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生喜歡聽歌唱歌,以尋求共鳴,宣泄情感,愉悅身心。其實,廣泛流傳的歌曲恰好是作文教學的有利資源,教師抓住這一契機,因勢利導,引導學生聽歌學作文,能使單調乏味、脫離學生實際的作文教學得到改善,
從而改變學生望“文”生畏的現(xiàn)狀,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一、引導學生聽歌學作文的可行性
歌曲與文學緊密相聯(lián)。從歷史角度看,每一個時代都有其區(qū)別于其它時代的主流文學樣式:《詩經》濫觴于先秦,樂府盛行于漢魏,律絕鼎盛于李唐,詩余風靡于兩宋,散曲風行于元代,新詩發(fā)端于“五·四”。它們在各自的時代為平民百姓所喜聞樂見,膾炙人口,口耳相傳,盛極一時。還不同程度地被配上樂譜,不自覺地成為當時的流行歌曲。如語文報社社長蔡智敏先生所言:“《詩經》,對愛情的描寫都是非常生動的,和我們今天的流行歌曲差不多,一個道理,它就是當時的流行歌曲。”在歷代文人中,不自覺地創(chuàng)作“流行歌詞”較盛的當數(shù)曹操,《魏書》載他“登高必賦,及造新詩,被之管弦,皆成樂章”。而自覺地創(chuàng)作“流行歌曲”,其中最成功的應數(shù)北宋時自稱“奉旨填詞”的柳永。他創(chuàng)作了大量供市井平民傳唱的慢詞。在當時,“凡有井水飲處,即能歌柳詞”,可以說,他是流行歌詞界的一代宗師。發(fā)展至當代,歌詞的創(chuàng)作更是綜合多種文學手法,佳作迭出,流派紛呈。從自身特點看,無論哪個時期的精美歌詞,都是文學藝術之一,是被音樂同化了的詩,是詩化了的散文,其自身反映出一般的文學創(chuàng)作規(guī)律,為啟發(fā)學生作文提供了可能性。這是引導學生聽歌學作文的基本依據(jù)。
二、引導學生聽歌學作文的重要性
1、引導學生從聽歌中學作文,可以使作文教學更有生活味,更具現(xiàn)實性?!墩Z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xiàn)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歌曲包含生活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歌曲反映不同的生活側面。學生可以從聽歌中直接了解到各種生活背景,間接體驗到各種生活現(xiàn)實。歌曲尤其是流行歌曲,學生日常接觸較多,耳熟能詳,有了較粗淺的認識,應用到作文教學,既能激發(fā)學生的作文興趣,又更符合學生的生活實際。
2、引導學生從聽歌中學作文,可以使作文教學更有文化味,體現(xiàn)人文性。歌曲關注社會、關注自然、關注自我,以歌詞的方式記載歷史、傳承文化、反映思想;以曲調的方式表達人與人的情感碰撞,人與大千世界的和睦共處,人與自然萬物的和諧共存;以其鮮明的時代性和民族性重塑人的精神內核,體現(xiàn)人文關懷。在語文課堂適當引入歌曲,反映了語文教學的開放性、兼容性,讓作文教學更有文化味道。
3、引導學生從聽歌中學作文,可以使作文教學更有情感味,更具情境性。歌曲風格各異,情愫豐富,能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輕快的歌曲使人心情愉悅;悠揚的歌曲使人氣定神閑;亢奮的歌曲使人激情澎湃;激越的歌曲使人斗志昂揚。在作文教學中播放相應的歌曲,能營造良好的寫作氛圍,松馳神經、啟發(fā)聯(lián)想、豐富想象、活躍思維,讓學生在情境中拓寬思路,在自由中放飛思緒,在熏陶中凈化心靈,在共鳴中抒寫心曲。
三、引導學生聽歌學作文的實踐性
如果學生能巧妙地引用歌詞的精彩語句或學習歌詞中遣詞造句的藝術,就能使文章語言亮麗,文采斐然。不僅如此,不同的歌曲具有不同的優(yōu)點,教師可以根據(jù)其各自的特點有所側重地進行選材立意、布局謀篇、表達效果、修辭手法等多方面的引導,使作文教學深入淺出,多姿多彩。下面舉三例來闡析引導學生從聽歌中學習作文技巧的實踐。
1,引導學生體會歌詞的典型選材。作文需要材料的支撐,否則就會因空洞無物而索然無味。優(yōu)秀的歌詞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平凡細節(jié)來表達深摯的情感。比如閻維文主唱的《母親》,就是從拿書包、打傘、包餃子、擦淚、牽掛、沏茶、掉淚、歡樂等平常瑣屑而具體可感的事情中表現(xiàn)母親的慈善與可親、母愛的偉大與可敬,感人至深。以此為楔子,引導學生寫身邊的親人或朋友。學生就在閻維文歌聲的牽引中去回憶往昔、去尋找細節(jié)、去感受深情、去體會真愛、去敘述往事,完成心中的人物雕像。寫出的作文形象豐厚,立體感人。
2,引導學生認識歌詞的精妙結構。文章的布局謀篇要“鳳頭、豬肚、豹尾”。就開頭而言,“鳳頭”即是作文的開篇最好能像鳳凰的頭部那樣,清秀漂亮,五彩繽紛。無論是短小精練、片言居要,還是大肆渲染、極事鋪陳,都應盡可能地先聲奪人、吸引讀者。清代戲曲理論家李漁闡述更明確:“開卷之初,當以奇句奪目,使人一見而驚,不敢棄去?!睘榱俗寣W生體會描述性開頭的巧妙效果,在作文教學時播放蔡琴主唱的《你的眼神》這首歌曲讓學生欣賞,備受學生喜愛。這首歌曲從其進入歌壇成為經典以來,二十余年,歷久彌新,長盛不衰。除了清雅幽邃的旋律打動人之外,還得歸功于歌詞的結構藝術:開頭的細膩描繪,使聽眾走進一種情境,感同身受,同時設置了懸念;接著揭示出是“眼神”的神奇力量,讓人在豁然開朗之余感到回味無窮;最后點出“友情”的神圣與純潔。引導學生在作文時模仿這種鋪陳開頭、卒章顯志的寫法。有一位學生在《父親的手》中這樣開頭:
粗糙皸裂如松樹皮,皺紋和肉繭鐫刻著人生的艱辛和歲月的滄桑,這就是父親的手;寬厚堅實如鐵盾牌,堅骨和巨力遮擋著家庭的兇險和生活的風雨,這也是父親的手;溫柔舒服如軟絲綢,撫摸和緊握傳遞著深沉的慈愛和歡欣的鼓舞,這還是父親的手。
這段習作的開頭,提綱挈領。在粗線大筆勾勒之下,又有細線工筆素描,為讀者展示了一禎“手”的樸實圖畫,讓讀者對“父親”的形象充滿期待,希望對全文一讀為快。接著,以“父親的手”為線索,敘述了父親愛生命、愛生活、愛家庭、愛孩子的高大形象,最后抒發(fā)了對父親的崇敬和感恩之情,耐人尋味。
3,引導學生學習歌詞的表現(xiàn)手法。文學作品中的渲染襯托、象征比興、虛實抑揚、回環(huán)復沓等手法,歌詞也常使用。比如劉歡主唱的《彎彎的月亮》,就采用了頂針手法,環(huán)環(huán)相接,絲絲入扣,讓人聽后感到蕩氣回腸、曲盡憂思。作文教學時引入這首歌曲與課文《愚公移山》中愚公反駁智叟的那段亙古常新的精彩辯詞進行比較,使學生進一步體會頂針修辭手法的論證效果:層層推進,步步緊逼,氣勢強烈,給人無可辯駁之感。指導學生學習了這種方法后,一位學生在以“挫折”為話題的作文中這樣寫道:
再大的風浪也不能撲滅我到達彼岸的雄心。橋梁倒塌了,我還有小舟;小舟碎散了,我還有船槳;船槳折斷了,我還有雙手;雙手疲乏了,我還有堅定的信念……天有不測之風云,人有旦夕之挫折,我有不滅之意志!
這段習作運用頂針手法,把接二連三的“挫折”具體化,也把堅韌不拔的“意志”形象化。讓讀者在作者跌宕起伏的敘述中感受到百折不撓的意志力量。
四,引導學生聽歌學作文的原則性
把歌曲引入到作文教學,讓學生從中汲取有益養(yǎng)分、學習作文技巧,以提高作文水平,須遵循三項原則:
1、重視所選歌曲的思想性。思想性是作品的靈魂,作為借鑒藍本的歌詞,應強調其內容的健康性與積極性,給學生正面的感染和熏陶。例如,愛情是勿庸置疑的永恒主題,流行歌曲表現(xiàn)這一主題的也為數(shù)不少。但是,如果一味地詠唱男歡女愛、離愁別緒,就顯得狹隘消極。甚至還有些是難登大雅之堂的庸俗劣作,是不應該進入語文課堂的。教學時,應該選擇歌唱愛國愛家、重親重義,歌頌傳統(tǒng)美德,謳歌時代精神,反映積極進取的作品,來陶冶學生,使學生在聽歌中深化作文內涵,提高作文韻味,提升作文美感。
2、注重所選歌曲的藝術性。為學生提供范例,讓學生“取法乎上”,這是必須遵循的基本教學規(guī)律。由于市場經濟對文藝的影響和追名逐利的浮躁心理作祟,當前樂壇亦存在并且“流行”著一些藝術品位極低的歌曲,魚目混珠。導致樂壇魚龍混雜,水平參差不齊。因此,一方面,教師應選擇曲調高雅、歌詞優(yōu)美的歌曲來引導學生;另一方面,還應逐漸教會學生識別真?zhèn)蝺?yōu)劣的方法,讓學生有一雙慧眼,對歌曲的詞、曲能做到耳聰目明。如果學生不懂得用語文的眼光來加以鑒別,分不清稗草優(yōu)苗,眉毛、胡子一把抓,盲目地全盤模仿,就會適得其反,降低作文水平。因為“學乎其上,取乎其中,學乎其中,取乎其下”。
3、不能忽視歌詞在作文教學中的局限性。歌詞與作文畢竟有別:歌詞為適應聽覺特點,讓聽眾在稍縱即逝之間理解詞意,往往講究語言淺白,通俗易懂;為追求音樂效果而過于講究格律整飭;為營造意境而意象疊加,時空跳躍。這些特點如果學生取法不當,可能會導致作文造詞晦澀、詞不達意、邏輯不嚴、連貫欠缺等不足。歌詞也不可能涵蓋所有的文學手法,不能取代文學作品的范例地位。因而,它在作文教學中起到的是輔助作用。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引導學生聽歌學作文,就像是為作文教學多開鑿了一泓“源頭活水”。愿這泓源頭活水,在教師的精心引導下,汩汩地流向學生的心田,滋養(yǎng)學生的生活,浸潤學生的文筆,讓學生作文濺起一朵朵奇異瑰麗的浪花。
陳桂賢,教師,現(xiàn)居廣東英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