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國偉
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當前航運市場極度低迷,由此導致的船員勞務派遣合同糾紛頻頻發(fā)生。拖欠船員工資、拖欠船員管理費、無故辭退船員、船員無期限待派等現(xiàn)象十分普遍。船員作為弱勢群體,如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選擇海事仲裁方式可以說是快捷有效的法律途徑。海事仲裁,由當事雙方選定信任的行業(yè)專家斷案,熟悉實務,權威公正;仲裁程序靈活快捷,一裁終局,裁決具有強制執(zhí)行力;仲裁與調解相結合,和諧解決雙方矛盾。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上海分會(上海海事仲裁院)傳承了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五十年的品牌文化,擁有先進的仲裁規(guī)則和高水準的仲裁員隊伍,已經受理了不少船員勞務派遣合同仲裁案件,基本圓滿解決并得到當事雙方的認可。值得提醒的是,海事仲裁是建立在雙方自愿的基礎上,其前提是在船員勞務派遣合同中訂立海事仲裁條款。為避免不必要的管轄爭議,海仲上海分會推薦如下標準仲裁條款:“凡因本合同引起的或與本合同有關的任何爭議,雙方應友好協(xié)商解決,如協(xié)商不成,則提交中國海事仲裁委員會按照該會仲裁規(guī)則進行仲裁?!?/p>
以下介紹海仲上海分會最近受理的兩個船員勞務派遣合同糾紛案例:
(一)船員外派合同爭議案
2008年6月10日,申請人XX船員與被申請人YY船務公司在泉州簽訂《船員外派合同》后,被派往“泰山真誠”輪任三副。但是9月15日,被申請人口頭辭退了申請人,單方面解除了勞動合同關系。于是,申請人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向海仲上海分會提起仲裁,請求被申請人支付拖欠工資并給予經濟賠償。
被申請人答辯,申請人在與被申請人訂立勞動合同時,沒有告知其因曠工而被ZZ船舶管理公司解除勞動合同的事實,此事實直接決定被申請人是否與申請人訂立外派合同的意愿,故該合同應為無效合同。被申請人已按合同支付了申請人上船作業(yè)的相應工資,8月底申請人回家經用工單位通知未歸返,因此不存在拖欠工資問題。
仲裁庭經審理后認為,申請人與被申請人簽訂勞動合同時,已解除原勞動關系為自由船員,雙方在平等自愿基礎上簽訂的外派合同應為有效合同。根據合同,被申請人應負責辦理申請人赴外輪工作的出國手續(xù)及證件,而被申請人在未辦完情況下違法安排申請人上船工作,申請人因擔心承擔法律責任而下船,不構成違約行為。用工單位要求不具備必要手續(xù)和證件的申請人回崗是不合理的,不能成為辭退理由。因此,仲裁庭裁決被申請人應向申請人支付拖欠工資,并賠償相關經濟損失。
(二)船員管理合同爭議案
2008年11月18日,申請人XX船務公司與被申請人YY海運公司簽訂《船員管理合同》,申請人為被申請人所屬的“盛安達108”輪配備全套船員,但被申請人拖欠船員工資及管理費,并于2009年1月20日在未通知申請人的情況下就擅自解散船員,故申請人依據合同中的仲裁條款向海仲上海分會提起仲裁,請求被申請人支付拖欠的船員工資及管理費,并賠償違約金。
被申請人答辯,申請人隱瞞了兩個重要事實:1.申請人的船員駕駛“盛安達108”輪于2009年1月1日在福建泉州石湖港觸礁,造成被申請人重大損失;2.鑒于春節(jié)(1月26日)臨近及“盛安達108”輪修理需幾個月的實際情況,被申請人于1月19日與船員達成共識:船員自動放棄2009年1月份工資;船員回家,等船修好后再定下步方案。因此,被申請人不存在拖欠船員工資及管理費情況,也無須支付違約金。
仲裁庭經審理后認為,雙方簽訂的《船員管理合同》是雙方真實意思的表示,對雙方均具有約束力,當事人應當按照約定履行自己的義務,不得擅自變更或解除合同。被申請人未書面通知申請人,自行解散船員的行為,違反雙方合同約定,構成違約,須支付違約金。根據合同,“盛安達108”輪每月船員工資由被申請人向申請人支付,由申請人發(fā)放給船員。被申請人只提供了部分船員放棄2009年1月份工資證明,其余船員沒有簽名,被申請人應當支付其余船員工資。被申請人應依照合同按時支付船員管理費,由于被申請人已遣返船員,事實上已提前終止協(xié)議,自2009年1月20日以后協(xié)議已不再履行,故2009年1月份船員管理費應按比例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