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菁
最近看了一篇短文,寫作者自己一生下來就是裂唇,左耳失聰?shù)脑怆H。自跨進校門起,同學們就嘲諷她。她越來越感到,除了家里人,沒有人會愛她,甚至沒有人會喜歡她。于是她自卑、氣惱、孤獨。二年級時,倫納德夫人成了她的班主任,金光閃閃的頭發(fā),一雙黑黑的、笑瞇瞇的眼睛,很受學生們喜歡。一次,班上進行“耳語測驗”。孩子們依次走到教師的身邊,用右手捂著右邊耳朵,然后老師在講臺上輕輕地說一句話,再由那個孩子把話復述出來??墒亲髡叩淖蠖忍焓?,幾乎聽不見任何聲音。她不愿把這事說出來,怕同學們更加嘲笑她。輪到她時,她把左耳對著倫納德夫人,同時用右手緊捂著右耳,然后,悄悄把右手抬起一點,這樣就足以聽清老師的話了。她等待著。倫納德老師的話只有八個字:“我希望你是我的女兒!”這八個字就像一束溫暖的陽光直射她的心田,這八個字撫慰了她幼小受傷的心靈,這八個字改變了她對人生的看法。從此,她鼓足勇氣不懈努力,終于成了一名學有所成的人。
教師的一句話竟能起這么大的作用,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也許,這個例子特殊了一點。但后來看到一部電視散文,卻進一步引起了我的深思。
作品講述的是作者就讀高中時的一段經歷。當時,作者比較喜歡語文,作文也寫得不錯。一次,語文老師布置一篇題為《校園秋桐》的作文。在批改作業(yè)時,老師看到了作者的文章,文筆生動,很有情趣。遺憾的是作者寫成《校園秋色》,違背了題意。老師毫不客氣,在本子上打了個大大的“0”分,并迅速拿到教室,告誡學生說:“同學們,兩年以后,你們將面對無情的高考,如果像這位同學那樣不認真審題,你們無疑會在作文上摔一個大跟頭,也就當然過不了高考這一關!”
老師的話,深深震撼了學生,卻也深深刺痛了作者。兩年以后,原本愛好語文的他考上了某師范大學數(shù)學系,畢業(yè)后成了一名中學數(shù)學教師,后來當了校長。他深情地回憶說:“當初,因自己長在城市,從沒看到過梧桐樹,于是臨時決定改寫校園秋色。對那篇習作,我自感滿意,可是,老師給的‘0分以及后來在班上講的話,把我對語文的自信全部摧毀了,使我完全喪失了對語文的興趣,并因此改變了我后來的發(fā)展道路……”如果當初沒有老師的那番評論,也許他會成為一名很出色的作家!我不禁愕然。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一個好的老師,即使在他責備學生時,也時刻記著不能讓兒童那種“成為一個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滅;一個老師要以正確的引導和誠摯的愛,去喚醒學生向上的心靈。有時一句話能改變學生的長期不良心態(tài),甚至于改變學生的一生。作為人師,要讓學生知道,在他的面前還有漫長的路要走,還會取得新的成績。如果說什么:“你永遠沒出息!”“你讓我失去希望?!薄澳阍趺催@樣笨啊!”這樣的話猶如無形的利箭,會刺傷許多稚嫩的心。還是應該多說這樣的話:“只要你努力,還會有什么困難?”“別人能取得的成績我相信你也能?!睂Υ龑W生不能過于苛刻,因為“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里有愛迪生”。這就要求我們教育工作者在平時的語言中能時時流淌對學生的賞識與鼓舞。嘗試時肯定,落后時鼓勁,成功時喝彩,勝利時導引……我們才能憑借智慧的語言,創(chuàng)設催人向上的人文環(huán)境,營造熱情洋溢的人際氛圍,構建鼓舞人心的班級文化,導演心馳神往的課堂生動……
美國教育心理學家吉諾特博士在談到教師的作用時,曾十分感慨地說:“在經歷了若干年的教師工作之后,我得到了一個令人惶恐的結論。教育的成功與失敗,我是決定性因素,我個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緒,是造成學習氣氛和情緒的主因。身為教師,我具有極大的力量,能夠讓孩子們獲得愉快或悲慘。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以是啟發(fā)靈感的媒介。我能讓人丟臉,也能讓人開心;能傷人,也可以救人。無論在什么情況下,一場危機之惡化或解除,兒童是否受到感化,全部決定在我?!?/p>
也許,你并不贊同這番話的全部,但教師對學生的影響之巨大,卻是不爭的事實。生活中,教學中,教師個人的情感、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對學生產生著影響,或鼓舞或打擊,或推動或阻止,或喚醒或迷失。教育工作是和風細雨、潤物無聲的工作,面對學生稚嫩而幼小的心靈世界,教師的每一句話,都應三思而言之。因為,你的一句話,也許影響他們一輩子!◆(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新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