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東華 李海燕
【摘要】本文簡要描述了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濟寧教育在教學設施、教學模式、教師待遇和教學環(huán)境的巨大變遷。
【關鍵詞】教學設施;教學模式;教師待遇;教學環(huán)境
See the reform open 30 year education change of jinin
Li Dong-hua,Li Hai-yan
【Abstract】This text synopsis description the reform open 30 in the last yearses jinin education in the teaching facilities, teaching mode, teacher's treatment and teaching environment of huge change.
【Key words】Teaching facilities;Teaching mode;Teacher's treatment;Teaching environment
自改革開放以來,各行各業(yè)都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教育事業(yè)也順應向前發(fā)展?!案母镩_放三十年,辦學條件大改變,危房校舍變樓房,現(xiàn)代媒體課堂顯。改革開放三十年,教師待遇大轉(zhuǎn)變,月薪幾十到過千,醫(yī)療保障盡開顏?!边@是一位老教師用詩歌的方式,表達出30年我國教育發(fā)展的可喜變化與成果。 現(xiàn)在,我用來形容濟寧市的教育事業(yè)一點也不為過,主要的變化表現(xiàn)以下幾個方面:
1. 教學設施:從粉筆加黑板到現(xiàn)代多媒體 在我上小學時,一支粉筆、一塊黑板、一本教材,是老師上課的三大教具。經(jīng)常是老師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整塊黑板寫滿了就用黑板擦擦掉再寫。一堂課下來,嘴里、頭發(fā)上、衣服上沾滿一層白白的粉筆灰再正常不過了;很多老師的手指都被粉筆燒出了裂口,那時,哪里想到三十年后的今天?上課居然用起了電腦等多媒體設備,只要鼠標輕輕一點,資料應有盡有。學生們非常喜歡這種直觀的教學方式。既提高了課堂效率,又加深了學生們對所學內(nèi)容的理解。從粉筆加黑板到幻燈片,再到實物投影儀、多媒體,30年來,越來越多的現(xiàn)代化教學設備開始走進學校,走進教室。
2. 教學模式的變化:從“一言堂”到素質(zhì)教育 近年來,素質(zhì)教育被提到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各學校都提出了以學生為本,以學生為主題,通過調(diào)動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來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工作目標。關注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尊重學生的個性差異、尊重學生的個性張揚成為老師的教學重點。
現(xiàn)在越來越多的教師采用的是啟發(fā)式教育,就一篇課文,老師先提出問題,然后要求學生同老師一起找答案。在課后,教師也要和學生一樣,要靠上網(wǎng)搜索、圖書館查詢、同事間探討等形式,最終在課堂上和學生通過探討,找到大家都能認可的答案。學生的能力也在這一系列參與活動中得到了鍛煉和提升。這樣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模式跟10年、20年前完全不同。那時候的課堂教學,更多的是老師“一言堂”教育,整節(jié)課都在聽老師講,課后學生們開夜車背考試內(nèi)容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而今一種全新的教育手段完全代替了過去的“一言堂”式教育,使教學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在轉(zhuǎn)變課堂教學方式的同時,學校也越來越注重學生的課外活動。課業(yè)的學習已不再是唯一的學習內(nèi)容,各類有助于學生全面素質(zhì)培養(yǎng)的活動越來越多,參觀考察、校際交流等,都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學生的知識。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的上課形式日趨多樣化,各種各樣的特色興趣班更是為學生們提供了培養(yǎng)興趣愛好的機會。
3. 教師待遇的變化 而在改革開放前,“教師”這個在我們看來是無尚榮耀的職業(yè),卻被人說成是“臭老九”。一心要“教書育人”的好先生,在整個社會中的地位卻是非常低的,此時很多人都覺得沒有文化照樣過日子,知識是不被人重視的,老師教的那些所謂“科學”又不能當飯吃。于是,就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老師的工資待遇也是非常低的,試用期的工資只有29塊錢,工資的增加要等7、8年,才一次,并且只有其中的50%、60%的人能有所提升??梢?,在那個誰都生活的緊巴巴的日子里,那點小小的變化一定是整個家庭很大的期盼。
進入90年代,改革的成果開始在我的工資中顯現(xiàn)出來:從100多元到200多元,從200多元到500多元,基本上每一年都會有新的變化。隨著教育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我的工資也水漲船高,第一次突破了800元的底線,讓我也成了一個光榮的納稅人,為祖國的現(xiàn)代化建設,也添磚加瓦了。進入21世紀,特別是2003年的工資套改,我的工資第一次突破了1000元的大關,國家也相應修改了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從800元提高到了1600元,2005年3月1日又由每月1600元提高到2000元。隨著工資的增長,購買家用電器不用再勒緊褲腰帶了,家用電器也開始了鳥槍換大炮:錄音機換成了VCD;黑白電視機換成了二十九英寸的彩色電視機。冰箱、電熱水器等也融入了我的日常生活之中,不僅提高了自己的生活質(zhì)量,也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位。
4. 教學環(huán)境的變化 令我感觸最深的不僅僅是教師素質(zhì)的提高,師資力量的擴大,更顯著的還是教育環(huán)境的變化。八十年代,教室里除了桌椅、黑板,找不到其它東西,別說空調(diào)、暖氣了,就是連個風扇也沒有,冬天如果能夠有個土爐子,就算是最幸福的事情了。然而,我說的這些還算是好的。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以我省為例,在20世紀80年代初期,危房在全省校舍的一半,許多學校甚至還沒有教室,當時甚至流傳著一種“影子學校”,即上課時,夏天圍著樹蔭轉(zhuǎn),冬天圍著太陽轉(zhuǎn)。而現(xiàn)在呢?嶄新的多功能的桌椅、黑板、多媒體、空調(diào)、飲水機,可以說是應有盡有了,學生每天坐在這樣的教室里學習,是多么幸福的事情??!
近幾年來,我校以黨的方針、政策和鄧小平理論以及“三個代表”為指針,在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大力推進素質(zhì)教育,以“教學思想現(xiàn)代化,辦學條件標準化,學校管理規(guī)范化,學生素質(zhì)優(yōu)良化”為目標,把創(chuàng)辦“規(guī)范加特色”的學校,培養(yǎng)“合格加特長”的人才作為發(fā)展方向,不斷完善“德育為首,教研先行,強化師資,科學評價,全面育人”的綜合管理措施。千方百計籌措資金,增加教育投入,完善了學校的基礎建設,注重了各功能室的配套,先后建起美術、書法、階梯教室等功能教室。辦學條件達到了規(guī)范化學校的標準。教育質(zhì)量和辦學效益逐年提高,受到了上級領導和當?shù)厝罕姷囊恢潞迷u。
收稿日期:2008-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