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 芳
第一次讀劉寶萊大使的文字是在2007年,當時他的《侯賽因國王兩次訪華的趣事》一文被收入了新華出版社“新中國外交親歷”系列叢書的《禮賓: 鮮為人知的外交故事》一書。在他的文章中,叱咤中東的約旦國王侯賽因的形象生動而飽滿,尤其是會見中國領導人鄧小平的那一段描寫,令侯賽因那畢恭畢敬的心情躍然紙上,令人動容。也正因此,劉大使的文字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外交官,劉大使有著豐富的外交經驗,在摩洛哥、蘇丹、科威特、阿聯酋和約旦五國的常駐經歷使他諳熟中東事務,可謂一位名副其實的中東問題專家。當我得知劉大使不畏高齡,筆耕不輟,準備將他的相關回憶文章整理并結集出版時,甚為興奮,希望能夠再次借他的筆,去領略外交的神秘。
劉大使的這本書結構簡單清晰,按照時間順序和駐在國的變化,分5章介紹了自己從20世紀60年代起至90年代末在摩洛哥、蘇丹、科威特、阿聯酋和約旦五國的工作和生活經歷。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他跳出了就外交而論外交的小圈子,以外交工作為貫穿全書的主線,全面地向讀者展示了中東地區(qū)的自然地理、風土人情、文化氛圍、政治局勢、重大事件、風云人物等方方面面。
對政治人物的刻畫是劉大使的強項,在這本書中,依然少不了作者親自接觸過的多位中東梟雄的身影。傳奇的摩洛哥國王哈桑二世、喜歡中醫(yī)的蘇丹總統尼邁里、為地區(qū)和平殫精竭慮的埃及總統納賽爾、熱愛中國的“紅色親王”科威特埃米爾·賈比爾、用“101毛發(fā)再生精”的科威特外交大臣薩巴赫、受人敬仰的埃及總統穆巴拉克、熱衷環(huán)保事業(yè)的阿聯酋總統扎耶德、精明果敢的約旦國王侯賽因、學院風格的約旦原王儲哈桑、輕車簡從的約旦現任國王阿卜杜拉——這些在我們常人看來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在劉大使筆下似乎不再遙不可及,這才意識到,他們也有平凡的一面,也有和凡夫俗子一樣的普通情感和興趣,乃至不為人知的辛酸。整本書中,一個個有血有肉的形象呼之欲出。
劉大使還向讀者介紹了他所親歷的發(fā)生在中東地區(qū)的重大國際政治事件,其中披露了不少鮮為人知的第一手資料和內幕故事。如發(fā)生在1971年的蘇丹“7·19”未遂政變、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海灣危機、震驚世界的約旦國王易儲事件、侯賽因國王病逝和葬禮的經過,以及中外領導人的交往等等。在這些重大事件的敘述中,作者絕不僅僅是在講述事實本身,而且處處滲透著身為外交官的觀察和思考,耐人尋味,發(fā)人深思。
此外,中東各國的風土人情也在劉大使筆下被娓娓道來。作者在摩洛哥品嘗齋月飯的經歷,使我們了解了伊斯蘭文化及其飲食習慣; 參加“地瓦尼亞”沙龍,展現了科威特的社團風貌和民間活動; 科威特的“禁酒令”、阿聯酋人對獵鷹的偏愛; 中東的淳樸民風、善良熱情的百姓、地位日益提高的約旦婦女……
當我一口氣讀完書稿時,驚喜地發(fā)現自己收獲的不僅僅是關于外交,還有伴之而來的中東地理、文化、歷史、政治知識的長足進步,以及對阿拉伯文化的更深理解。中東之于我,不再只是一個遙遠的地理坐標,而似乎已經近在眼前、觸手可及了。在多元文化叢生、多種文明共存的當今世界,我慶幸自己能夠在閱讀一本書的同時,就將這不一般的外交、豐富多彩的中東收入囊中,并從中領悟到一種真真切切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