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佳玉
蕭伯納有言:“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蠟燭,而是一支由我們暫時拿著的火炬,我們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輝燦爛,然后交給下一代的人?!?/p>
——題記
孔曰成仁,孟曰取義。《論語》、《孟子》的博大精深,我們記得。那“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的《史記》也一直延續(xù)到今天。再到班固的《漢書》,范曄的《后漢書》,陳壽的《三國志》,歷史被記載著,經(jīng)驗被傳承著,我們被深化著。
不知道融入多少文學的湖海,不知道登過多少思想的高山,一朵浪花、一縷清風輕輕流動飛揚。午夜夢回,無法忘記林黛玉的嬌弱面容;奇思妙想,時刻向往孫悟空的神通廣大;大江東去,仿若看到熟悉的羽扇綸巾;景陽岡上,體驗膽戰(zhàn)心驚的打虎場面,文學驕子,思想大家,如同一支支火炬,點燃文學思想的光芒,照亮了整片華夏文明的星空,照亮了整個中華民族的靈魂。忘不了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忘不了顧炎武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忘不了魯迅的“俯首甘為孺子牛”,忘不了周恩來的“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切光輝的名字與之相連,穿越時空,飛躍歷史。
數(shù)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他十六秒里把生的希望留給他人,自己飛向毀滅。
他在寒冷的河水中死去,給人以溫暖的啟示。
他面對天災,拼死護住自己的學生。
是愛,是悲壯,是感動,更是精神的力量。
手持最有力的火炬點燃代代希望,讓最高尚的品行、最無私的精神散發(fā)出耀眼光芒。
他們以身作炬,以思想、以精神點燃人類文明的五彩之光。燃燒了,傳遞了,熄滅了,永生了!
你我都不是蠟燭,是一支火炬,只有用人生點燃它,做你這一棒該做的,傳給更多后來者。
(指導教師:薛吉辰)
文章以蕭伯納的名言作題記,鮮明地亮出主旨,繼而寫歷史上的“火炬”以及他們給予后代的意義,脈絡(luò)清晰。不足之處在于,寫文學方面的筆墨過重,中間部分便顯得失衡,且?guī)撞渴窌呐e例有些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