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云坤 譚學松
在物理學習的過程中,教師不僅要注重知識的授課。還應挖掘其中所蘊含的探究物理規(guī)律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思想和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以下是物理課程中經(jīng)常用到的研究方法。
1類比法
是指在新事物同已知事物間具有類似方面作比較,由所熟悉事物所具有的某種屬性,可以推測與其類似的事物也應具有這種屬性的推理方法,其結論必須由實驗來檢驗。如:學習新課“電流”、“電壓”時引入原先學過的“水流”、“水壓”的知識進行類比,讓學生更易于理解。
2建模法
舍棄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從而突出客觀事物的本質特征,這就叫建模法。構建物理模型是一種研究問題的科學的思維方法。如:在“光學”中引入“光線”的模型;在“磁學”中引入“磁感線”的模型,大大加深了學生的理解。
3控制變量法
為了研究物理量同影響它的多個因素中的某一個因素的關系,可將除了這個因素以外的其它因素人為地控制起來,使其保持不變。再比較、研究該物理量與該因素之間的關系,得出結論,再依次研究另外一個或幾個因素的影響和作用,然后再綜合起來得出規(guī)律的方法。如:探究“影響蒸發(fā)快慢的因素”的實驗;探究“焦耳定律”的實驗等。
4等效替代法
是指某些物理量不直觀、不易測量、難于處理,可以轉換成較直觀、較易測量、易于處理而且又有等效效果的物理量來代替,從而簡化問題的一種方法。如:“力的合成”的實驗;串并聯(lián)電路的“等效電阻”等。
5推理法
有一些物理現(xiàn)象,由于受實驗條件所限,無法直接驗證,需要我們先進行實驗,在實驗基礎上經(jīng)過概括、抽象、合理推理得出科學規(guī)律的一種研究問題的方法,但得出的某些規(guī)律卻又不能用實驗直接驗證,故又稱理想實驗法。
例:在探究摩擦阻力對物體運動的影響實驗中,通過做實驗發(fā)現(xiàn)摩擦阻力越小,小車運動的路程就越遠,且速度減小就越慢,從而展開進一步的推理:如果表面絕對光滑,小車受到的阻力為零,速度不會減慢,將以恒定不變的速度永遠運動下去。牛頓在前人的研究成果基礎上,經(jīng)過分析、推理、概括得出了牛頓第一定律。
6轉換法
將對一個不易測的物理量的測量轉化為對另一些易測物理量的測量,這種轉化方法稱為轉換法。如:測量“玻璃磚的折射率”、“用單擺測重力加速度”等。
7幾何法
幾何學是數(shù)學中研究空間和圖形性質的一門學科,物理實驗、物理習題中有許多地方也都涉及到空間和圖形的問題。因此物理知識都或多或少地要與幾何知識發(fā)生聯(lián)系。物理中的幾何法就是利用幾何知識解決物理問題的方法。如:測直立電線桿的高度就可以利用幾何投影的方法來進行。
8圖象法
物理現(xiàn)象、物理過程以及物理規(guī)律,可用圖象來描述,目的是使復雜難懂的問題簡單化、形象化,即在坐標系中,相關象限內把相關的點連成平滑的直線或曲線,從而直觀地反映出物理量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例如。海波(晶體)和松香(非晶體)的熔化與凝固的圖象。
9歸納法
在物理實驗中,經(jīng)常要對實驗現(xiàn)象、實驗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歸納總結,得出物理規(guī)律,以利于解決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實際問題。如: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p液gV排。
10留跡法
有些物理過程是瞬息即逝的,為了探究物理規(guī)律,我們需要將其記錄下來,只有采用特殊方法使其留下軌跡,以便分析和研究。如用沙擺描繪單擺的振動曲線;用打點計時器記錄物體位置;用頻閃照相機拍攝平拋的小球位置等。
這幾種研究方法在物理教材中經(jīng)常用到,許多規(guī)律的形成以及實驗過程的設計往往用到了多種方法。熟練運用這幾類研究方法對于掌握知識及解決生活、生產(chǎn)中的實際問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