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 cloud 懸浮在空中,不接觸地面,肉眼可見的水滴、冰晶或二者的混合體。
云厚度 vertical extent of a cloud 云底和云頂之間的垂直距離。
云高 cloud height 云底距地面的高度。
云狀 cloud form 云的外形特征。包括云的尺度, 在空間的分布情況、形狀、結(jié)構, 以及它的灰度和透光程度。
云分類 cloud classification
根據(jù)云的特性和形成過程將云區(qū)分歸類的體系,通??紤]的幾個因子是:云的外觀、高度、形成過程和云粒子組成。我國按云底高度將云分為低、中、高3族,然后再區(qū)分為10屬(卷云、卷層云、卷積云、高層云、高積云、層云、層積云、雨層云、積云和積雨云),并進一步細分為29類(如淡積云、碎積云、透光層積云、堡狀高積云、毛卷云等)。
云族 cloud etage
根據(jù)云層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高度對云進行的分類。
低云 low cloud
云底距地面2 km以下的云層。
中云 middle cloud
云底距地面高度分別是2~4 km(極地),2~7 km(溫帶), 2~8 km(熱帶)的云。
高云 high cloud
云底距地面高度分別是3~8 km(極地),5~13 km(溫帶),6~18 km(熱帶)的云。
云底 cloud base 云的下邊界。
云頂 cloud top 云的上邊界。
云冪 cloud ceiling
曾稱“云幕”。在陰天和多云(云量超過7成)條件下,對視程產(chǎn)生阻擋作用的云底高度最低時的云層。
云量 cloud amount 云遮蔽天穹的成數(shù)。
總云量 total cloud cover
天穹被全部云遮蔽的成數(shù)。
云屬 cloud genera
根據(jù)云高、外形和形成過程,對云層進行的分類。其名稱和代號為:卷云(Ci)、卷層云(Cs)、卷積云(Cc)、高層云(As)、高積云(Ac)、積云(Cu)、積雨云(Cb)、層積云(Sc)、層云(St)、雨層云(Ns)。
云種 cloud species
根據(jù)云的外形、尺度、內(nèi)部結(jié)構和形成過程等特征,對云屬進行的分類。分類如下:毛(fil)、鉤(unc)、密(dens)、堡狀(cast)、絮狀(flo)、 成層狀(stra)、薄幕[狀](nebu)、莢狀(lent)、碎[狀](fra)、淡[狀](hum)、中展(med)、濃(cong)、禿[狀](calv)、鬃[狀](cap)。
云類 cloud variety
根據(jù)云的排列方式及其透光程度,對云種或云屬進行補充性描述。有以下幾類:亂(int)、脊[狀](vert)、波狀(und)、輻輳[狀](rad)、網(wǎng)狀(lac)、復(dup)、透光(tra)、漏隙(per)、蔽光(op)。
卷云 cirrus, Ci
帶有絲縷狀結(jié)構和光澤的,白色孤立的薄片狀或狹條狀的高云。
毛卷云 cirrus fibratus, Ci fil
白色明亮的云片, 帶有卷曲或平直的絲縷結(jié)構。
密卷云 cirrus spissatus, Ci dens
較密實的卷云片, 有些部位略帶灰色,絲縷狀結(jié)構顯得比較混亂。
偽卷云 cirrus nothus, Ci not
由鬃積雨云頂部脫離母體而成,云體較大而厚密,有時呈砧狀。
鉤卷云 cirrus uncinus, Ci unc
絲縷狀結(jié)構由云中傾斜下垂, 整個云體呈逗點形狀。
卷層云 cirrostratus, Cs
白色透明的云幔, 有絲縷狀結(jié)構或呈均勻薄幕狀, 可以部分或全部遮蔽天穹, 常伴有暈。
毛卷層云 cirrostratus fibratus, Cs fil
絲縷狀結(jié)構明顯的卷層云。
薄幕卷層云 cirrostratus nebulosus, Cs nebu
分辨不出細微結(jié)構的均勻卷層云, 通常伴有暈的現(xiàn)象。
卷積云 cirrocumulus, Cc
由形似漣漪或豆粒的小云體組成的白色透明的云片、云條或云層, 云的單體視角寬度不超過1°的高云。
高積云 altocumulus, Ac
由眾多白色或灰色帶有陰影的云塊組成的中云, 云塊單體呈不同形狀, 云塊的視角寬度為1°~5°。
透光高積云 altocumulus translucidus, Ac tra
云層中大部分云體比較透明, 可分辨出日、月位置的高積云。
蔽光高積云 altocumulus opacus, Ac op
云個體之間沒有云縫,大部分云體陰暗到可以遮蔽日、月位置的高積云。
莢狀高積云 altocumulus lenticularis, Ac lent
云體形如透鏡或豆莢,邊界明顯的高積云,常由許多個體連成云片。
積云性高積云 altocumulus cumulogenitus, Ac cug
積云或積雨云消退,在中云高度平衍而成的高積云。
絮狀高積云 altocumulus floccus, Ac flo
帶有積狀云外形的高積云云團, 云團下部比較破碎, 經(jīng)常出現(xiàn)雪幡。
堡狀高積云 altocumulus castellanus, Ac cast
頂部顯示出積狀云突起的高積云, 在水平云底上呈現(xiàn)如城墻的垛狀。
高層云 altostratus, As
可部分或全部遮蔽天穹的均勻云層,常為灰白色或灰色。
透光高層云 altostratus translucidus, As tra
云層大部分足夠透明, 因而能顯示出日、月位置的高層云。
蔽光高層云 altostratus opacus, As op
云層大部分不透明, 無法顯示出日、月位置的高層云。
積云 cumulus, Cu
輪廓分明, 頂部凸起、云底平坦的直展云。
淡積云 cumulus humilis, Cu hum
處在發(fā)展初期, 垂直厚度仍小于水平尺度的積云。
中展積云 cumulus mediocris, Cu med
由淡積云繼續(xù)發(fā)展到云頂開始顯示出小型的隆起和對流泡體的積云。
碎積云 cumulus fractus, fractocumulus,Fc
邊緣破碎, 外形變化也較迅速的積云碎塊。
濃積云 cumulus congestus, Cu cong
垂直發(fā)展厚度超過水平寬度, 頂部顯示花椰菜形對流泡體的積云。
積雨云 cumulonimbus, Cb
濃厚龐大的云體, 垂直發(fā)展旺盛, 云頂隨云的發(fā)展逐漸展平成砧狀, 并出現(xiàn)絲縷狀的結(jié)構的直展云。常伴有雷陣雨。
禿積雨云 cumulonimbus calvus, Cb calv
由濃積云繼續(xù)發(fā)展到云頂接近對流層頂, 使云頂變平而邊界模糊,形成白色絲縷般的冰晶結(jié)構。
鬃積雨云 cumulonimbus capillatus, Cb cap
充分發(fā)展的積雨云。云頂向外平展并出現(xiàn)明顯的絲縷狀結(jié)構,多呈馬鬃狀或砧狀。
層積云 stratocumulus, Sc
由眾多白色或灰色云塊組成的低云,常帶有陰暗部分,云塊單體具有不同形狀,但視角寬度大于5°。
透光層積云 stratocumulus translucidus, Sc tra
云層中大部分云體比較透明的層積云, 可分辨出日、月位置。
蔽光層積云 stratocumulus opacus, Sc op
大部分云體陰暗到可以遮蔽日、月的層積云。
積云性層積云 stratocumulus cumulogenitus, Sc cug
在積云消退過程中平衍而成的層積云。
堡狀層積云 stratocumulus castellanus, Sc cast
形狀與堡狀高積云相似的層積云, 云體視角寬度大于5°。
莢狀層積云 stratocumulus lenticularis, Sc lent
形狀與莢狀高積云相似的層積云, 云體視角寬度在5°~30°。
層云 stratus, St
云底很低,呈灰色或灰黑色的均勻云層。
碎層云 stratus fractus, Fs
由層云分裂或由霧抬升而成的不規(guī)則碎片, 形狀多變,呈灰色或灰白色。
碎雨云 fracto瞡imbus, Fn
雨層云底部, 云體小而破碎的低云。
雨層云 nimbostratus, Ns
灰暗深厚的云層, 或多或少有降雨或降雪的低云。
層狀云 stratiform cloud
布滿全天或部分天穹的均勻(指厚度、灰度和透光程度均勻)云層。
弧狀云 arc cloud
又稱“弧狀云線(arc cloud line)”。位于雷暴云系前沿,呈圓弧狀分布,或與雷暴云系主體脫離呈圓弧狀分布的積云線。
積狀云 cumuliform cloud
孤立、分散、垂直發(fā)展的云塊。
山帽云 cap cloud
濕空氣經(jīng)地形強迫上升冷卻和凝結(jié)而在孤立山峰上空形成的幾乎不動的靜止云。它是幞狀云的一個特例。
旗云 banner cloud
山脊或山峰附近形成的靜止地形云,從山峰向下風方向呈三角旗形隨風飄移。
滾軸云 rotor clouds
在大的山脈頂?shù)南嘛L方向形成的湍動的高積云型的云,云中的氣流繞著平行于山脈的軸旋轉(zhuǎn)。
駐云 standing cloud
維持在山峰或山脊處不移動的云。
鋒下云 subfrontal cloud
因鋒面降雨造成空氣濕化后由湍流作用在鋒面下所形成的云。
上滑云 upglide cloud
在不連續(xù)的鋒面上作上升運動的濕氣團內(nèi),因水汽凝結(jié)而形成的云。
波狀云 wave cloud
在跨越丘陵或山脈的氣流中形成的位于駐波波鋒處的地形云。
直展云 cloud with vertical development
垂直發(fā)展旺盛的對流云體, 其云底處于低云高度, 而云頂則達到高云的高度。
附屬云 accessory cloud
伴隨其他云出現(xiàn)的云,其范圍一般比后者要小,它與主體分離或有時部分與主體合并。一種特定的云可同時伴有一種或幾種附屬云。幞狀、縞狀都是附屬云。
冷云 cold cloud
由過冷卻水滴組成的云。
過冷云 supercooled cloud
由溫度低于冰點的液態(tài)小水滴組成的云。
湍流云 turbulence cloud
在湍流大氣層上部形成的云。
暖云 warm cloud
由溫度高于0℃的水滴組成的云。
冰云 ice cloud
由冰晶組成的云。
水云 water cloud
由水滴組成的云。
[冰]雹云 hail cloud
構成降雹的強對流云。
云帶 cloud band
具有明顯長軸的接近連續(xù)的云,云的長寬比至少為4∶1,云寬度大于1個緯度。
云堤 cloud bank
通常是遠處看到的輪廓較為清晰的云團,它遮蓋了相當一部分地平線處的天空,但并不向當頂延伸。
降水 precipitation
自云中降落到地面上的水汽凝結(jié)物。有液態(tài)或固態(tài)兩種降水形式。
降水量 amount of precipitation
一定時段內(nèi)液態(tài)或固態(tài)(經(jīng)融化后)降水, 未經(jīng)蒸發(fā)、滲透、流失而在水平面上累積的深度。以毫米為單位。
最大降水量 maximum precipitation
在一定時段,一定地區(qū)(或地點)實測或調(diào)查到的降水量極大值。
降水強度 precipitation intensity
單位時間內(nèi)的降水量。
陣性降水 showery precipitation
降水時間短促, 開始及終止都很突然, 且降水強度變化很大的降水。
對流性降水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來自對流云中的降水。常呈陣性。
非對流性降水 non瞔onvective precipitation
來自非對流云中的降水。常呈連續(xù)性。
雷雨云降水 thundery precipitation
在諸如砧狀積雨云的云中產(chǎn)生的陣雨形式的降水。
地形降水 orographic precipitation
濕空氣流沿地形抬升而形成的降水。
雨 rain 液態(tài)降水。
暖雨 warm rain 從溫度高于0℃的暖云中降落的雨。
雨凇 glaze 過冷卻雨滴碰到冰點附近的地面或地物上, 立即凍結(jié)而成的堅硬冰層。
雨量 rainfall [amount]
液態(tài)降水的量。
連續(xù)性降水 continuous precipitation
持續(xù)時間較長、強度變化較小的降水。
間歇性降水 intermittent precipitation
降水時有時無、強度時大時小的非陣性降水。
陣雨 showery rain
液態(tài)陣性降水。
凍雨 freezing rain
過冷卻水滴與物體碰撞后立即凍結(jié)的液態(tài)降水。
晴空雨 serein
當觀測點上空的云已經(jīng)消散或移走時,從晴空降落雨滴的現(xiàn)象。
過冷卻雨 supercooled rain
由溫度低于冰點的液態(tài)小水滴組成的雨。
毛毛雨 drizzle
由直徑小于0.5 mm的水滴組成的稠密、細小而十分均勻的液態(tài)降水。
小雨 light rain
1小時內(nèi)雨量小于等于2.5 mm,或24小時內(nèi)雨量小于10 mm的雨。
中雨 moderate rain
1小時內(nèi)雨量為2.6~8.0 mm,或24小時內(nèi)雨量為10.0~24.9 mm的雨。
大雨 heavy rain
1小時內(nèi)雨量為8.1~15.9 mm,或24小時內(nèi)雨量為25.0~49.9 mm的雨。
暴雨 torrential rain
1小時內(nèi)雨量大于等于16 mm,或24小時內(nèi)雨量大于等于50 mm的雨。
雷陣雨 thunder shower
雷雨云(如鬃積雨云)中降落的陣性雨。
季風雨 monsoon rain
與季風相聯(lián)系的降水,通常很強。在東南亞大部分地區(qū)這種雨季大約開始于5月末,而在印度開始于6月中旬或下旬。
地方性降水 local precipitation
在有限的地區(qū)內(nèi), 受該地區(qū)的地理位置、地形特點、地表狀況影響而產(chǎn)生的帶有地方性特征的降水。
地形雨 orographic rain
由于地形抬升作用而形成的液態(tài)降水。
露 dew
空氣中水汽凝結(jié)在地物上的液態(tài)水。
凍露 white dew
在溫度下降到0℃以下時露水被凍結(jié)成的白色凝聚物。
霜 frost
夜間地面冷卻到0℃以下時, 空氣中的水汽凝華在地面或地物上的冰晶。
白霜 hoar frost
冰的沉淀物,一般呈鱗狀、羽狀或扇狀。它形成于表面足夠冷(通常由于夜間輻射造成)的物體上。這類物體表面冷的程度足以使周圍空氣中所含的水汽直接凝華于其上。
初霜 first frost
每年秋末冬初第一次出現(xiàn)的霜。
終霜 latest frost
每年冬末春初最后一次出現(xiàn)的霜。
輻射霜 radiation frost
由下墊面夜間輻射冷卻到0℃或0℃以下引起的霜。
雪 snow
由冰晶聚合而形成的固態(tài)降水。
雨夾雪 sleet
雨滴和雪同時降落的天氣現(xiàn)象。
陣雪 showery snow
降落時間短促,開始和終止都較突然的雪。
米雪 snow grains
由直徑小于1 mm的白色不透明冰粒組成的固態(tài)降水。
濕雪 wet snow
包含大量液態(tài)水的雪。如果水完全充滿了雪中的空隙,則歸類于極濕雪。
干雪 dry snow
雪中的空隙被空氣充滿,液態(tài)水含量很少的雪。
雪暴 snowstorm
伴有強降雪的風暴。在其過境時,有強吹雪,水平能見度小于1 km。
吹雪 driven snow
陣風將雪片(雪花、雪粒)吹揚到離地面一定高度上的天氣現(xiàn)象。
低吹雪 drifting snow
低于水平視線以下的吹雪。
高吹雪 blowing snow
高于水平視線以上的吹雪。
雪量 snowfall [amount]
一定時段內(nèi),單位面積上降雪的質(zhì)量(g/cm2)。
雪水當量 water equivalent of snow
雪融化后所應該得到的水量。
雪深 snow depth
從積雪表面到地面的深度。
積冰 icing
各種降水或霧滴與地面或空中冷卻物體碰撞后凍結(jié)在其表面上的現(xiàn)象。
電線積冰 wire icing
發(fā)生在野外架空電線上的積冰現(xiàn)象。
[冰]雹 hail
從對流云中降落的由透明和不透明冰粒相間組成的固態(tài)降水。
冰丸 ice pellet
透明的球狀或不規(guī)則形狀的固態(tài)降水。
冰暴 ice storm
以凍雨或凍結(jié)的液態(tài)降水為特征的擾動天氣現(xiàn)象。
雹暴 hail storm
強冰雹降水天氣,具有很大的破壞性。
霧凇 rime
在空氣層中水汽直接凝華,或過冷卻霧滴直接凍結(jié)在地物迎風面上的乳白色冰晶。
霰 graupel
又稱“軟雹”“雪丸”。由白色不透明的球形或錐形(直徑約2~5mm)的顆粒組成的固態(tài)降水。
霧 fog
近地面的空氣層中懸浮著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見度降到1 km以下的天氣現(xiàn)象。
干霧 dry fog
沒有使暴露面潮濕的霧。
霧堤 fog bank
通常由局地條件引起、可在遠方看到的,在一個寬約數(shù)百米的小區(qū)域上空擴展的霧。
凍霧 freezing fog
由過冷水滴形成的霧,當這種霧與物體接觸時會發(fā)生凍結(jié),從而在物體表面產(chǎn)生一層霧凇。
輕霧 mist
曾稱靄。空氣層中懸浮著微小水滴或吸濕性潮濕粒子, 使地面水平能見度在1~10 km之間的天氣現(xiàn)象。
濕霧 wet fog
含有較大水滴, 能使暴露在其中的物體濕潤并有液態(tài)水沉積的霧。
海霧 sea fog
海面上空形成的平流霧。
冰霧 ice fog
由懸浮在空氣中的大量微小冰晶組成的霧。
鋒面霧 frontal fog
與鋒面活動相聯(lián)系的霧。
浮塵 suspended dust
當天氣條件為無風或平均風速小于等于3.0m/s時,塵土、細沙浮游在空氣中,使水平能見度小于10 km的天氣現(xiàn)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