。另一方面,教師對教學目標要有深刻的把握。衡量課堂教學含金量和價值取向的標準應該是:學生的思維水平發(fā)展、人生境界的提升、情感的升華、語文素養(yǎng)的積淀以及語文能力的提高等。
4.在課堂教學設計時,注重學習過程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是學生獲得人生經驗和生命體驗的過程,是師生互動、心靈對話的過程。但是,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通病是缺少對學生的關注,缺乏學生個性的張揚,沒有把主動權交給學生。因此,新課程下教學設計要求教師必須轉換自身角色,優(yōu)化課堂教學。
首先,在課文整體操作上,要把握好部分和整體的關系。比如,在分析課文時,應該讓學生略讀課文,對文本有一個整體全面的認識,然后做內部分析,最后總體概括。其次,在片段處理上,必須把握好語言和思想的關系,學生回答問題就是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悟。再次,在課堂進程中,“聽”、“說”、“讀”、“寫”、“思”的活動應貫穿整個課堂教學。許多語文知識的掌握和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不是靠教師“教”出來的,而是靠學生在解讀中“練”出來的,不能脫離課本進行空洞的說教。無論采用哪種教學設計,都應該把握好主次關系,首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在新課程實施中,教師應該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合作者和參與者。
二、教學手段運用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手段的合理運作,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達到強化教學內容、提高學生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的目的。
1.建立豐富的課堂教學情境,調動起學生主動參與課堂學習的興趣,從而激發(fā)其求知欲,變被動接受為主動求知,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學習的效率。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激發(fā)、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形式與手段很多,可以運用圖象語言與文字相結合,強化教材內容的真情實感,使知識變抽象為形象,化疑難為淺易,能深化學生從感性到理性的認識。例如,在講《荷塘月色》一課時,我搜集了很多荷塘的卡片,讓學生在閱讀課文同時觀看照片,就有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馬上課堂氣氛就高漲了起來??傊?視聽結合可以加深學生對語文教材的理解,并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力,形成深刻的印象。
2.運用課外知識,拓展語文學習視野。語文學習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教師不僅要對教材中的內容進行閱讀積累,還要在用好教科書的基礎上,適當地引導學生收集資料,閱讀文章,記錄感悟,以拓展學習內容?!墩Z文課程標準》積極提倡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閱讀材料。所以,教師可以通過教材教會學生正確讀書的方法,激勵他們廣泛閱讀課外讀物,以達到拓展閱讀視野、積累語言知識、發(fā)展語文智能的目的。
3.運用多媒體輔助語文教學。多媒體作為一種教學輔助手段,具有形象、生動、具體的特點,可以有效地增強課文的直觀性和趣味性,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根據教材的不同內容,在課前制作出與課堂活動密切相關的、不同風格的多媒體課件,這樣,既節(jié)省了大量的板書時間,把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放在點撥、啟發(fā)、發(fā)現問題、解決問題上,提高了課堂效率,又可以增加學生學習、思考的時間和訓練的密度,取得舉一反三的效果。
以后,我們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應更加注重課堂的設計與教學手段的運用,挖掘學生潛力、激發(fā)學生內驅,全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學生在輕松的學習環(huán)境下完成求知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