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 花
“A busy week”是深圳市基礎教育英語教材小學第十冊的教學內(nèi)容。本課圍繞話題“A busy week"展開,學習用動詞的一般過去式敘述在過去發(fā)生的事件,并進行適當?shù)拿枋觯纭癐 wrote aletter.It was long.”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初步接觸過動詞的一般過去式,對一般過去式有一定的了解。本課的難點是如何讓學生用已學過的知識作為交際表達給他人。
《英語課程標準》提出教學以人為本,提倡“創(chuàng)造性地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吸引和組織他們積極參與”。反思“A busy week"教學的得與失,我認為“得”的因素主要有兩點——課堂的信息化和生活化,正是這些貼近生活實際的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們自主學習、參與學習、快樂學習。
過去的事件如何捕捉?又如何在現(xiàn)在的時間里出現(xiàn)?讓學生們加以復述。我在教學中把它交給了現(xiàn)代教學手段之一的信息技術來輔助教學。課前的假日里,我給學生們布置了任務:用相機拍攝自己在假日中的活動,有條件的可通過郵箱把數(shù)碼相片發(fā)送給老師。學生們非常興奮——哦!相片就是作業(yè)之一,哦!上交形式還是新鮮的電子郵件。
課堂教學中,我把信息化、生活化貫穿到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
導入
呈現(xiàn)教師本人的假日相片資料,介紹老師的“A busy week”。也許是聊天式的敘述讓學生感覺親切、隨和,那是老師真實的假日生活啊!學生們非常投入。老師的敘述不動聲色地作為前驅,給學生起了示范作用。為突出重點,我讓學生們“幫老師完成日記”(把動詞的過去式做成填空讓學生代為完成)。我還把課件中的這頁“日記”交給學生,由他們上臺把信息技術知識運用起來。
探索學習
課本原版插圖配以逐句朗讀的原聲播放,通過耳聽、眼看,再模仿,讓學生非常容易接受。課文內(nèi)容只是又一個示范,重要的是讓學生們參與課堂,在探索中學習。
我連接了網(wǎng)絡,在電子郵件中找出了幾位學生課前發(fā)的相片,學生們興奮起來。第一位相片主人在掌聲中上臺敘述并接受同學的“訪問”?!癓ast Sunday,I cleaned my room,It was dirty.”……臺上,相片的主人在進行敘述,臺下,傾聽的學生也有任務:做調(diào)查——填寫至少十位同學的假日活動。
實踐
學生們分成小組進行全面的實踐。學生們看著相片中“昨天”的自己,敘述“昨天”假日生活中的事件。用不著特別地設置交際情景,學生們已一下子回到“l(fā)ast week”。真實生活的再現(xiàn),讓學生有話可說、有事可敘。在相片資料的背景下,老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能夠很好地開展口語交互活動。
我還把“信息技術+英語”交給了學生。為了讓學生能夠動手參與到課件中去,我在制作教學課件時采用了簡單易操作的PowerPoint軟件。學生可以點擊相片,可以把自己做的習題答案錄入課件中。此外,獎勵方式也是由學生們動手在課件界面中添加獎勵圖案。這些都激發(fā)了學生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也增加了學生們的自豪感和積極性。
在這堂課上,學生們由始至終的全情參與讓我感動,由此更加明白了一點:課堂是學生的。生活化的課堂正是符合了學生的實際,激發(fā)了他們學習的欲望和主動,課堂就是他們生活的再現(xiàn),而不是枯燥的語言學習。
再反思這節(jié)課的“失”:一是學生的小組合作有效性不高。二是由于內(nèi)容是可見的,口語不那么好的同學往往只聽不言,對于別的同學的詢問也只是以圖代答。這一層面的同學得不到更多的重視和幫助。對于這些不足,在教學中我應該嘗試更多有效的策略。綜觀幾點反思,我更深地體會到:以人為本、從學生角度出發(fā)的課堂才會吸引學生,學生們學得快樂,英語課就是一門快樂的語言學科。