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霞
作文教學始終是中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寫作能力是學生語文水平的一種體現(xiàn)。然而,目前中小學作文教學中卻出現(xiàn)了一些不良現(xiàn)象:強調寫作技巧,輕視了生活感悟與積累;作文命題上,一元立意,而忽略了作文的多元性與開放性;在“文道”關系上,重“道”而輕“文”,致使作文教學方向有誤,陷入了“一切為了升學,一切為了考試,一切為了分數(shù)”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導致作文主體的失落。另外,現(xiàn)在語文課是大人教小孩說話,把大人的話強行“移植”到學生心里,而不是指導他們把自己的思想、感受、情緒等借助語言這個載體傳達給他人,這樣就造成了學生真正自己想說的話卻找不到合適的語言來表達,不想說的卻能說出來,甚至是頭頭是道,但這些往往是假話、空話、套話。這怎能不說是作文教學的失敗,語文教學的悲哀呢?為了促進作文教學的正確發(fā)展,我有以下粗淺之見,愿與同道共勉:
1. 要注意生活感悟與積累,淡化寫作技巧 受功利主義影響,注重意法、技巧的“范文點評”一類的 作文指導書應運而生,《寫作指南》《作文技巧》《滿分作文》等書籍充斥書店、校園。許多學生在尋找寫作“金手指”,渴望“點石成金”,但結果是學生看的越多越不會寫作。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必須有清醒的頭腦,從自己做起,引導學生走向生活,從生活中尋找樂趣,尋找寫作的素材。
生活是寫作的源泉,作家創(chuàng)造靠生活,學生作文也要靠生活。一篇好的作文,事實上就是生活積累的結晶??梢哉f只有學生的生活充實,學生才有可能寫出內容充實的作文。學會觀察、了解生活,從生活中尋找寫作素材與激情,是解決學生寫作時無話可說、閉門造車的唯一辦法。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學生的寫作源頭有兩個:一個是現(xiàn)實生活,另一個是書本世界。現(xiàn)實生活為學生的語言交際活動提供了情景和發(fā)展動力。切斷了生活的線索,不僅不利于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最重要的是斷了寫作源泉。書本世界是個豐富多彩的社會,廣泛涉獵和閱讀,不僅可以開闊學生視野,而且為學生的寫作積累了素材,可以對學生寫作興趣的培養(yǎng)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把記錄現(xiàn)實情景的沖動與書本提供的語言結合起來就形成了學生個體的感悟。
2. 作文命題立意應強調多元性與開放性 長期以來,作文教學往往是“教什么、學什么,不考試、就不學”,這種功利、短視行為,不僅影響了作文教學與訓練,而且影響了學生寫作知識的豐富,表達能力的正常發(fā)展與提高。近幾年流行的話題作文,確實拓展了學生思維空間,給學生很大的選擇余地,但基本上還是“大話題”“窄立意”,教師在進行指導時,往往強調話題的傾向性,材料的意向性,告誡學生審題立意,只能這樣,不能那樣。因此學生豐富多彩的個性、多變的內心情感就無法表達出來,這實在是一種“一刀切”的價值判斷。誠然,在寫作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觀,但不等于作文的常規(guī)訓練時時處處都要與之相對應。所以,這樣的“價值判斷”就成了作文教學中的“包袱”,以至于禁錮了作文“立意”的多元性與開放性,從而導致學生只能說假話、大話,內心復雜多變的內心情感則被簡單的外衣所包裹,于是生產了一批千篇一律、眾口一詞的貼金式作文。
3. 處好“文道結合” “文以載道”“文道結合”應該說是對的,如若把寫作訓練當作思想教育那就是錯位?!爸氐馈倍拜p文”是不足取的,我們應該在重視語文工具課的基礎上來引導“道”。因此,作文訓練重的“文”與“道”要分清先后與主次,只有做到“文以載道”“文道結合”才能有效地進行寫作訓練。
簡而言之,在作文教學訓練中,要把學生的生活感悟與積累放在首位,要鼓勵學生寫“放膽文”,引導學生作文立意的多元性與開放性。正確認識“文以載道”之理,踐以“文道結合”,只有這樣,作文教學才能正確地、有效地進行,作文教學才有光明的前景。
收稿日期:2008-1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