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加
摘要:應用題就是從實際生活中提取出來的,讓學生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來解決問題的習題。昔日的··應用題”這個名詞現已避漸淡化.隨著新課程的深入實施,在廣大師生的意識中它已成為“解決問題”。所謂數學中的“解決問題是綜合性、創(chuàng)造性地應用學過的數學知識、方法于陌生的、新的問題情境的過程。
關鍵詞:應用題課政新思路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深入發(fā)展。新教材中已經不再單獨設立應用題教學的章節(jié),這就對我們教師頭腦中長期存在的對應用題的傳統(tǒng)認識提出了挑戰(zhàn)。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運用問題解決的有關理論仔細審視近幾十年來應用題教學的現狀,就能產生許多新的思考,并對傳統(tǒng)應用題教學中存在的誤區(qū)有更清楚的認識,從而促進我們在新課程理念的指導下就應用題教學進行認真的反思。
一、應用題題材內容的生活化
只有在實際生活中才能學習到更真實的學問,同樣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實際。學生學習數學的目的是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所以我們選擇教學內容應該是與學生生活實際密切相關的,具有生活氣息和時代特征的現實性、生活化、親切的內容。我們在處理教材時,既要尊重教材,明確教材內容中的知識要素,又要挖掘教材內容中的生活素材,尋找教材中的數學知識與學生熟悉生活情境有機的切入點,使枯燥的數學問題變?yōu)榛钌纳瞵F實。例如教學相差關系的應用題時,老師提供給學生幾條信息:綿羊有50只,牦牛有32頭,綿羊比牦牛多多少?青稞收了28袋,油菜籽收了16袋,油菜籽比青稞少收多少袋々。然后讓學生任意選擇其中的兩條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就把學生帶八了身邊的情境中,讓學生感受到了數學就在身邊,使應用題有了“應用昧”。又如,教學“連乘應用題”時,先給學生數數教室里有幾個小組々每組有幾張桌子?每桌坐幾個人?然后讓學生根據這些數據提出數學問題。這樣從本班實際情況八手,引導學生自主編題構造例題,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使課堂充滿生機、充滿活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lián)系,也增加了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親切感。
二、應用題題材內容的多樣化
傳統(tǒng)應用題的呈現方式存在著許多不足,主要表現為:形式比較單一,大多為文字敘述的;結構比較簡單,總是若干個條件加一個問題,所有的條件用上后正好解答出問題:脫離學生的生活實際,有明顯的人為編擬的痕跡;解題的技巧性較強,對提高學生的觀察、分析、類比、推理等思維能力幫助不大。因此,新課程背景下的應用題教學,應用題的呈現要更加貼近社會生產、生活的實際情況,應該努力實現應用題呈現形式的多樣化,除文字敘述外,還可以用表格、圖畫、對話等方式。適當增加有多余條件和開放性的問題,向學生提供鮮活的、真實的、有趣味的和具有探索思考價值的數學問題,以凸顯應用題的問題特征,培養(yǎng)學生搜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教學求平均數的應用題的時候,我們可以盡量選取日常生活中常見的一些圖表或數據,讓學生結合表格來研究,通過表格還能發(fā)現什么新的問題。如一個地方某一月的氣溫,某一個班學生測驗的平均成績等等。而對于同樣一道例題,改用其他的方式呈現,如圖文應用題。就使原本枯燥乏味的應用題變成了活潑生動,如六年級的“一臺飼料粉碎機,每小時粉碎飼料1/2噸,3/4小時粉碎飼料多少噸?”顯然,用線段圖很難幫助學生理解,但用圖畫法學生理解就很透徹,也符合學生的認知發(fā)展特點。
三、應用題解題材過程的開放化
對學生的發(fā)展而言,解決問題的學習價值不只是獲得問題的結論或答案,其意義在于學生通過解決問題的教學活動,體驗方法,以形成策略。在應用題教學中,我們不能把目光緊緊地定格在答案上,更應該關注讓學生體驗解決問題過程中的方法與策略。這些方法、策略的穩(wěn)固與形成,將逐漸成為學生思維方式的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以數學的眼光來審視與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各類問題,也將是數學教育的價值所在。而傳統(tǒng)應用題大多數結構良好,答案唯一,解題方向明確,只需要不斷地重復和套用已經學過的公式和數量關系就可以解決。所以,毫無疑問,這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和應用能力來說,都是欠缺的。因此,要適度地引入開放性應用題,便能沖破傳統(tǒng)應用題帶來的封閉性,便能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能力。
綜上所述,在“應用題教學”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下,我們老師必須充分把握教材,選取密切聯(lián)系學生生活及一些生動有趣的素材進行教學。在教學中多教他們一些解題的方法.讓他們用多種方法來解題,讓學生在經歷應用數學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在解決實際問題中享受成功的樂趣。讓數學課堂教學適應社會生活實際.從而培養(yǎng)出一批真正會學數學.愛數學的未來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